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森林碳汇造林分析及优势树种筛选研究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winand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实现森林碳汇经济效益最大化,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兴宁市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造林现状及效益进行分析,同时对该市造林优势树种进行筛选研究,以期促进兴宁市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造林效益最大化和实现森林资源绿色发展。结果表明:适宜在兴宁市种植的优势树种排序为:荷木>藜蒴=黑木相思>红锥>山杜英=火力楠=米老排=枫香>香樟。
  关键词:森林碳汇;造林分析;优势树种;筛选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5-0071-03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自然概况 兴宁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属南亚与中亚热带过渡气候。年平均气温20.4℃,极端最低气温-6.4~-2.7℃,极端最高气温达38.3℃;年平均降雨量1540.3mm,夏季降雨最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009.8h;地带性土壤属红壤、赤红壤两大类,北部山地以红壤土为,南部山地以赤红壤为主;大部分土壤土层中厚(0.5~1.0m),表层大部分在5~20㎝,自然肥力一般,立地条件大多适宜松、杉、阔叶树生长。
  1.2 工程概况 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是新一轮绿化广东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更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理念的生态工程。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是对宜林荒山、疏残林(残次林)、低效纯松林(桉树林),采用人工造林(1335株/hm2)、套种补植(810株/hm2)、更新改造(1110株/hm2)和封山育林等营造林工程措施,从而增加森林面积、改善森林结构、提高森林碳密度及碳储量、减少森林碳排放和碳损失,以期增加碳汇和提升森林服务功能。兴宁市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造林树种选择固定二氧化碳能力强、稳定性好、抗逆性强、生态景观效益好的乡土树种、经济树种和珍贵树种,主要有荷木、香樟、山杜英、藜蒴、红锥、枫香、火力楠、相思、米老排等[1]。
  1.3 研究方法 筛选研究对象为2012—2018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造林优势树种的生长势,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按造林面积(不大于20hm2)划分小班种植地块,每年度造林工程选择在春季种植。种植后连续3年,每年12月进行抽样圆调查,在面积大于6.67hm2的作业小班种植地块内选择有代表性地段均匀布设3个样圆,样圆面积333.33m2(r=10.3m),调查各树种成活率、生长量和病虫害症状等。每年度抽取样圆100个。在样圆内调查各树种成活株数/保存株数,根据各树种配比种植株数,计算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在样圆内调查各树种平均树高等,相邻2年的平均树高差为今年生长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兴宁市森林碳汇造林情况
  2.1.1 造林现状 2012—2020年兴宁市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造林面积及樹种详见表1、2。由表1、2可知,通过人工造林、套种补植和更新改造等营造林措施,兴宁市共造林面积2.59万hm2,种植有荷木、香樟、山杜英、藜蒴、红锥、枫香、火力楠、黑木相思、米老排等树种共2477.26万株。
  2.1.2 林业资源 2012—2020年兴宁市全面推进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基本消灭了宜林荒山,改造了疏残林、低效纯松林和布局不合理的桉树林。通过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该市不断加快推进林地生态修复,构建生态屏障,增加森林碳汇,实现全市林业结构调整优化和森林生态功能的全面升级。由图1、2可知,2017年兴宁市森林覆盖率和活立木蓄积均达到最高值,2011—2017年森林覆盖率逐年递增,2017年较2011年增加1.71%;2011—2017年活立木蓄积逐年递增,2017年较2011年增加310.71万m3。
  2.1.3 效益 森林作为陆地最大的碳汇载体和最实惠的“吸尘器”,对保证大气中碳的动态平衡状态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对缓解全球变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国际社会在积极探索森林碳汇效益的评估方法和实现途径,森林碳汇生态工程将凸显森林碳汇的经济价值。碳汇生态工程的建立弥补了建国以来粗放发展经济导致的森林资源消耗而引起的巨大碳汇缺口,但同时由于我国地大物博,森林碳汇生态工程在我国的发展还有很大潜力[2]。通过森林碳汇项目的开发不仅在生态上完成碳补偿,还能实现在国内甚至国际上的碳交易。我国森林碳汇生态工程的开展,不仅能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还具有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要顺应森林碳汇市场化的经济趋势,争取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3]。
  2.2 造林树种的生长情况
  2.2.1 造林树种生长势 由表3可知,荷木、山杜英和藜蒴的生长势优于香樟,尤其是藜蒴的每年生长量优势明显;香樟保存率和生长量都较低,这可能是由于其枝叶浓密,易发生病虫害所致;黑木相思、红锥、火力楠和米老排的生长势均较好,尤其是黑木相思(肯氏)的每年生长量优势明显。
  2.2.2 不同造林条件对树种生长势的影响 由表4可知,荷木、藜蒴等9种造林树种在半山腰以下长势普遍表现良好,但在山顶上长势表现好的只有荷木、香樟、黑木相思、红锥、火力楠和枫香,而藜蒴、山杜英和米老排长势表现一般;在土层薄、碎石多的地方,黑木相思和枫香长势表现较好。
  2.3 森林防火作用 根据森林防火工作、森林防火建设工程种植树种的选择和火烧迹地后树种成活率的情况,荷木是主要的防火树种,主要表现在:林地植被主要为荷木的,不易发生森林火灾,若发生森林火灾,也比较容易扑灭;被火烧过的荷木,成活率比其他乡土阔叶树高。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荷木是广东重要的用材和防火树种;藜蒴、黑木相思、红锥和米老排是优良速生树种,适生于深厚湿润、排水良好的山腰与山谷荫坡、半荫坡地带;香樟是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用材和特种经济树种,但易发生病虫害;山杜英是庭院观赏和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喜温暖湿润环境,多与常绿阔叶树混生于低山溪谷;适宜兴宁市种植的优势树种排序:荷木>藜蒴=黑木相思>红锥>山杜英=火力楠=米老排=枫香>香樟。
  森林资源在缓解温室效应问题上占据主导地位,森林碳汇生态工程的研究以及碳汇经济的发展得到了各国重视并开展了理论探究并付诸实践。我国对森林碳汇的研究和实施开展较早,但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化,尤其对森林碳汇的空间变化、循环等的探究。随着森林碳汇生态工程项目的发展及森林碳汇的市场化,碳交易越来越频繁,因此应从技术、政策、管理等角度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研究,为碳汇经济提供保障,实现森林碳汇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4]。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林业厅.广东省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规划[[EB/OL]].2012-05-22.https://m.gdlinye.cn/news/428.html
  [2]何洁,王全权.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森林碳汇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05:60-62.
  [3]周文明.基于两型社会的湖南森林碳汇市场构建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4]陈曦.西藏地区森林资源碳汇交易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责编:徐世红)
其他文献
摘 要:产卵位点选择是雌性选择一个特定的环境产卵,以使后代的适合度达到最大。两栖动物产卵位点对后代发育和存活至关重要。选取鞍子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峨眉树蛙(Rhacophorus omeimontis)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察以及室内试验,探究不同产卵位点(高或低)对蝌蚪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峨眉树蛙产卵位点距离水面距离变异大(7.5~232.5cm, n=87),80.5%喜欢选择在距离水面30
摘 要:茶产业是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发展茶产业是实现山区产业振兴和农民致富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抓住影响茶叶产量、质量的主要因素,对于保障茶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该文通过梳理国内外茶产业发展、茶叶种植户、农户选择行为对茶产业发展的影响方面的文献资料,提出了将农户的个体特征、选择行为与茶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更好地服务农户,提高农户茶叶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户收入,建设美丽生态乡村的建议。  关键词
摘 要:基层烟叶工作站管理工作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基层烟叶工作站管理工作现状及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队伍建设、管理体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基层烟叶工作站管理的对策建议,为加强基层烟叶工作站的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烟叶工作站;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5-0053-03  M
摘 要:为了研究江西省丰城市富硒地区常食辣椒中的硒含量及形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常食辣椒为试验对象,采用湿法消解和pH为8.6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Tris-HCL)处理样品,利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辣椒中总硒、无机硒及有机硒含量。结果表明:丰城市富硒地区生产的辣椒总硒含量在0.026~0.046mg/kg,无机硒含量在0.010~0.015mg/kg,有机硒含量在0.018~0.041mg
文章对铁路隧道“定点”救援和城市轨道交通“定点+随机”救援不同体系进行梳理和对比,并针对大湾区城际(市域)铁路公交化、地下化的趋势,确定新型城际铁路隧道“全过程”的防灾救援原则。对各类措施下火灾烟气扩散规律和人员疏散效率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列车在区间隧道发生火灾,为保证有效疏散有必要对火灾的“全过程”和“全工况”进行分析,在铁路隧道“定点”救援的基础上做相应加强措施。
摘 要:水稻是我国农业生产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为提高水稻生产力,机械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稻生产各环节。该文阐述了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操作要点、优势及价值,分析了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现状,并提出了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的优化路径,以期为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普及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插秧;推广;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 S23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摘 要:烟株残体的回收处理和利用模式对烟农和烟草行业十分重要,也关系着烟叶的可持续发展。为最大限度回收利用烟株残体,该研究对4种烟秆处理模式的流程、主要技术难点及优缺点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烟株残体+烟农+合作社+有机肥”模式适合巫山生产实际,可以最大限度对烟秆进行综合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关键词:烟株残体;处理模式;综合利用  中图分类号 S572.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