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教好高中历史课程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gminghua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如何教好高中历史课程,一直是我多年认真思考的问题。根据多年的实践教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一些认识。
  1.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古今的联系,应当认识到以下方面
  历史教学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是新课改所倡导的精神,《历史课程标准》也提出历史课“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很多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体现这一课程理念,在讲授历史问题时注意联系现实问题,包括联系当前国际局势的问题、现实社会问题、实际生活问题、学生思想问题等,力图为历史课注入活力。
  1.1要寓论于史,不要直接说教。揭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是历史认识和历史解释的表现,这种认识或解释是基于历史的实际的。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展现了历史的发展与演进、变化与延续,其中的知识本身已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所具有的思想教育因素不是外来附加的。教师应认识到,支撑道理的是史事,而不是道理本身。在处理教材和实施教学时,重要的是考虑如何体现历史知识所具有的认识功能,通过历史的叙述来阐明有关的道理,揭示有关的联系,让学生从历史的事物中有所感悟和认识。历史学科的教学艺术之一,就是教师对史事与道理的渗透融汇,而不是采取贴标签的方式,简单地进行说教,机械地加以套用。
  1.2要具体生动,不要空泛议论。历史知识和历史认识都是具体的,是来源于历史上活生生的人与事。学生要真正掌握知识和提高认识,其前提是对历史事物的了解和理解。学生只有在其认知系统中建构起具体的知识及概念结构,才能生成相应的观念和认识。反之,任何观念和观点若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不可能在学生的心里真正确立起来。因此,历史教学的大忌之一,就是脱离具体生动的历史原本而进行凭空论说。
  1.3要有机结合,不要牵强附会。任何事物之间建立联系的意义,关键都是确立它们内在的、本质的、有机的联系。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也是这样,通过实事求是的有机联系,学生更好地从历史的角度来认识现实,而不是简单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划上“加号”或是“等号”,尤其是这种联系不能生拉硬拽,以免失去教学意义,而要刻意渲染,实无必要。
  2.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
  2.1写教学后记。可以记录以下内容:①记录成功做法。如形象贴切的比喻,巧妙的导入新课,留有悬念的结语,激发学生思维的提问等。②记录失败之处。即将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如所举实例,所选习题)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以后教学中应吸取的教训。③记录教学机智。即把授课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下来,供以后参考。④记录学生问题。即记录教学程中学生的迷惑点,作业中暴露的欠缺点及考试中出现的失分点。⑤记录学生见解。⑥记录教学新得。教学后记所记的内容虽然很多,但不需要详细记载,特别注意的是记载一定要及时,否则容易忘记。
  2.2写反思日记。教学后记要求短小精悍,反思日记要求详细具体,侧重于记载课堂以外的一些教育教学经验、学法指导及公开课、观摩课、教学研讨活动后的认识、收获、体会感悟等。必要时要对事情发生的过程、背景进行详细的描述,为深入研究或进行专题研究积累原始材料。教学后记一般来讲每天都要写,而反思日记要求每周写1—2篇,但一定要有感而发,忌无病呻吟.
  2.3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学生作为教学实践的客体对教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兴趣、爱好出发,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堂组织与管理及其课堂教学效果等做出评价,使教师不仅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教学上的优点和不足,而且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需要。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要定期进行,以便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及时的调整。
  3.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历史知识。
  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而这种历史观的形成不是建立在对历史知识的简单机械地记忆的基础上的,而应该是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进而学会用历史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讲清基本的历史概念,同时注意各学科知识间的渗透,引导学生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分析思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3.1教师要讲清基本的历史概念。如在讲授君主制、民主制、共和制、君主立宪制;民主革命、民族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论述、叙述、评述、分析;改革、变革、沿革等基本概念时,就必须将其内涵讲清。平时也应该让学生区分历史概念的内涵,如试题里要求回答某一历史事件的后果,这就要指导学生分析后果与结果、成果的不同。并要在具体问题的指导下,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3.2引导学生将各学科知识互相渗透,以促进历史课的学习。地理上的山川地形知识,英语上的词语知识,语文课文中的有关的知识等都会促进历史学习。反过来,历史学科也促进其他学科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其他学科知识恰当灵活地运用到历史学习中来。前后知识要联系、贯通。如,引导学生把1814年拿破仑远征俄罗斯的失败与希特勒攻打前苏联失败联系起来,从宏观上了解各地历史的联系。
  还要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以了解真实情况。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次影响比较大的革命而非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4.运用文本插图教学,增强学生的形象记忆效果
  新课程高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视觉感官欣赏的需要,帮助学生把一些较难记忆的语言项目通过插图进行轻松的理解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形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教学中,限于课时,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生讲解,就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经过教师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这种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青睐。
其他文献
我国正处在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变革之中。这场变革引起了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也给学校政治教学工作带来了冲击。  本文拟就如何结合政治课堂教学,进一步推动中学德育工作的整体改革,加强和改进中学的德育课程,分析人才培养的正确导向,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当前学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目标的要求上认识误区  部分人忽视政治课的价值实现渐进性与长久性,忽视德育工作中过程里的反复性,
摘 要: 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和催化剂,可以有效增强教学效果,合理运用幽默,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生动的语言必不可少,它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简洁的语言更能表达中心内容;有时候无声的语言胜似有声的语言。  关键词: 政治课堂 教学语言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又是一种能使人得到真实的知识。而教学的过程,离不开教学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干扰素刺激基因15(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15,ISG15)编码的ISG15蛋白作为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中重要的一员,参与肿瘤免疫应答、细胞凋亡、细胞因子表达、转录调控等多种生物学
PAT1是一个在脊椎动物中保守的跨膜氨基酸转运蛋白,主要定位于溶酶体以及细胞表面,参与营养代谢和mTORC1信号通路的调节。以爪蟾卵母细胞(Xenopus laevisoocyte)为表达系统,Dorn
摘 要: 课堂具有公开性、不可预料性等特征,要调控学生的行为,平衡个体与集体之间的需求,实现课堂的有效管理是一件高难度的事情。教师如果没有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策略,课堂问题就会随之而来。历史教师在把握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同时,要善于探究有效策略以应对课堂管理问题。  关键词: 历史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管理策略 多样性  课堂具有多面性、公开性、不可预料性等特征,教师如果没有积极地态度和有
脑心肌炎是由脑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EMCV)引起的多种脊椎动物以脑炎、心肌炎、心肌周围炎及繁殖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上,脑心肌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产业升级速度的不断加快,跟不上变革脚步的高校会计专业教育出现了诸多问题,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节.该文从“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
T-2毒素是镰刀菌属产生的一种A类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它是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较常见的污染谷物与粮食的主要毒素。大量体内研究表明,孕期经不同给药方式给予哺乳动物不同剂量的T-2毒素可引发严重的母体毒性和胎仔毒性。对于T-2毒素的致畸毒性作用有学者认为是其对母体的强烈毒性作用而间接导致的;但也有研究推测T-2毒素很可能通过胎盘屏障对胎鼠产生直接的毒性作用。胎盘屏障是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