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读物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r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理解一直是各类英语考试钟爱的题型,其分值占试卷的比例也是愈来愈大。英语阅读能力不言而喻。只强调运用课内冗长的课文和题海战术的搭配已经无法满足日益灵活的出题方式。英语读物如英文小说等包含着丰富的地道表达和文化现象。如果可以将英语读物引入英语教学中,使用正确的引导方式便可以帮助学生在无形中提高英语阅读水平,甚至本质上提高学生英语听、读、写、译的综合能力。本文将以《无声告白》为例,浅析正确使用英语读物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英语读物 英语阅读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 《无声告白》
  近年来,英语阅读理解的考察形式在各类英语考试中越来越多,其分数占总分的比重也越来越大。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成为了很多学生的困扰。英语阅读读不下去、读不懂、速度慢这些问题甚至让学生对英语考试失去信心。其实是因为学生在固定的学习模式下学习时间太久,早就失去了对英语的兴趣也无心关注一行行用英文字母堆砌出来的话想表达什么。这时将英语读物引入到我们的教学中变成了一个很合时宜的尝试。英语读物的优点很多,也绝不是单薄的几句话可以阐释清楚的,在这里以《无声告白》为例,仅对英语读物对英语教学可以产生的部分改变和效果作出解释。
  一、如何选择英语读物
  首先,这里的英语读物指的是由母语为英语的作者写的书,绝不是由中国译者翻译成英文版本的读物。其次,所选择的英文读物的难度应该比读者的能力范围要高一些的读物,如果一直抱着一本绘本看,英语阅读水平虽说也会增长但会受限于读物本身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给英语读物划分等级的原因。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所选的英语读物内容上除了故事性强外,还应该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体现,如歧视问题、教育问题等。
  《无声告白》对于大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来说属于中级英语读物,书中没有很多偏、怪、难的单词,也没有成篇令人无法理解的情节。该小说的故事性极其强,开篇的形式也极其特殊,以莉迪亚死亡作为整本书的首句,巧妙地激起了读者继续读下去的兴趣。同时《无声告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等待着大学生感受和挖掘。
  二、学习兴趣与语言表达
  这类英语读物的作者将英语作为母语,其表达方式也更加地道,更贴近于英语国家的使用方法。其实大学英语课本中很多都选自英语读物,但是因为每篇文章都是从一部部小说中节选,文章与文章之间没有联系导致学生阅读时感到枯燥无味。那些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作者写的文章弊端就更多了。如果用一整部小说,如《无声告白》,作为英语阅读的教学材料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其跌宕起伏的情节会重新点燃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当学生开篇读到莉迪亚毫无伏笔的死亡时,神秘感会促使他们多阅读几行、几页甚至几章节的故事去探索莉迪亚死亡的原因。当学生读到莉迪亚喜欢的男生说她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追求想要的生活时,学生也会有同感的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那样,是不是也被困在了定律中。学生们的兴趣会在不经意间被重新点燃。人们常说“only reading can improve reading”,此话不假。试想学生们有兴趣自己阅读英文读物,提高英语阅读水平还会是不可能吗?
  英语读物因为其自身的特殊性,语言本身就会更地道、更让读者放心。除了一些作者的个人习惯和小错误之外,母语国家作者笔下的文字是绝对的一手资料,没有英语老师在中间“添油加醋”,所以学生读到的看到的,就是原汁原味的。可能在世界的另一端一个美国的学生和你一样,也在捧着《无声告白》读的津津有味。常规教学中老师总习惯于将课文中的长难句子拿出来字字分析,尤其是各种从句。但是这种方式极可能将很有气势的誓言拆分的连魂都找不到,也可能把爱意绵绵的告白分析的淡淡无味。英语是一门语言,更是一门艺术。当在《无声告白》中读到:
  “He’s amazed at the stillness in her face,the way she can lie without even a raised eyebrow to give her away”(p16)。
  完全没有必要为了分析语法将它拆的支离破碎,直接让学生们通过上下文去感受小女孩撒谎却面不改色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give sb away”可以表达“出卖某人”的意思。这种记忆会更形象更深刻。下次在其他文章中发现这种表达时,自然会在大脑中反应出意思。而文中用“甚至都没有一个可以出卖她的挑眉”形象生动表达了“面不改色”的意思。这种地道巧妙的表达只有通过大量阅读英语读物才会积累起来。这种跨语种的阅读也对学生体会中英两种语言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形成中西文化的对比。
  三、文化信息
  如果一本英语读物仅仅只感受其丰富的情节、学习其中地道的语言表达就会略显单薄。往往一本畅销的小说一定会有其文化信息和文化意义,比如反映出一些社会问题等。李文劼曾在《选择英语读物应注意文化信息》一文中指出丰富文化信息的重要性。“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着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性,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2011)。所以使用一本英语读物当教材时,老师必须要有敏锐的文化信息解读能力,在带领学生解读读本时要直接或间接的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文化信息并解读这些信息的含义。在《无声告白》中就有着多层次的文化信息,足以让读者咀嚼品读多次仍意犹未尽,也让这本英语读物内容本身更加厚重。
  比如多次映射的歧视问题,很多的话语中都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作者的文下之意。“He doesn’t like Stan——a florid ham hock of a man who talks to him loudly and slowly,as if he’s hard of hearing...”(p11)无需更多描写就可以想象到这个亚裔男子为了融入那个他所崇拜所向往的美国,不再被排挤、被歧视受了多少苦难。仅一处正面的描写就将当时背景下外来种族在美国备受排挤与歧视表述的淋漓尽致。
  比如教育问题,其实整本小说教育一直是一个主体话题。从女主人公玛丽琳无数次尝试让自己从母亲规划的轨迹中解放出来,又无数次的回歸到母亲规划的人生轨迹上。到玛丽琳将自己的女儿视为另一个自己,要求她做一切自己预想过的事情。种种的形式都摆脱不开母亲给自己规划未来,或者说是给孩子画好发展的轨迹。这种教育方式导致玛丽琳人到中年都找不到自己生活的意义,这种教育方式也是直接导致莉迪亚走上极端。仔细观察,其实这种教育方式其实很普遍。这些关于教育问题的侧面描写,会引发学生的共鸣,作为老师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放空自己,让学生真正的为了自己去思考一次生活的意义。
  大量的阅读英文读本,肯定会帮助读者在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上大幅提高。当然更可贵的是这种跨文化的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扩充文化信息知识和增强思考的能力。市面上有着丰富的英语读物资源,读者应该慎重的选择有情节、有内容、有文化信息的读本。只有通过对英语读物的长时间的研读和积累,才能在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和能力。能力提高了,面对考试中的英语阅读理解自然会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Ng,Celeste.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M].Penguin Group 2015:16.
  [2]李文.选择英语读物应注意文化信息[J].河北:教育与实践(A),2011.
  [3]Ng,Celeste.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M].Penguin Group 2015:11.
  作者简介:赵奕玲(1996-),女,汉族,四川南充人,本科,乐山师范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风筝这一意象作为重要的线索贯穿了这部文学作品,对其情节的展开和主题的升华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也是使得该文学作品多重的主题最终得以点连成线,线又成面的关键,是升华作品主题的集结点。  【关键词】风筝 意象 象征 战争  引言  《追风筝的人》是当代著名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小说作品。作者用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个跨越20多年的故事,从社会层面,因种族不同而遭受到的歧视,到不稳定的时代背景再
【摘要】“互联网 ”视域下,多模态教学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路径与方法。高校英语教师可以收集和整理网络上丰富的影音、图片、文档等多种模态资源,借助多媒体平台向学习者讲授词汇所涵盖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行业知识以及学术知识,从真正意义上扩展学习者词汇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为提高学习者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互联网 ”;英语词汇;多模态教学  【作者简介】李慧(1988.
【摘要】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了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也革新了翻译模式。本文从翻译项目管理对当代语言服务产业的重要性出发,基于对PACTE翻译能力模型的分析和再思考,指出培养职业化的翻译管理人才的重要意义,并据此对高校职业翻译人才培养提出建议。  【关键词】翻译项目管理;PACTE能力模型;MTI人才培养  【Abstract】The acceleration of globaliza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运用越发广泛,不仅有效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发展,也推动了时代的进步。在此形势下,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也应随之一同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为英语写作课堂注入鲜活元素,使高职学生都能够愿意开展英语写作学习,并不断提升自身英语写作能力,从而使大数据时代下的高职英语写作能够凸显出价值。本文以大数据时代下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影响分析为出发点,着重探讨大数据时代下高职英
【摘要】在新时代改革强军、科技强军背景下,为培养军校学员的国防语言素养,满足其职业发展需求,培养出真正适应军队发展和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作战需求的、懂英语、会打仗、高素质新型人才。军队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必须突出英语教学的军事特色,提升军事英语教学的地位,构建新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具备适应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和贴近未来战场的军事外语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并交流军事信息,是新型人才的重要素质。也是强化军事
【摘要】合理利用和创造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自身修养和能力是一种资源,图片、音频、视频、网络等是教师可获得的资源,除此以外,教师还要主动地去创造有用的资源。  【关键词】英语;教师;可用资源;隐藏资源  【作者简介】朱晓卿,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教学资源是指构成教学活动各要素以及实施教学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它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而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被利
【摘要】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更加积极地扮演多重角色,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借助计算机网络创设语言环境,使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被动学习者,逐步转变为新模式下的自主学习者。教师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积极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又是课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根据大学英语教师角色的实际现状分析,无论是课前、课后还是课堂教学,多
【摘要】George Lakoff 和Mark Johnson 在1980年合著的Metaphors We Live By 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标志着隐喻研究从修辞学转向认知学。这种转向不仅大大推动了隐喻研究的发展,也促进了隐喻的翻译研究。本文从语言学概念隐喻的视角,对《红楼梦》诗词英译本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发现,由于译者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对于概念隐喻的理解不尽相同,体现了汉英认知隐喻
【摘要】近年来,国与国之间跨文化交流尤为凸显,翻译在此过程中不可或缺。互联网的发展令网络新词的兴起成为一种时代趋势,为了进一步传递中国声音,网络新词的翻译研究尤为必要。本文将从目的论和跨文化交际视角来探讨网络新词的翻译,分析其类型特征,探索有效的翻译策略,促进网络新词的精准传播及文化的合理融合。  【关键词】网络新词;跨文化交流;目的论;翻译  【作者简介】朱美霖,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
【摘要】电影作为国家对外传播的艺术形式之一,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受到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传播效果,电影《战狼2》在国内票房达50亿,取得如此成就,然而在北美票房却比较惨淡,票房累计约一百多万美元。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角度,从政治、文化两方面分析导致电影《战狼2》在中美上映票房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战狼2;传播;跨文化交际;票房;原因  【作者简介】曹茜(1991- ),女,湖北襄阳人,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