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十载路示范引领谱新篇r——浅谈四川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

来源 :四川农业与农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j_mosquito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是农业和粮油生产、消费大省,是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省份之一.实践表明,高产创建是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载体,是推进粮油稳定发展的根本性举措.本文重点总结了近年来四川粮油高产高效创建的经验做法和进展成效,并对下一步在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开展创建活动,提高四川粮油生产水平,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其他文献
为消除变型拖拉机安全隐患,威远县以落实惠农政策为契机,采取“三步走”推进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落实,推动变型拖拉机报废清零.一是按照《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财政厅四川
期刊
小分子热激蛋白(smallheatshockprotein,sHSP)在昆虫抵御外界不利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探究该基因在春尺蠖耐饥饿胁迫的作用机理,本研究基于已有不同时间饥饿处理下的转录组数据,筛选得到sHSP,命名AcinHsp19.4(GenBank登录号:MW336984),分析其分子特征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同时分析了该基因在不同时间饥饿处理下的表达谱。结果显示,春尺蠖AcinHsp19.4基因序列全长516 bp,共编码171个氨基酸,具有小分子热激蛋白保守的α-晶体结构域,在N端不含信号肽且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以下简称“《乡村振兴促进法》”)已于2021年4月29日经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期刊
根据农业农村部、四川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安排,2021年6月4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德阳市农业农村局、广汉市人民政府在广汉市连山
期刊
土地利用变化是反映人类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指标,对其进行研究是人类实现对土地永续利用的重要手段。本文利用GlobeLand30所提供的研究区2000年和2020年两期遥感解译数据,在ArcGIS平台的支持下,综合运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研究方法对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了刻画,并从自然、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不一,草地、建设用地和林地变化幅度较大,耕地和其他地类结构相对稳定;研究区整体土地利用程度相对较低,有缓慢上
【目的】为了解我国西南地区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和土壤的氮、磷养分状况。【方法】以重庆四面山、缙云山和云南哀牢山、西双版纳6种不同类型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森林凋落物、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层氮、磷含量及计量比的特征。【结果】西南地区6种森林凋落物氮含量变化范围为2.81~6.52 g/kg,磷含量变化范围为1.09~1.54 g/kg;表现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纯林>混交林的分布规律;在各林型中,中山
以内江市为范本,运用内江市统计年鉴相关数据,通过能值理论对工业生产要素、劳动力集约度、复种指数进行计算得出结果,研究内江市的耕地利用集约度水平。运用能值理论分析法,选取2010~2017年间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最后通过地图直观展示。得出结论,内江市耕地利用集约度整体水平高于四川省。内江市自2010年以来农业机械集约度稳步增长;化肥、农药、农膜集约度先增加后减少,劳动力集约度逐年降低。各区县的耕地利用集约度,最高为资中县,最低为隆昌市。通过分析影响内江市耕地集约利用的各要素可以看出,内
为提高烤烟烘烤的工作效率、释放劳动力,本文提出一种智能烤烟升降机装置,智能烤烟升降机由行走机构、举升机构、水平移动系统、控制系统组成。本文设计的智能烤烟升降机在不改动烤房的情况下,具有精准装烟、稳定行走、平稳上升等优点。本装置采用倾斜式装烟机构,解决了烤房水平距离过小的问题,正反螺纹丝杆控制夹烟杆开和闭,不仅对烟叶没有损伤,而且有利于装烟。
1背景分析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用畜禽卫生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对发生畜禽卫生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病死畜禽若不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易造成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扩散蔓延,特别是病死畜禽流入消费市场,将威胁群众身体健康[1]。此外还容易造成水体、空气、土壤等环境污染,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目的】为探索钵苗机插杂交籼稻在西南稻区高产的物质生产及产量特性。【方法】在2016—2017年,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2种机插方式:钵苗机插和毯苗机插;副区为4种氮肥管理方式:不施氮肥,缓释肥一次基施,缓释肥:尿素=7:3一次基施(缓速基施)和缓释肥:尿素=7:3,其中缓释肥当作基肥,尿素当作促花肥施用(缓基速追);总施氮量均为150 kg/hm2,随机排列,重复3次,研究杂交籼稻高产的物质生产特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与毯苗机插相比,钵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