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路:四川人的家与国

来源 :先锋国家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路是四川人地方意识的一次集体操练。正是这条路,把四川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这一刻起,中国现代历史被改写了。
  
  客观来讲,当时提出的路权收归国有的政策并非全无道理。
  1903年7月,新任四川总督锡良上奏清廷,请求“自设川汉铁路公司”。这一建议得到上至朝廷下到各省绅商的一致支持,民间自筹资金的铁路商办运动一时进入高潮。但是,高涨的爱国热情过后,商办铁路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川汉铁路兴办以来,数年来仅筹集到全路所需款数的十分之一,照此速度,还须90—100年的时间这条铁路方能完成。此外,川汉铁路公司经营管理不善,财目混乱,贪污浪费严重。已筹集1000万元路款,被层层贪污挪用的就达200余万之巨。另一方面,四川为筹资修路,抽租过重,百姓深受其苦。其他商办铁路也不容乐观。“数年以来,粤则收股及半,造路无多”;“湘、鄂则开局多年,徒资坐耗”。
  当精通经济事务的盛宣怀刚升任邮传部尚书,便向摄政王明确表达了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的主张。1911年5月9日,清政府新内阁随即作出将商办铁路收回国有的决议,命盛宣怀与度支部“悉心筹划,迅速请旨办理”。收路上谕颁发仅仅10日后,清政府便签署了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的借款合同。
  
  抗议初起
  
  最初,宜万段铁路负责人听到有铁路国有之议时,还表示“自当尽量欢迎”。然而,当邮传部、度支部制定的收路细则出来时,四川“欢迎之心,变为延缓,变为峻拒”。收路细则对湘、粤、鄂三省路股归还较优,所有股款都有归还,而四川则仅仅换回实际上用于铁路建设的股款,而并不换回全部股款。群情汹汹的湘鄂粤诸省渐渐平缓下来,而川人的“欢迎之心”却被凉水浇透。
  四川铁路公司总共募集了1400万两的股款本,是以强制方式、“值百抽三”地从地租中征收的,它涉及到三千余万四川男女,股东代表就是百余州县的大小绅商。后来领导过保路运动的吴玉章就说:“全川六七千万人民,不论贫富,对民办铁路多发生了经济上的联系。”然而,按收路细则估算,只有大约700万两股款,可用来换取政府的股票。这与川人要求“川省人民办路用款,应照数拨还现银”的目标相去甚远,而盛宣怀更是态度强硬地表示四川股款乃为川汉铁路公司损失,政府的钱来自全国百姓,政府没有权力慷全国百姓之慨,来弥补四川商办铁路公司自己造成的投机损失。
  更让川人愤怒的是,几番上书内阁为四川咨议局代奏呈文,言明“群情激切”,“请暂缓接收川路”的四川总督王人文,被清廷严厉申饬。
  同年6月1日,盛宣怀、端方发给王人文“歌电”,指示处理川路原有股款的办法。称清政府欲将现存已用之款,一律填给股票,如果川路股款定要筹还,朝廷只有再借外债。19世纪末,清政府制定了庞大的铁路建设计划,然而由于国内资金短缺,不得不向国外贷款。外国列强乘机将铁路的管理权、人事权、稽核权、购料权等相继揽入手中。贷款合同中还往往规定,“中方必须以全路产业作为借款抵押,如果到期不能还本付息,外方将把铁路占为己有。”据此条约,中国不但要忍受重利盘剥,而且以往还有丧权之危。正因如此,20世纪初,中国很多地区发起了收回铁路权利的运动,商办铁路才由此发端。现在,路权国有,却又向外国借款,路权岂不是又要旁落了么?
  
  王人文深知后果严重,故将电文密不宣示。而盛宣怀、端方对此十分不满,竟于7日致电川汉铁路宜昌分公司经理李稷勋,令其向成都总公司索阅“歌电”,王人文才不得不将之公布于众。
  这一道电文无疑是火上浇油,朝廷夺路之仇未去,又添卖路之恨,四川的士绅商贾、黎庶百姓被激怒了。
  6月13日,清政府与四国银行签订的借款合同文本到达成都。合同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川人的强烈反对。在激进派的报纸上,到处是批判盛宣怀卖路、卖国的文章。四川各界人士也纷纷表示“借此丧失国权之款,不在路归国有,而在名则国有,实为外人所有”。
  如果说,开始抗议收路细则是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量,那么从这时起,保路,已不再是为自己争利,而转化成“保家卫国”。
  
  破约保路
  
  6月17日,成都岳府街上被围得水泄不通,川汉铁路公司的第七次股东大会正在此举行。大会开始后,罗纶、邓孝可等相继登坛演讲,痛陈时事,都声泪俱下。郭沫若在《反正前后》里这样描述当日的情形:罗纶一登坛向全场的人行了一礼,开口便用很宏朗的声音说:“我们四川的父老伯叔!我们四川人的生命财产——拿给盛宣怀给我们卖了!卖给外国人去了!”简单说了几句,便嚎啕大哭起来,全场也跟着大哭,足足有二十三分钟。随后罗纶挥拳猛一砸桌子,向全场大声吼道:“我们要誓死反对!我们要组织一个临时的机关,一致反抗,反抗到底!商人罢市!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农人抗纳租税!”台下同呼“赞成!”“保路同志会顿时便成立起来”,随即推举蒲殿俊、罗纶为正副会长。
  王人文看过借款合同后,亦上奏朝廷,痛斥盛宣怀卖国丧权。27日,他将罗纶等2400余人签注批驳川汉、粤汉铁路借款合同的原件代为上奏,并附片自请处分。此时,清廷仍不辨下情,一再申饬王人文。风潮迅速蔓延,各地开始出现罢市罢课运动。
  保路同志会成立后,陆续开会不下十次,“观近日会员名册不下十万众。可见平日号为爱国者,当无不入其毂中”。成都各街道、学校、省城外各州县也都纷纷成立保路协会,到秋天时,保路同志会已遍布全川。之前多次在四川各地起义失败的同盟会革命党人,见此声势,也纷纷加入,并在同志会中积极策划革命煽动。另外,各地哥老会组织,本就有反满兴汉的主张,此时各地既有绅士带头反对政府,他们也大量涌入保路同志会,并一开始就筹划建立武装,作与清政府血战的准备。
  
  17日,清廷严命赵尔丰剿办“逆党”。20日,又令端方率鄂军入川。这支比八旗兵强大得多的队伍,成员多是科举废除后从军,他们“怀着雄心壮志和躁动的心情,积极投身省咨议局煽动的风潮”,很多人还加入了同盟会的革命组织,支持四川的保路运动。一次铁路集会中,一位军官曾砍掉自己的手指,抗议清政府的行为。在四川,一位将军命令队中反对政府的保路同志会成员出列,以便确认身份,加以驱逐,结果全体士兵一同出列,该将军不得不取消了自己的命令。
  在武汉,由于一支新军内部革命党名单的意外泄露,让他们决定立即发动暴动。由于湖北的军队大部分派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武汉防务空虚,起义很快成功。端方在去往四川的途中,被起义的士兵杀死。
  革命发生后,虽然清政府强力回应,已是强弩之末。各省咨议局及地方士绅早对清王朝失去了信心和耐心。武昌起义后,不几日,山西、江西、云南脱离清政府独立,又一月,江苏、四川、山东等省宣布独立。最后的王朝,就这样在夕照残光中,滑入黑夜。
其他文献
1937年,南京在血火中呻吟,十几万国军将士魂断金陵,随之而来的是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但历史的责任肯定要有人来承担,而承担责任的人也一定不是那些英勇抗战为国捐躯的人。    国军军官偷留后路    1937年11月11日,淞沪战场硝烟还未完全散尽,日军铁蹄就气势汹汹地向300公里外的南京三面压过来。淞沪会战,国民党军损失惨重,蒋介石为了鼓励各将领,振奋士气,同时也为了布置下一阶段的作战,在南京铁道部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特务圈子复杂而凌乱。中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境内的特务活动明显增加,各式女谍的人数急剧增多,并开始类型化:  第一种是直接参加战斗的女情报人员。这类女间谍通常只是为了执行特殊的军事任务才使用,毕竟培养一个谍报人员的成本要比培养一个士兵高很得多。在重要的战争中,使用这样的间谍往往会收到奇效。例如当时轰动一时的“女英雄”黄百器就是此类。  第二种是情妇类的女情报人员。这种类型的间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