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剧翻译中结合使用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重要意义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hou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9世纪末期,继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出现后,又诞生出了一种以试听来让观众感知、了解文化的新艺术。正是因为戏剧强调的是观众视觉、听觉及感受的接受效果,所以无论是从其剧本语言或是从其表演艺术形式来看,对于戏剧的翻译势必要兼顾考虑这二者的双重性。同时,由于戏剧语言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表演性,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到底是忠实原作一字一句的采用语义翻译法,还是为了达到某种戏剧效果而采用交际翻译法呢?本文就从语义翻译法与交际翻译法对戏剧类文本的翻译效果入手来讨论这个问题。
  【关键词】戏剧 戏剧翻译 语义翻译法 交际翻译法
  一、戏剧类艺术的语言特点
  戏剧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其语言也有其戏剧类语言的特殊性。戏剧和普通的文学作品不同,它是由演员将剧本台词与自身的表演结合起来的一门艺术。而表演又是一种情感表达最直观、感情表现形式最多样化的一门艺术,所以为了突出舞台效果,戏剧类文本的语言一般都具有简洁凝练,动作性、节奏感强以及通俗口语化程度高等特点。考虑到戏剧的翻译原则包括忠实性原则、可表演性原则、审美性原则、信息价值原则以及文化价值原则等,再考虑到剧本的译文要尽可能的以原作为依归,尽力保留源语文本的语言特点及行文方式,做到尽可能的接近原文本的形式和风格,也就决定了我们在戏剧翻译方面不可能单一的采用某种翻译技巧,而需要根据戏剧文本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或是多种翻译法的结合使用。
  二、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定义与区别
  所谓语义翻译,实际上就是忠实翻译,突出翻译要重现原剧的语言表现形式以及作者的写作本意,最大程度的靠近原剧。而交际翻译则相反,它考虑的是剧本对观众产生的效果,强调的是剧本中的信息和内容,希望目的语观众可以和源语观众对作品产生同样的共鸣,所以在用交际翻译法翻译时,译者的灵活性增强,而且在必要时刻,还会对原剧作进行修改润色。
  剧本语言和一般的文学性语言不同,它的語言具有“表演性”这一特点。所以,在翻译时如果单一的使用语义翻译会给表演带来一定的难度,还会显得剧本台词单薄寡淡,无法表达丰富的感情色彩。但如果为了谋求语言的自然流畅而只采用交际翻译法,那么在翻译过程中势必损失部分语言的文化性。所以,无论单一的采用哪种翻译法都无法兼顾“信”、“达”、“雅”三大翻译原则,也无法恰如其分的体现出剧本的“动态表演性”。为了尽量避免翻译中存在的种种限制或不足,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法相结合,用两种翻译法的思维解读文本,兼顾考虑源语的文化性和译入语的表达性,最后根据语境做出判断着手翻译。
  三、剧作《Death of a Salesman》部分台词翻译评析
  《推销员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是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的一部代表作,故事背景是40年代的美国纽约,主人公是一家美国中下层社会的平凡小人物。在该部戏剧中,考虑时下背景为美国梦的疯狂憧憬时期,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不甘平凡,不屈于生活,所以隐藏在台词背后的感情就需要译者在翻译时能够精准捕捉到,弄清楚主人公语言背后的动作性才能够从台词的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来进行翻译。
  选句
  Willy:I slept like a dead one. First time in months. Imagine, sleeping till ten on a Tuesday morning. Boys left nice and early, heh?
  译文:
  威利:我睡的好香啊,好几个月没这么香了。想想看,礼拜二早上一觉睡到十点,俩孩子一早就高高兴兴地走了?(英若诚译)
  威利:我睡得像个死人。好几个月来还是头一回。想想看,在星期二早上竟然睡到十点钟。嘿,孩子们大清早就走了?(陈良廷译)
  在这句台词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开头的第一句,I slept like a dead one. 这句话明显是一个比喻句,而比喻是文学作品中包括戏剧中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修辞手法。如果以英译为准,则可以看出译者采用了交际翻译法,观众对该台词的感受非常直接,且语言言简意赅。如按照陈译的看,很明显译者采用了语义翻译翻译法,保留原文的修辞特色,但同时也符合了译入语语言的文化特征、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译者在此处使用语义翻译法并没有让台词内容显得单薄,反而更富于了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四、结语
  在翻译过程中,任何一种单一的翻译模式或方法都难以忠实地再现原作的全部内涵。所以译者一般要兼顾两个方面:既要使译文在内容和形式上忠实于原著和作者,又要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让译文读者读懂读好。所以,纽马克创造出的这两种翻译方法对我们今天各种文本类型的翻译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两种翻译法的结合使用,可以达到译文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原虹.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科技翻译出版社,2003.
  [2]王华玲.浅析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
其他文献
【摘要】视析全球经济文化发展趋势,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课程必须要与时俱进的与跨文化意识进行有机的接壤。因此,对于语言和文化的联系就需要体现文化特征的表现,尤其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做到既培养跨文化意识的语言交流学习,又有利于促进跨文化语言意识的交融。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公共课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进行系统的现状分析,以其探究高职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培养跨文化交流意识的教学方法及途径。  【关键词】高职 英语
【摘要】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学生的学习态度即是成长后对待生活的态度。一个在学习上认真对待,积极主动探寻知识的学生,在日后进入社会后对待工作一样也会积极乐观,对待生活也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一个学生对什么都不敢兴趣,学习需要老师监督,缺乏自主性,这样的学生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也会持有消极怠慢的态度。因此,在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是及其重要的。
【摘要】文化空缺是指一种语言所负载的文化信息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对应部分,是跨文化交际中的最大难题和障碍,因此,弥补“文化空缺”是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本文以《京剧:东方艺术璀璨的明珠》翻译实践为例,分析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文化空缺现象以及采取的翻译补偿策略,从而使京剧文化的外译更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京剧翻译 文化空缺  【Abstract】Cultural vac
【摘要】听力与阅读,是高中英语的两大关键问题,但是目前国内的英语教学模式仍然以阅读课程为主,很少真正地关注对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这种模式不仅对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产生了阻碍,也抑制了学生英语能力水平的全面提升。教师要认清听力与阅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促进二者之间协调平衡地发展。本文就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目前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解决措施,以期达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
【Abstract】Ophelia has been a puppet at the hands of her father, brother and lover. They impose on her contradictory demands to their self-serving purposes, which provide Ophelia dilemma and deny her c
【摘要】英语时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随着我国对位开放的不断扩大,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造就一批精通外语的专门人才,使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因此,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得学好英语这门语言,要想掌握好英语就得掌握方法、技巧等。  【关键词】学好英语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
【摘要】高中英语教学必须要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密切注意课堂的设计,要充分表现出个性化的课堂设计方案,这样才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文对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个性化课堂设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英语教学 个性化 课堂设计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开拓学生的视野,全面培养学生个性化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师必须要进一步搜集相关的教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它对于语言学习的作用犹如大厦之砖瓦,铺路之基石。英国语言学家Wilkins,David A曾在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一书中说过“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 由此可见,没有词汇,任何形
转眼间参加工作已经六年了,在这六年时间里,自己也慢慢变得成熟了些。从刚开始对课堂的恐惧到后来逐渐对讲台的习惯,从小学课堂的“愉学”到现在初中课堂的“深学”,我都坚信一句话“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最大限度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英语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后产生一种自豪感,心里产生愉悦感。所以英语教学的课堂必须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学
【Abstract】Ernai (the second wife of a married man) is the production of the booming economy society in China. No matter how good life they are living currently, they never earn the pride and the soc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