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案背后的秘密

来源 :读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to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元璋残杀功臣,开国勋贵几乎尽被屠戮,已是历史上的公案。虽然后人多认为朱元璋有滥杀之嫌,明初几大案也的确各有原因,连坐灭族的判决确实过分,但如果说开国功勋们自身没有一点过错,也是说不过去的。比如,胡惟庸的偏狭功利,蓝玉的骄横跋扈,其性格和行为都与后来的祸患密不可分。但是,作为朱元璋最重要的谋臣,李善长以76岁高龄被杀,却让后人颇为不解。

朱元璋的“再世萧何”

其他文献
小学生对于形象的情景比较感兴趣,而数学又是一门抽象的推理学科,生动有趣的情景容易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而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学习。在情境创设时,只有基于学生的数学认知、学习兴趣、心理期待等因素,才能让学生处于思维发展区,从而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中获得良好的数学学习体验。教师如何巧妙运用情景教学法,有效激活数学课堂?  一、妙设故事情景,激活数学课堂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死板的教学方法会让推理过程枯
早在1930年,上海光华大学附中就设有驾校,该校学生课余学习开车,每天下午练习一小时,一个月后参加学校内部举行的驾驶测验,通过后可以领到一个“驾驶徽章”。凭该徽章参加正式的驾照考试,可以得到加分。  上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相对较快,汽车数量迅速增加,公路里程也越来越长,虽然汽车数量和各地路況跟今天远远没法比,但学开车和考驾照在当时毕竟成了一件非常时髦的事儿。对穷人的孩子来讲,有了驾照就可以找
明代中晚期的郭东,祖上是唐代大名鼎鼎的郭子仪,这一家族后来少有建树,一直到郭东这一代,才又名震四海了一把。40多岁时,郭东到留都南京任刑部主事,可年迈的父母在山西老家。郭东是个孝子,他考虑把父母接到身边来,无奈父亲死活不肯离开故土,只有母亲在他的再三劝说下,来南京住了三个月。但是三个月之后,他的母亲也不干了:“我非回家乡不可,俺不想死在他乡。”  虽然他也留恋官职,但跟父母比起来,官职什么的都是浮
“橡皮图章”雄起  金秋十月,秋风送爽,一个喜讯从北京传向全国各地:除新疆之外,全国各省均已成立了地方议会性质的“谘议局”。这是大清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大清特色的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里程碑。此时正是1909年10月,紫禁城的天空蓝得最为动人的季节。大清议员  建立谘议局,是以摄政王载沣为核心的大清国新一代领导核心改革攻坚的重要环节,也是1909年的工作重点。  这一年年初 (2月17日,正月二
1904年,势力渐炽的袁世凯以严修办学有成,请清廷赐予五品衔,继而力邀严修任直隶学校司督办。严修力辞未成,只好就任。  袁世凯说:“吾治直隶之政策,曰练兵,曰兴学。兵事我自任之,学则听严先生之所为,吾供指挥而已。”严修从此被人们视为北洋系的“文宗”。  1904年夏,在张伯苓的陪伴下,严修再度访日。当时清朝学部有规定,官员来任职,必先去日本考察。  在日記中,严修记录道:“日本罕有争者,譬如途间此
1948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主力集结到中原地区,围歼国民党军第五军。朱德总司令在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陪同下,乘吉普車前往华东野战军前线视察。车队过邯郸后,进入敌占区,改为晚上行车。  5月10日半夜时分,突然发现一股敌人迎面而来,有人建议走岔道撇开敌人。朱老总却果断地说:“今晚夜黑天暗,是个浑水摸鱼的好机会,敌人不容易发现,可加大油门,打开车前灯,快
摘 要:青年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学校要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必须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基于实际情况,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实验小学将自下而上的实践探索和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结合,在不断的实践中构建了实小路径下青年教师成长体系——“新青教师专业成长图谱”,探索出了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种策略,初步形成了新青教师校本培养文化,促进了新青教师专业化队伍不断成长。  关键词:新青教师
要论近代有名的“疯子”,章太炎和吴稚晖都榜上有名。前者一生,傲岸不群,如猛虎下山,横扫千军;后者一生,却精灵古怪,雅好以恶作剧取乐,似乎总是童心未泯。在好斗使气,懒得理会人情世故方面,两人却又很是相似。他们的言行,多放纵不羁,特立独行,或“大逆不道”,得饶人处不饶人,常常让人感到匪夷所思,没有一点中庸气象。    偏偏这两个人,在人生观念、文化见解、政治信仰上针尖对麦芒,不可调和,而时代和命运又一
2018年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先父卫道然于1998年曾著有 《周恩来总理与先父卫立煌的友谊拾零》 等纪念文章。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越来越多有关祖父卫立煌将军的史料被披露出来,这一往事也逐渐丰富起来。第一次国共合作期:周恩来与卫立煌的初遇  1924年9月,周恩来由法国回到广州,起初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不久,就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政治部主任、第1军副党代表
五四文人的雅量  五四时期,文白之争甚烈,两派人物报刊上笔墨官司打得昏天暗地。但中国文人有一好传统:观点之争不影响脚下走动,笔仗归笔仗,见面归见面。见了面不仅握手致意,还要坐下来吃饭,吃了饭说不定还会照相留念,题诗互赠。说来今人也许不信,当年深受传统影响的五四文人还真有如此雅量。  文白之争,前期反对白话文主将为林纾(1852—1924),后期则是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章士钊 (18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