5G技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传播研究--以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影像传播为例

来源 :科技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3312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媒体时代,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社会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化传播成为其传承与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而5G技术具有高速率、低延时、低成本、大容量、万物互联等特点,驱动更为丰富多样的媒介的开发、应用和普及,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化传播提供了全新思路。文章以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为例,对目前非遗传承传播工作中存在的内外部困境进行分析和判断,并对5G时代影像化传播出现的新特征进行总结,进而结合不同媒介现有传播特点,展望未来的新变化,提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化传播的新对策。
其他文献
数字经济与生态环境是关乎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议题。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经济福利效应业已被文献证实,然而关于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探究。本文借助\"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18年的城市面板数据,利用Time-Varying DID、两阶段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识别了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改善间的因果效应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降低主要环境污染物SO2的排放量,且这种\"治污效应\"具有明显的\"厚积薄发\"特征。
短视频凭借其独特动态视觉冲击力,成为营销“宠儿”。其中,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出现了西安、成都等“屏幕上”的网红城市。本研究旨在用对比分析法探讨短视频城市营销。通过横向、纵向对比,探析传统媒体时代与新媒体时代城市营销,新媒体时代官方与自媒体利用短视频进行城市营销的不同,由此为短视频城市营销研究添砖加瓦,为利用短视频进行城市营销提出建设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