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数学教学如何体现生活化

来源 :杂文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m19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聋教育全面而深刻的变革,"数学知识生活化"一词已悄然走进了聋教育领域,因此,在聋校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与生活"这一教学理念已成为我们每个教师所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生活化 创设 课堂情境 聋校数学
  目前聋校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看,课堂教学仍以课本为主,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节,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死记硬背,做作业是对例题的模仿,学了数学知识不会应用,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潜力难以得到发挥,课堂教学失去了生命的活力。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我校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和实践,下面是我们的几点做法和思考:
  一、情境要生活化
  我们提倡“从问题情境出发”的教学模式,结合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事件再现课堂,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体验、研究问题过程中产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例如,教学比例的应用,可在有阳光的日子带领学生到操场(或出示模拟图),提出旗杆高度问题;教学小数加减法,可出示价格表:一块橡皮0、75元,一支铅笔0、24元,……让学生自己提数学问题;教学按比例分配,可出示一幢楼房某单元,总水表度数大于分户水表度数和,怎么分摊的问题,等等。总之,“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跃跃欲试,急于探索;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数学充满趣味;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问题自己提,规律自己找,结论自己总结。
  二、过程要生活化
  从大的生活观来说,教学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和众多的事物认识一样,教学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学生的思维要经历一段有感知到理解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流程再现这一过程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大有好处的。动手操作、实验制作、模仿生活情景等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表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桥梁,同时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学生学习了“元、角、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后,教师设计了“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买卖东西活动,活动中让学生计算购买两种商品一共要花多少钱?买东西时怎样找零钱?买东西时钱不够怎么办?……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开放性、创造性。通过这种现实的、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三、内容要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数学内容生活化,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真切的认同感,从而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把教学根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設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如教学“立方米”时,找出8个学生,给每个学生一根1米长的米尺,要求学生用八根1米长的米尺,围成一个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从而让学生明白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就是一立方米。为了让学生体会到1立方米的空间到底有多大,让学生钻进1立方米的空间里,亲自感受1立方米空间的大小,当学生一个一个都挤进去的时候,他们既惊讶又高兴,原来1立方米的空间这么大,能挤进这么多的同学。这样教学,学生学得轻松开心、理解深刻、记忆牢固。
  四、策略要生活化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一般采用“强制的知识说教”,学习策略只是单一的“从数学到数学”,造成学生对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学习进行的是机械的模仿和记忆。这种高耗低效的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感到厌倦,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情感。因此,我们学习了普通学校《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一理念为我们指明了数学教学的正确方向,教学策略要尽量生活化,把数学学习融入生活中,教师把原本枯燥的、固定的没有感情色彩的书本知识变成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的生活材料,让学生在活动中操作、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从而不断积累学习经验,掌握学习方法,如教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我安排让学生动手拉用木条钉成的四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然后举例说说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并出示相应的实物画面。这种“学在生活中,在生活中学”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性,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
  五、应用要生活化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使学生养成日常生活“数学化”的习惯。首先,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动的现实中去。如教学整数除法后让学生完成:“讨论开校会如何安排长凳,每张长凳最多坐3人,有80个同学需要准备几张长凳?”其次,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学习问题,把生活问题数学化。如在学习周长、面积和体积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布置学生日常生活中找一些实物,测量必要的数据,算一算它的周长、面积(或体积)。应用上贴近生活,使数学展示无限的魅力和价值意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实践证明,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就是要求教师充分应用生活实际这块“土壤”,积极地创造条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实现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其他文献
合伙企业合伙企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责任合伙人组成。合伙企业与公司不同,它不是法人,各合伙人仍然是权利与义务的主体。合伙是根据各国民法或合伙
摘 要:本文简要论述了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运用“情感教育”,旨在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更好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字:教学 情感 语文   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怀揣爱做教育,她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带着对每个孩子的爱,她利
众所周知,受生源质量的影响,职业高中招收的学生,不仅文化课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而且就是音乐专业的学生,对音乐课也不投入,上课纪律涣散,课堂气氛沉闷,教师屈从于学生,甚至放弃教材内容,欣赏曲目流于低俗,音乐课上没有欢快节奏以及和谐的旋律,学生也失去了学习兴趣和应有的快乐。面对现实,作为职高的一名音乐教师,就有义务更新理念,端正态度,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针对学生实际,大胆改革,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摘 要:当前我国正逐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热点之一,它既是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又是一项复杂巨大的系统工程,不论从观念理论、制度体制还是从实践操作上都需要做艰苦的工作。  关键词:高中数学 思维品质创新能力 信息交流  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它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职业学校的寒暑假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连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需要家长、学校及社会各界充分重视。让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并接触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