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家与小读者

来源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shu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小时候”丛书共六册,分别为王安忆《放大的时间》(王明明插图)、苏童《自行车之歌》、迟子建《会唱歌的火炉》、张梅溪《林中小屋》(黄永玉插图)、郁雨君《当时实在年纪小》和毕飞宇《苏北少年“堂吉诃德”》。
  这是一套大作家写给小读者的儿时记忆,也是一套文字优美至极的名家文集,读来趣味盎然,齿颊噙香。
  王安忆、苏童、迟子建、张梅溪、郁雨君、毕飞宇……作家们没有美化自己的童年,没有渲染贫困,更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从童年记忆中汲取养分,把童年时的心灵感受诉诸笔端。
  “我们小时候……”长辈对孩子如是说。接下去,他们会说他们小时候没有什么,他们小时候不敢怎样,他们小时候还能看见什么,他们小时候梦想什么……翻开这套书,如同翻看一本本珍贵的童年老照片。老照片已经泛黄,或者折了角,每一张照片讲述一个故事,折射一个时代。
  很少有人会记得小时候读过的那些应景课文,但是课本里大作家所回忆的往事却深藏在我们脑海的某一个角落里。朱自清父亲的背影、鲁迅童年的伙伴闰土、冰心的那盏小橘灯……这些形象因久远而模糊,但是永不磨灭。我们就此认识了一位位作家,走进他们的世界,学着从生活平淡的细节中捕捉永恒的瞬间,然后我们中的一部分人也步入文学的殿堂。
  ……
  什么样的童年是美好的?生长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中国父母们很难回答这个问题。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团花似锦的童年。“在漫长的童年时光里,我不记得童话、糖果、游戏和来自大人的过分的溺爱,我记得的是清苦,记得一盏十五瓦的黯淡的灯泡照耀着我们的家,潮湿的未浇水泥的砖地,简陋的散发着霉味的家具……”苏童的童年印象很多人并不陌生。但是清贫和孤寂却不等于心灵贫乏和空虚,不等于没有情趣。
  如今我们用数码相机、iPad、智能手机不假思索地拍下每一处风景、每一个瞬间、每一个表情、每一个角落、每一道佳肴,然后轻轻一点,很豪爽地把很多图像扔进垃圾档。我们的记忆在泛滥,在掉价。几十年后,小读者的孩子看我们的时代,不用瞪着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发呆,遥想当年。他们有太多的色彩斑斓的影像资料,他们要做的是拨开扑朔迷离的光影,筛选记忆。可是,今天的小读者们更要靠父辈们的叙述了解他们的过去。其实,精湛的文本胜过图片,因为你可以知道照片背后的故事。
  我们希望,少年读了这套书可以对父辈说:“我知道,你们小时候……”我们希望,父母们翻看这套书则可以重温自己的童年,唤醒记忆深处残存的儿时梦想。
  童年印象,吉光片羽,隽永而清新。
其他文献
地图哥10分钟手绘重庆地图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专为地图痴狂。   22岁的地图哥李璜拿起一张白纸、一支圆珠笔,闭上眼睛深思了半分钟,然后提起笔,线条在笔尖下流利地延伸。还不到10分钟,一幅标着密密麻麻的地名、线条像蛛网一样的手绘地图大功告成。   李璜换了一支红笔,在地图上横七竖八划了几条线,将图分割成了好几个板块。“这是九龙坡区,这是大渡口区。”原来红线是区界,李璜给
在一片光秃秃的山岗上,有一棵又高又大的老梧桐树。老梧桐树已经在这片山岗上风风雨雨地站立了二十几个年头了。可惜山岗实在太荒凉了,连夏季偶尔会有的几朵淡色小花,也时常被附近村里的淘孩子摘去。老梧桐树每次都想對孩子们说点什么,可又能说什么呢?难道人们不知道花草也会痛吗?  “你还好吗?”这是老梧桐树每次唯一能做的,毕竟大家住得就像邻居。  老梧桐树实在是太高大了,他的枝丫可以伸展到很远很高的地方。所以他
李先生:光明老师,我孩子小学三年级,写作文喜欢模仿别人的范文。我该怎么办?  光明老师:我个人认为,小学低年级,孩子写作刚刚起步,不怕写得千篇一律,不要介意孩子都写一样的东西。大家的写作就是从这些大到篇章,小到字词模仿开始的。只要孩子能写出来,语句通顺就可以。三年级的孩子太小,没有自己的判断,到五年级,他有自己的主见了,你让他们写一样的,他们还不会那样写呢。  李先生:让孩子写写日记,我该怎么做呢
陈年旧案就像鱼刺一样卡在警署刑侦人员的咽喉,剔除不掉却疼痛无比。这些案件往往因为缺少证据和线索而难以告破,随着时间的推移,侦破的可能性就更小了。让时间退回到2002年日本东京的凶杀现场……  案件回放:  13年前8月的一个深夜,日本东京郊区的一栋别墅中传来了女主人歇斯底里的惨叫声,而后一家五口惨遭灭门。待警方赶到现场,凶手已经扬长而去,当时警方多方搜索到350多条线索,却仍然没有将凶手捉拿归案。
一哥:  我是个腼腆懂事的女孩子,学习很少让家里人操心,这次考试也很争气,考了全校第二,开学就六年级了,爸爸妈妈决定把我转到这里最好的小学,可是还没等兴奋劲过去,我就发愁了。这意味着我要和所有同学告别了,我非常害怕面对那么多的新同学。而且上这所学校的都是很优秀的同学,以后竞争也会很激烈,我害怕和同学们交往起来会很困难。现在越临近开学,我就越怀念自己原来的同学。没法见面,手机短信、QQ就成了我们的联
2016年7月5日,重庆市江津区青堰村11对双胞胎相聚一起合影。青堰村共有367户人家,其中就有39对是双胞胎。双胞胎中年龄最大的已有89岁。  青堰村党委书记、40多岁的黄昌佑告诉记者,最传奇的是黄海青一家。黄海青本人有个双胞胎兄弟,黄海青有一对双胞胎儿子,而他另一个儿子的一对子女也是双胞胎。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全世界近90对夫妻中,才有一对幸运儿。但该村百余户人中,足有39对双胞胎,在
一次家访回来,几个同事说,现在联系方式那么多,要和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电话交流最方便,要么在家长接送孩子时直接与家长交流也可以,没必要再到学生家里去了。我笑着说,电话里只能简单说说孩子近期表现,接送孩子时间短暂,不能深入交流,传统的家访依然很重要,有些学生只有我们亲自到他家去,才能详细了解最真实的信息,才能对其因材施教,才能打开教育这些学生的那扇最合适的大门。   周强是我班这学期刚转来的一个学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读的书不少,可合上书以后却说不出刚刚读完的书里到底讲了什么,或者东拉西扯地讲述一通,根本把握不住内容的重点。这样的阅读是“遍地开花式”的,也是“蜻蜓点水式”的,起不到开卷有益的效果。怎么样才能有的放矢地把握重点、高效阅读呢?  本期和大家分享阅读方法之“检视阅读法”。这是一种搜索性阅读活动,又称“寻读”“猎读”“略读”或“预读”,是系统化略读的一门艺术。  “跳读”“猜读”对需要在
摘要:中国古代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千古传唱,成为中国文化史上长盛不衰的盛宴。本文具体分析一下中国古代诗词该如何鉴赏。  关键词:古代诗词;鉴赏;意象;意境;典故;技巧  中国古代诗词,是古典文学创作中一枝绚丽的奇葩,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高度浓缩的语言文化的精华。由于古代诗词远离当代生活,时间久远,语言的跳跃性很大,意象比较模糊,加上目前的学生对古代诗词读得较少,理解不够,
我家书桌:  请爸爸妈妈告诉孩子,你是否有“母亲对往事如数家珍,而‘我’却不记得了的事情”。常回家看看,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寻找一些亲情的回忆,在接受“新东西”的同时,也不要轻易地忘记那些“最基本、最真实的爱”。  母亲有个习惯,在春夏更替的时候总会把一家大小的衣服分门别类地叠好。又是5月份了,她照例收拾着衣物。我躺在沙发上翻着一本旧杂志,茶几上一束纯白的栀子花发出浓郁的香味。  “玲珑,你看,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