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动机理论的数学微课资源建设与实践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ming15898575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技術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了现代教学模式的变革。基于学习动机理论,探索微课教学设计策略,建设微课辅助教学资源,搭建初中数学微信辅助教学平台,并通过微信辅助教学平台的课外辅导实践,说明微课教学资源辅助教学的有效性。
  [关    键   词]  学习动机理论;初中数学;微课设计;微信公众号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2-0020-0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形成比较完善的教育技术,已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模式。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被纳入传统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有许多信息化教育技术渗透到课堂教学之外,搭建了多种多样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平台,几乎实现了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学习想要学习的知识和技术。本文基于学习动机理论,针对中学生课外学习数学课程需求,进行微课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平台搭建的实践应用研究。
   一、学习动机理论视角下的教学资源建设
   学习动机,简而言之即为诱发和维持学习者完成学习的动力。有关学习动机理论目前比较流行是ARCS动机设计理论,1983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约翰·M·科勒教授在结合众多动机理论及观点之后,认为学习动机的生成依赖于注意、相关、自信和满意4个既具有层次递进性又高度相关的动机过程[1]。在教育界关于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有桑代克、斯金纳的强化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以及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中所含的期望价值理论/成就动机理论、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和科温顿的自我价值理论[2]。
   ARCS模型视角下,动机的激发不是最终目标,有效地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体验学习的满足感从而促进学习迁移才是最终目标。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学习动机具有指引学习方向、激发学习兴趣、维持学习动力之功能。按照这一理论指引,拓展教学空间,建设教学资源,搭建初中数学辅助学习平台。
   在搭建辅助学习平台后,分析初中数学教材,有选择性地设计相应微课资源,推送相关材料,收到对微课资源学习反馈后,进行反思,同时不断完善平台的各项功能。在实践过程中,能更清楚地意识到基于学习动机理论的微课设计是很重要的,巧妙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欲望,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者有沉下心继续学下去的动力。设计微课时,要清楚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做到知学生。
   总而言之,教学者要了解各方面的学习动机理论,才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教学设计做好更充分的准备,让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明白,有前进的动力,有努力的方向。
   二、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资源整体设计
   (一)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资源平台的搭建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人们已经进入社交网络时代。微信的发展尤其迅速,搭建微信平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微课平台是区域性微课资源建设、共享和应用的基础,主要有实时交流、消息发送和素材管理[3]。在搭建微信公众号时,借助一台终端,用邮箱注册一个账号,申请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认证,在公众号设置一栏中命名平台名称,做好相关介绍,在功能处设置自动回复格式,在自定义菜单中设计三个主题板块,分别为知识点、微课堂、习题详解。其中知识点板块一栏中有两个子菜单,分别为初中教材和思维导图,这强调了知识的连接性、流动性和适应性,这可充当课程预习或者巩固板块。除此之外,将权限开放,让用户可以通过查找公众平台账户或者扫一扫二维码关注公众平台。搭建平台后,借助微信公众号的素材管理图片、文字、语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方式上传微课资源并进行推送,文字排版利用135编辑器进行梳理和整理美观,图片上传可用bmp、png、jpg等格式,吸引粉丝,学习者关注此微信公众号后就可以使用此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微信平台支持后台留言反馈,不断改进微课资源。
   (二)初中数学微课设计思路与策略
   在设计与开发微课教学资源时,要对微课的本质认识清晰,对微课的定位拥有核心价值追求,对微课的设计要涵盖动机激励,故基于学习动机理论,以初中数学的某些章节中的知识点为教学内容,进行课程设计、教学设计以及资源设计,紧扣教学的目标、围绕教学的任务、把握分寸,点到即止,通过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通过直观、简洁的感官刺激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状态,启发引导学习者进行探究性学习,实现对学习内容的自主建构,学习者更好地学习知识和增长技能,真正地实现寓教于乐。录制之前,制作好PPT,之后应用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进行微课教学资源录制,录制后做好降噪处理,录制好的视频可用爱剪辑、巧影、VUE Vlog等软件剪辑视频长度,添加字幕或转场,让视频更加短小精悍,符合人的认知特点和注意力保持规律,让学习者有更好的学习效果,进而细化微资源。
   微课设计要符合简洁原则,聚焦立意,突出关键内容,一堂微课只讲一个特定的知识点。[4]根据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将一些日常动画情境改变成涵盖数学知识与数学故事,利用可视化、案例法、游戏法等手段将知识以趣味化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既可以吸引学生学习,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充分实现了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目的。因此,首先对初中生当前在数学学习上的动机作初步了解,在设计的微课资源中,要注重知识导入要新颖紧凑,知识脉络要清晰流畅,学习重难点要问题化,课后小结要简洁直观。微课不仅要有图文、有视频和音频,再加上新时代中学生感兴趣的积极向上的BGM,加上详细并节奏适当的讲解让学习者感到舒适,不会产生厌倦心理,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的重点,并突破难点。只有引起学生深层思考、激发学生深度反思、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才能达到学习效果,才会得到学习者的信任,体现微课的价值。    微课课程具有特殊性,利用信息技术达到微课资源技术层面上的实现。在初中数学中,遇到几何意义上的理论,教师可利用几何画板中的动画选项讲授与平移、旋转、位似、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等相关知识。
   三、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
   本文以初中数学湘教版八年级下册中“勾股定理”的第一课时为例,简要介绍微课程教学设计的四个环节,分别为创设情境、新课探究、知识巩固、归纳总结。[5]
   (一)初中数学“勾股定理”微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定理的含义。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中几个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将数与形密切联系起来,也是学习锐角三角函数和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
   学情分析: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的特征,他们不喜欢枯燥乏味的数字运算,喜欢动画图片,思维活跃,喜欢从兴趣和熟知的生活体验出发去学习新知识,也已经初步具有几何图形的观察能力,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但不能意识到一些生活现象的本质属性,缺乏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理解勾股定理,掌握勾股定理存在的条件,会用它解决有关直角三角形边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形结合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通过对勾股史的了解,体会勾股定理文化价值,欣赏勾股树,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就是数学,数学与美。
   教学重难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会解决直角三角形的实际问题。
   教法分析:利用信息技术,采用“问题导向的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问题)
   由欣赏动画“勾股树”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寻找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长的正方形。
   问题:(1)在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是由几何图形构成的,
  观察这棵美丽的树,它是由哪些几何图形构成的?(2)三个相邻的正方形围成的是什么图形呢?(3)围成图形中,哪些边是已知的?要求的是哪条边?我们一起来探究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边关系。
   2.探索新知
   将勾股树中相邻三个正方形和围成的图形抽象出来转到另一个单独显示着三个正方形的,并且正方形有作小方格的图片中,图中△ABC是直角三角形,∠ACB=90°。
   问题:(1)直角三角形ABC的三边AB,BC,AC的长各是多少?
  以AB,BC,AC为边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这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与大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等量关系?三个正方形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三边有什么关系?
   (2)将三角形变换成等腰直角三角形,引导学生总结: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让大家猜想按照此条件之前的勾股树会变成什么图形?
   (3)如果设这个三角形的边分别为a,b,c,那么怎么用三个字母表示三个正方形之间的面积关系?引导学生总结:两条直角边上的正方形面积之和等于斜边上的正方形的面积。猜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用等面积法证明,此用几何画板演示,可得以下结论。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2+b2=c2。
   3.巩固提升
   一道辨析题和一道直角三角形求第三边的题。
   4.总结归纳
   勾股定理的内容、运用的思想方法。
   (二)初中数学“勾股定理”微课资源建设
   在此微课的录制中,运用了微课助手和Powerpoint,以及几何画板和录音设备,做好课件后,应用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进行微课教学资源录制,采用多媒体讲解型,加上配音讲解,注意快慢节奏的把握,控制播放时长在十分钟以内,对课件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在授课中,可利用数位板对课件重要知识点处进行现时标记,录制后做好降噪处理,用AE对微课片头片尾进行操作,并利用软件剪映做好转场、动画、有趣贴纸、背景音乐的处理,实现调动学习者对初中数学定理内容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加深对定理内容的理解,提高微课效果。
   四、结语
   在微信平台的实践中,发现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减少数学知识的枯燥乏味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能得到更多人对此平台的信任和进行良好的反馈。实习过程中,能够明显地看出,基于学习动机的微课的教学效果和课堂氛圍比平淡的微课教学更为融洽和引发学生的热情。在此期待辅助教学平台能为初中数学定理或概念的微课设计与录制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经验,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且让关注者继续加入我们的微课堂,变得热爱数学,喜欢学数学,感受数学与美。
   参考文献:
   [1]胡玲玲.ARCS动机模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践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9.
   [2]冯忠良,姚梅林.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张晓兰,陈奋.基于微信公众号平台的移动学习平台建设[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6,37(4):5-7.
   [4]朱叶峰.教学新范式背景下初中数学微课的设计与运用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12):46-48.
   [5]朱思文.基于学习动机理论的数学概念教学:以“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为例[J].中学数学(高中版)上半月,2017(11):3-5.
  编辑 武生智
其他文献
说加菲拍电影成王子了  为了到达美洲大陆  我开始了旅途  清洗好我的胡须  爪子也磨得尖锐  站在镜子前的那只猫英姿飒爽  没有和主人说再见  系上披风  我迈出了第一步  七十七个七天  日夜兼程  风餐露宿  从中国龙头摆到龙尾  终于站在了通往纽约的游轮上  尽管皮毛沾满了灰尘  太平洋的海风能把疲劳都吹散  披风破了  也减不掉我的英明神武  踏上陌生的土地  兴奋败给了迷茫  语言成了
时——  我是没有影子的,那时我的身子很轻,无牵无挂,走在路上,总是想跳就跳很高,想飞就飞起来。那时,我很没有安全感,我真怕用力过猛,一不小心,就离开我的星球,再也回不来。就像空中被风刮走的灰尘,不晓得会落到哪里。我非常怕风,风太大的时候,我经常会像一只断线风筝,被吹得很高,比云彩还高。没办法,据说我们小珠人都是这样,直到拥有自己的影子。  我就是在一场猝不及防的大风中,被带到幻想星球的。  等我
天,莲子要跟妈妈去一个地方,是莲子要求去的。那地方莲子没去过,还不知道在哪里。  妈妈说,那地方很远。莲子说,再远也是坐车。  妈妈说,要转几次车。莲子说,转几次就转几次。  妈妈说,来回得一天时间。莲子说,一天就一天……  去一天得带吃的,妈妈说外面的东西又贵又脏又没营养。  早晨,妈妈起来准备吃的。天还没亮,莲子也跟着起来了。妈妈说,你多睡会儿,起来干嘛。莲子说,睡不着,多时醒来了。妈妈笑笑,
期刊
1  月八日,白露。天,开始下雨。  一场秋雨一场寒,砸在地上的雨滴已没有了夏日蒸腾出的水汽,树林里泛黄的叶片伴着雨声发出碎碎的声响。  几乎所有的鸟儿都开始进行着南徙的准备。秋天确确实实来了,对于一只普通的候鸟来说,离开似乎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可我不想走。  每天都会有成群的鸟儿飞过,飞到那温暖如春的南方,每天都会有鸟儿问我:“阿莫,走啊!不走吗?”我总会摇摇头,笑着对他们说再见。  我真的不想走
老屋的大门里面,曾经有一棵大榆树。记忆中,它很粗壮,我们姐弟常常跑到它跟前,轮流张开双臂,围抱着它,但是谁也摸不到自己的手。大概得有我的三条手臂那么粗吧。每到春天,它都枝繁叶茂,树上结满了碧绿的榆钱,那些榆钱,一簇簇,一枝枝,重重叠叠,开得满树都是,远望,像是一座翠绿的小山。可是因为榆树高大,谁也爬不上去。所以,记忆中倒是不曾吃过它长出来的榆钱,想必那样的树,结出的榆钱一定很好吃吧。  童年,这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