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建设是高职院校一项基础性和长期性的工作,是和谐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资源建设的时间还很短,在理论指导上、实践上还没有成形的东西可借鉴,大家都在摸索中前进。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建设对构建和谐学校文化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和谐学校 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建设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推动了社会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的蓬勃发展。以数字化为特征的现代教育技术己经渗入现代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引发广泛关注。现代信息技术也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学校资源建设的重要手段,甚至已经成为学校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建设对构建和谐学校文化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1、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建设对构建和谐高职院校的价值
从技术上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术系统的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标准统一。多媒化使得信息设备一体化、信息表征多元化、复杂现象虚拟化。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限制少、人机合作易实现。智能化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讯自然化、繁杂任务简单化。我们把教育信息化看作为是一个追求信息化教育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建设的价值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教材多媒化:教材多媒化就是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己经有越来越多的教材和工具书变成多媒体化,它们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象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俗话说,书是死的,人是活的。但有了超媒体“电子书”,活人读死书的时代将一去不返,因为多媒体教材本身就是活的书。
(2)资源全球化:利用网络,特别是Internet,可以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供广大教育用户共享。网上的教育资源有许多类型,包括教育网站、电子书刊、虚拟图书馆、虚拟软件库、新闻组等。
(3)教学个性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
(4)学习自主化:由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得到认同,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必然发展趋向。事实上,超文本/超媒体之类的电子教材已经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5)活动合作化:通过合作方式进行学习活动也是当前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在支持合作学习方面可以起重要作用,其形式包括通过计算机合作(网上合作学习);在计算机面前合作(如小组作业);与计算机合作(计算机扮演学生同伴角色)。
(6)管理自动化:利用计算机管理教学过程的系统叫做CMI(计算机管理教学)系统,包括计算机化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功能。最近的发展趋向是在网络上建立电子学档(LeamingPortfolio),其中包含学生身份信息、活动记录、评价信息、电子作品等。利用电子学档可以支持教学评价的改革,实现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
2、信息技术资源建设对构建和谐高职院校的意义
现代职业教育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平台上的教育。对于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资源是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必备条件。因此,信息技术资源建设对构建和谐高职院校有着重要意义。
①促进和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信息技术资源建设将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在教育观念方面,教育信息化真正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观念。使教师从单纯地讲授知识转变为主要设计教学过程,学生从单纯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要依靠自学。在教学模式方面,信息技术提供了多种教育模式,如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同时扩大教学规模,利用卫星通讯技术的卫星教育电视己作为我国一项战略选择而得到大力发展,为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发挥了作用。在教育信息呈现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多种形式呈现教育信息,多媒体教学系统,为教与学增加新的维度和方向,形成整体化、多通道、全方位的教育信息加工、传输模式,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闯出新路子。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教育信息化已突破班级授课制的单一形式,个别化教学变得简单易行。计算机网络、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将使各种教学组织形式更好地协作,并发挥其整体性功能。计算机上的网络教育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发展,正使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育的时空观发生较大的改变。此外,信息技术资源建设对教学原则、教材形式和教学评价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也将促进教育改革。
②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信息技术资源在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发挥作用,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使教育不仅应使受教育者继承现成知识,更重要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去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发现、学会创造、学会做人。为此,学校必须提出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端正思想态度,改革教学内容,而且寻求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普及和应用,使得现代教育教学环境正在朝着媒体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如多媒体教室、投影演示教学系统、多功能语音室等教学场所,媒体技术已经成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手段。多媒体网络电子教室和校园计算机教学网络等各种网络化的教学手段及设施,各种以磁、光介质为载体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迅猛发展,各地学校和教育部门都相继建立起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中心、数字化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以及开发建设大量的数字化网络教材和课程等。而所有这些都可以充分揭示教学内容,把抽象教材形象化,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感染力强,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③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资源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学效率,主要表现在:首先,信息化教育的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和评价等是建立在系统理论的基础上,使教学系统达到有序化和优化,为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就是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育传播理论等为基础,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的技术手段来优化学习和教学过程的实践研究。其次,信息教学资源在教学活动中的使用,可以大大加快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的知识传播速度。第三,教育信息化使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运用成为可能,这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处于教育优势中。同时,它还使各种风格的教师都有可能优化教学系统的途径,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白秀英.浅谈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中国电力教育,2010
[2]李志民.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思考.中国教育与经济论坛,2004.1.12
[3]施勇.论信息化社会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培养:[硕士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关键词:高职院校 和谐学校 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建设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推动了社会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的蓬勃发展。以数字化为特征的现代教育技术己经渗入现代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引发广泛关注。现代信息技术也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学校资源建设的重要手段,甚至已经成为学校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建设对构建和谐学校文化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1、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建设对构建和谐高职院校的价值
从技术上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术系统的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标准统一。多媒化使得信息设备一体化、信息表征多元化、复杂现象虚拟化。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限制少、人机合作易实现。智能化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讯自然化、繁杂任务简单化。我们把教育信息化看作为是一个追求信息化教育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建设的价值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教材多媒化:教材多媒化就是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己经有越来越多的教材和工具书变成多媒体化,它们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象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俗话说,书是死的,人是活的。但有了超媒体“电子书”,活人读死书的时代将一去不返,因为多媒体教材本身就是活的书。
(2)资源全球化:利用网络,特别是Internet,可以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供广大教育用户共享。网上的教育资源有许多类型,包括教育网站、电子书刊、虚拟图书馆、虚拟软件库、新闻组等。
(3)教学个性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
(4)学习自主化:由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得到认同,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必然发展趋向。事实上,超文本/超媒体之类的电子教材已经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5)活动合作化:通过合作方式进行学习活动也是当前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在支持合作学习方面可以起重要作用,其形式包括通过计算机合作(网上合作学习);在计算机面前合作(如小组作业);与计算机合作(计算机扮演学生同伴角色)。
(6)管理自动化:利用计算机管理教学过程的系统叫做CMI(计算机管理教学)系统,包括计算机化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功能。最近的发展趋向是在网络上建立电子学档(LeamingPortfolio),其中包含学生身份信息、活动记录、评价信息、电子作品等。利用电子学档可以支持教学评价的改革,实现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
2、信息技术资源建设对构建和谐高职院校的意义
现代职业教育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平台上的教育。对于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资源是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必备条件。因此,信息技术资源建设对构建和谐高职院校有着重要意义。
①促进和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信息技术资源建设将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在教育观念方面,教育信息化真正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观念。使教师从单纯地讲授知识转变为主要设计教学过程,学生从单纯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要依靠自学。在教学模式方面,信息技术提供了多种教育模式,如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同时扩大教学规模,利用卫星通讯技术的卫星教育电视己作为我国一项战略选择而得到大力发展,为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发挥了作用。在教育信息呈现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多种形式呈现教育信息,多媒体教学系统,为教与学增加新的维度和方向,形成整体化、多通道、全方位的教育信息加工、传输模式,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闯出新路子。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教育信息化已突破班级授课制的单一形式,个别化教学变得简单易行。计算机网络、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将使各种教学组织形式更好地协作,并发挥其整体性功能。计算机上的网络教育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发展,正使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育的时空观发生较大的改变。此外,信息技术资源建设对教学原则、教材形式和教学评价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也将促进教育改革。
②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信息技术资源在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发挥作用,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使教育不仅应使受教育者继承现成知识,更重要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去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发现、学会创造、学会做人。为此,学校必须提出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端正思想态度,改革教学内容,而且寻求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普及和应用,使得现代教育教学环境正在朝着媒体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如多媒体教室、投影演示教学系统、多功能语音室等教学场所,媒体技术已经成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手段。多媒体网络电子教室和校园计算机教学网络等各种网络化的教学手段及设施,各种以磁、光介质为载体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迅猛发展,各地学校和教育部门都相继建立起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中心、数字化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以及开发建设大量的数字化网络教材和课程等。而所有这些都可以充分揭示教学内容,把抽象教材形象化,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感染力强,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③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资源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学效率,主要表现在:首先,信息化教育的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和评价等是建立在系统理论的基础上,使教学系统达到有序化和优化,为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就是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育传播理论等为基础,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的技术手段来优化学习和教学过程的实践研究。其次,信息教学资源在教学活动中的使用,可以大大加快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的知识传播速度。第三,教育信息化使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运用成为可能,这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处于教育优势中。同时,它还使各种风格的教师都有可能优化教学系统的途径,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白秀英.浅谈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中国电力教育,2010
[2]李志民.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思考.中国教育与经济论坛,2004.1.12
[3]施勇.论信息化社会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培养:[硕士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