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幸福思想实践理路探究

来源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幸福思想体现了对人类追求幸福的终极关怀,深刻理解马克思幸福思想的内涵,必须从实践中把握:劳动是人获得幸福的基本方式,人的需要是人获得幸福的主要动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幸福的价值指归。中国共产党人民幸福理论是马克思幸福思想在当代中国新的表现形态,把马克思幸福思想基本原理和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群众史观的价值立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切期盼。
其他文献
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将构建和谐社会摆在如此重要位置是因为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诸多不稳定、不和谐的
高校学生通过参与校园活动、利用实践平台、接受文化熏陶等方式掌握专业技能、塑造个性品质、提高综合能力,实现成长成才,校园文化育人与学生参与内在契合。在传统的学校主导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大量以科举为业的举贡生员面临着寻求出路的问题。清政府对此有长期的考虑,前后政策发生过较大的变化,使空大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变得规范、具体。但
安庆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区位等因素对于安庆地区的发展起着结构性的基础作用。由于安庆处于南北过渡带长江之滨,倚靠大别山,境内平原、丘陵、高山依次分布,为安庆的发展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