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以降,随着新历史主义小说解构热潮的渐趋平静,当下中国已进入西方理论家所谓的"后历史"时期。在这一视域下,哈金的《南京安魂曲》、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盛可以的《1937年的留声机》、葛亮的《朱雀》分别从不同角度切入1937年12月的南京这一历史时空,以文学形式进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想象,在感伤和悼亡中不断重新辩证和解构历史与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