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胎盘早剥发病的高危因素及临床表现,分析胎盘早剥漏诊、误诊的原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分娩的产妇共135 584例,其中诊断为胎盘早剥的产妇共1 212例,按照产前与产后诊断的符合性,分为3组:(1)确诊组(产前与产后诊断一致)715例(58.99%,715/1 212);(2)漏诊组(产前未能诊断,产后诊断)312例(25.74%,312/1 212);(3)误诊组(产前已诊断,但产后排除诊断)185例(15.26%,185/1 212)。分别对3组产妇进行胎盘早剥的疾病分级,并收集3组产妇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终止妊娠时机及母儿结局,对胎盘早剥的漏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1)总体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及漏诊、误诊率:1 212例产前或产后诊断为胎盘早剥的产妇中,产后确诊为胎盘早剥者1 027例。总体胎盘早剥的发生率为0.76%(1 027/135 584),漏诊率为30.38%(312/1 027),误诊率为0.14%(185/134 557)。(2)3组产妇不同分级胎盘早剥的发生率:3组产妇不同分级胎盘早剥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组产妇发生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3组产妇中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外伤、催引产、高龄者的比例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3组产妇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除子宫收缩外,3组产妇阴道出血、持续性腹痛、子宫压痛、血性羊水、子宫张力增加和死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3组产妇的辅助检查结果:3组产妇胎心监护异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3组产妇超声结果异常、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确诊组产妇超声结果异常的发生率最高(68.1%),误诊组产妇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最高(24.9%)。(6)3组产妇终止妊娠的时机:3组产妇中24 h内终止妊娠者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3组产妇的母儿结局:3组产妇产后出血、DIC及其新生儿窒息及围产儿死亡者的比例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确诊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最高(17.9%),误诊组最低(5.4%);确诊组DIC的发生率最高(3.9%),误诊组最低(0);确诊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最高(30.6%),误诊组最低(7.6%);确诊组围产儿死亡的发生率最高(12.6%),误诊组最低(2.2%)。
结论仅凭合并外伤等高危因素,易造成胎盘早剥的误诊;催引产产妇中,更易出现胎盘早剥的漏诊。子宫收缩、胎心监护异常、超声结果异常和凝血功能异常为胎盘早剥漏诊、误诊的临床诊断警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