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教学设计及评析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8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春联》(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是一篇介绍春联的通俗小品文。开篇介绍了春联给春节带来的喜庆气氛,接着以四副春联为例阐述了春联内容丰富的特点,然后以“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为例解读了春联讲究对仗的特点,最后强调了春联声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文章条理清晰,语言浅显,通俗易懂。
  【教学生长点】
  立足于学生预习的基础,巧用课外资源,理清春联的特点——内容丰富、讲究对仗、声律优美,提升学生的预习能力;巧用师生搜集的春联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以课文为窗,看到千姿百态的春联美景,提升学生搜集资源、活用资源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课前聊天,活化气氛
  (播放《欢乐中国年》)
  听着这熟悉的旋律,你会想到哪个节日?
  前面学过一首关于春节的古诗,谁能背一背?过春节,有哪些习俗呀?(生自由说)
  是呀,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这一天有许多不可缺少的习俗。贴春联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大红春联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春联》。(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未成曲调先有情。”入文前创设浓浓的春节气氛,让学生沉浸于传统佳节之中,春节一幕幕喜庆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红红火火的春联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文本中。】
  二、结合预习,感知春联
  同学们课前认真预习、自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春联的哪些特点?(生汇报,师提炼、板书:丰富、讲究对仗、声律优美。)
  同学们每段都读懂了,还能用书上的词语进行概括,这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以后就得这样学习。
  【设计意图:“预习让学生走在了课堂的前面。”借助有效的预习作业,学生读准了生字词,读通了课文,弄清了春联的三大特色,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了解春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感知春联内容——丰富多彩
  1.先来看看“内容丰富”。课文第1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四副春联,谁会读?(一生读,师指导从右往左读。)
  2.(指导连起来读)会读了,读懂了吗?谁能把四副春联填到这段话中,连成一段话?(一两生说)
  3.在这四副春联中,老师最喜欢“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一读这副春联仿佛就看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面,大人快乐上班,孩子快乐上学,老人幸福安康。四副春联中,你最喜欢哪一副?为什么喜欢?
  (1)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指名读)为什么喜欢?(读春联不仅要读通、读懂,还要边读边想象,要读出画面来。)
  读了这副春联,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对,春联向我们展示了美好的春光。万物苏醒,草木发芽,大地上一片绿色。方圆十里开满了杏花,如同晚霞一般绚丽。多美啊!你能读出这样的画面吗?
  (2)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指名读)你为什么喜欢?(标红:“千山秀”“百业兴”)
  读春联要一边读,一边想。读了这副春联,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是啊,这幅画面可漂亮了!春回大地、山明水秀、阳光普照、百业兴旺!你能读好它吗?
  (3)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指名读)为什么喜欢?
  读了这副春联,你眼前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这副春联展现了人们勤劳致富的场面。你能读出这样的画面吗?(指导朗读)
  (4)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指名读)为什么喜欢?
  读了这副春联,你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追问:这是“梅开”告诉我们的!抓“报”字:那此时你听到竹子在说什么?你怎么知道竹子会说话的?)
  你看,一个“开”字,一个“报”字用得多好,仿佛连梅花、春竹也沉静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沉浸在真挚的祝福里啦!你能读好它吗?(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课后练习明确提出要理解课文中五副春联的意思,借助于说画面来理解春联的意思,讓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关键字词予以点拨,整幅画面生机盎然,春联意思的理解也水到渠成。】
  4.换春联练说:春联当然不止这四副,请看:
  山河增秀色,大地沐春晖。
  神州有天皆丽日,祖国无处不春风。
  岁岁年丰添美满,家家幸福庆团圆。
  鹊闹枝头传喜讯,梅开窗外报新春。
  同学们,你们课前也收集了许多春联。在收集的这些春联中,你最喜欢哪一副?为什么喜欢?请同学们分成四人小组读读你最喜欢的春联。说说为什么喜欢。
  出示:我最喜欢的春联是
  , 。因为 。
  点评:
  ①你看,这里的春天又是一幅别样的画面!春联里的春天真丰富!
  ②这副春联既有春天,还有祖国兴旺的景象,挺丰富的!
  ③这副春联还赞扬了新社会的新风尚。
  ④这副春联还赞美了各行各业的技艺高。
  5.听大家这么一说,我眼前一亮,春联的内容真是丰富。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内容独特的春联,它们只适用于特定的行业。老师这里有几副春联,同学们看看,它们可以贴在哪里呢?
  ①五味俱全赞厨手,三餐饱尽谢新人。
  ②进来蓬头垢面,出去容光焕发。
  ③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
  ④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学到现在,我们不由得说:“春联是一幅幅画,描绘着魅力的春天;春联是一首首歌,吟唱着美好的生活;春联更是一首首诗,畅想着美好的明天。”
  【设计意图:“立足于课堂向课外发展。”此环节利用课外收集的春联读读悟悟,再去说说,充分领略春联涉及各行各业,社会角角落落,内容尤其丰富。】   四、感受春联特点——讲究对仗
  1.春联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讲究对仗。对于对仗,大家一定不明白,书中给我们举了个例子,我们一起去看看。
  出示: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
  2.我们试着来读一读。(适当点拨:“绿”对“红”,颜色对颜色;“柳”对“桃”,植物对植物;“舒”对“开”,动作对动作;“眉”对“口”,器官对器官……体会“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3.练习说话:把“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换成“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来说第2自然段。听我读,如果你们觉得我换得有道理,认同我的本领,就接着读“上下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
  4.春联最讲究对仗。就拿“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来说,“又是”对“依然”,“一年”对“十里”,“芳草”对“杏花”,“绿”对“红”。
  (生齐读:下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
  想学这个本领吗?请在搜集的春联中挑你最喜欢的一副,自己练着说说,体会体会春联的对仗。
  (生运用预习积累,自由练说。)
  【设计意图:运用第2自然段仿说,既是对文本的一个内化过程,更是对春联对仗这一特点进一步的认识。通过仿说,学生对春联字数相等、词类相当这一特点铭记在心。】
  5.试对春联。
  看来,大家对对仗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了解了还要会运用,运用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老师这里有两副春联,不过不完整,看谁能补全?
  (出示:一家和睦一家福,
  平安四季春。)
  你是根据什么来对的呢?
  对,可以用这个法子来补。这一副呢?
  (出示:山山水水处处画,家家 年 丰。)
  “风吹水面层层浪, 雨打沙滩万点坑”这副对联,老师读来读去总觉得有点不对劲,请你来诊断一下!(点拨:病看准了!得治病!请你来治!)
  你们说说这个“打”字用得合适吗?
  (生自由说)
  你看,“风吹”对“雨打”,对得真合适。更何况不是“打”字的话,沙滩上能出现“万点坑”吗?
  老师觉得还不满足,你改的是“万点坑”,能不能想想其他办法呢?
  (师补充《解缙智斗》,引领学生一步步补充对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到“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 ”,再到“门对千竿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最后谈话。你最佩服解缙什么?
  (生自由说:解缙巧用对仗,妙改春联。)
  【设计意图:“习得是为了运用。”让学生在推敲字词中体验对仗的妙用,答案不求唯一,只求符合对仗的特点,符合春联的意境,充分领略春联的魅力,让课堂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五、感受春联的韵律美
  1.过渡:写春联讲究对仗,读春联讲究声律优美。
  (出示卡片“抑揚顿挫”)说说什么叫抑扬顿挫。(读起来有高有低、有快有慢、有轻有重。)
  2.每个同学选一副自己喜
  欢的春联诵读,感受其中的声律美,可以读给同桌听。
  3.谁愿意抑扬顿挫地读给
  大家听,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种声律美?
  4.学无止境,学海无涯。只要做一位有心人,你会发现,生活处处有学问。老师送给大家一副春联。(出示:诵春联生活处处有学问,求新知祖国岁岁添良才。横批:开卷有益)
  【评析】
  语文教学要从文本出发,走向课外,走向拓展,这就是大语文。走在大语文的路上,我们教者要做个有心人,做足功课,引导学生积累与拓展资料,活用资料,只有这样课堂才能有活力,才有预约的精彩。
  一、预习——理清特色
  语文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之上,避免零起点现象。本课教者立足于两点进行预习:一是自学课文明白春联的特色;二是搜集八条具有特色的春联。这样的预习设计符合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课条理清晰,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四年级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预习弄清每个自然段春联的特色——内容丰富、讲究对仗、声律优美。同时春联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文学形式,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去搜集具有特色的春联。这两点预习既是对文本理解的概括与整理,也是对文本内容的拓展与补充,是文本内容的延伸,也为进一步认识春联特点打下了基础。
  二、赏读——点击内容
  此环节从“读通”到“读懂”,再到“读美”,读读悟悟,在教者的引领下,春联越来越清晰。读是一种手段,不是最终目的。在读中学生明白了春联从右到左的规律,在读中学生领略了每副春联的内容,欣赏了一幅幅精彩的画面——有的介绍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面,有的展示了美好的春光,有的描绘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些春联各有特色,引人入胜。在读中,学生体会到“千山秀”“百业兴”的美景与繁荣,感悟到“开”“报”字运用的巧妙,把那幅春景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在读中,教者运用搜集的春联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了春联内容丰富的特色……诵读中,春联内容丰富、用词讲究的特点深入学生的内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重组——明白“对仗”
  文本只是个例子,我们要善于运用这个例子进行重组、仿写。教者充分利用文中的一副春联字词相对、字数相等、词类相当,引导学生体会春联讲究对仗的特点。接着仿照第2自然段的形式,利用搜集的课外春联展开仿说,进行重组。教师仿说在前,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学生从自读开始,到听教师仿说,再到选择春联仿说,最后在仿说中得到教师的点拨、修改,一路走来,学生对春联对仗的特点了然于胸。
  四、运用——巧用“对仗”
  习得是为了运用。在明了春联对仗的特点后,运用“一家和睦一家福, 平安四季春”“山山水水处处画,家家 年
  丰” 这两副春联,充分利用对仗的特点,让学生由易到难展开练习。再出示“风吹水面层层浪, 雨打沙滩万点坑”,由学生当啄木鸟去治治病,引领学生发现“打”字运用的妙处,发现“层层浪”与“万点坑”的矛盾,引导学生进行修改。最后教师讲述《解缙智斗》的故事,让学生从“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到“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 ”,再到“门对千竿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一步步遵循对仗的规律去运用,特别是最后一句答案不唯一,可以是“失”对“存”,可以是“断”对“连”,可以是“倒”对“立”,也可以是“残”对“齐”……让学生在对仗中获得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
  (作者单位:江苏丹阳市实验小学/江苏丹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阿飞正传》  “世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一直飞呀飞呀,飞累了便在风中睡觉。这种鸟儿一辈子只可落地一次,那一次是它死的时候。”很多人被这句话迷住,“无脚的鸟”成了不回头不落地的代名词,只是对于整个人生,不回头不后悔,太过理想化,以至于那般虚无缥缈。  我也曾被这段文艺范十足的话迷倒,还臆想过自己也是那只无脚鸟。阿飞去找他母亲,说:我知道身后有一双眼睛看着我,然而我是不会回头的。我只不过想看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