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校长的坐标定位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shi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所学校的主要领导,副校长要想做到让校长放心、下属满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当好副校长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和学问。如何在副手的岗位上做到有为、有位而又不越位,我觉得准确定位,找准自己在工作中的多元坐标,是关系工作成功的关键。
  一、“副职”坐标:当好助手
  校长在学校工作中统揽全局,对学校全面工作负责,唱的是“主角”;副校长主抓专项,对某一方面工作负责,唱的是“配角”,其主要职责就是协助校长搞好学校工作。副校长与校长的关系,是分管与主管的关系,配角与主角的关系,一句话,是被领导与领导的关系。所以,在和校长的工作关系坐标中,副校长要认清自己的助手角色,找准坐标。
  当好校长的助手,首先要尊重、理解、支持校长。在当今校园安全、质量、服务管理、社会关注、创新发展、连带问责等多重压力下,校长已经成为高风险的岗位。他们需要思考和关注很多教育的问题,协调和处理很多和学校发展息息相关的工作,承担许多出现在学校的各类突发事件……他们肩上是沉甸甸的重担,心中更是无形的内压。作为副校长,要理解校长的职业责任和多重压力。在尊重校长的人格、工作经验、管理理念和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状况去细细揣摩、理解校长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思想,了解学校的长远发展愿景和质量、文化、特色等建设方面的举措,真正成为校长在工作上的知心人。
  有了尊重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要全力支持校长的工作。当然,支持并不是讨好,不是迎合奉承,更不是放弃原则,而是在对校长对学校发展负责任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积极支持校长的重大决策。要为校长分担责任,承担重任,尤其是在自己分管的领域中,更要高度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面对如何解决问题,副校长要主动寻求答案,为校长提供解决问题的多种方略。
  当好校长的助手,在工作中要围绕“副职”坐标,准确到位、适时补位。在小学,校长与副校长共同担负学校的领导责任,荣辱与共。但副校长作为校长的助手,又有自己的职责和权限范围,一般负责教学以及德育工作。因此,必须明确自己的“配角”身份,善于站好位置,做到到位而不越位,要帮助校长多掌握情况,对分管的工作和校长交办的任务,上不推,下不卸,积极主动去工作,多谋善断,勇于负责。在准确到位的基础上,副校长还要为校长适时进行艺术的补位,提高工作的质量。如,在工作中,校长也会碰到一些不好处理的问题,这时副校长要想校长之所想,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接触矛盾,承担责任,为校长解围,让校长更好地开展工作。另外,“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校长着眼于宏观管理多,工作千头万绪,工作中难免有疏漏。副校长需要站在宏观和微观的工作之间,要以学校和师生的利益为重,乐于补台,切忌冷嘲热讽,说三道四,让校长难堪,而应当为校长分担压力,及时提醒决策中存在的失误,及时提醒具体事务处理欠妥的地方,使校长能够及时补救,树立校长权威。副校长除了管好校长分配给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之外,还需要关注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做好助手,做好参谋,做好管家。
  二、“班子成员”坐标:合理润滑
  学校要发展,班子是关键。好的领导组织不是个体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整体合力的彰显。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总务主任,好比一棵大树的不同部位,所处位置的不同,决定了作用的差异。虽说作用不同,但哪个位置都不轻松,都要承载大树枝繁叶茂的责任和义务。
  副校长作为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之一,是校长决策的参谋、学校中层干部的直接领导者,在学校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认识的不同、决策的疏漏、执行的阻力,有时校长与主任之间、主任与主任之间,各处室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误会和误解。而处在校长和中层及教职员工之间的副校长,则要确定好自己在领导班子中的工作坐标,要正视矛盾的存在,既不夸大它,更不要回避矛盾,要有宽宏之心、大度之量,要积极地、妥善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要善于寻找时机,主动沟通,积极接触,进行解释,维护校长的威信,维护主任的威信,化解矛盾,起到中间环节“润滑剂”的作用,构筑起同心同德、团结协作的班子工作堡垒。如,有时校长在决策时往往站在全校发展的高度,站在对未来负责的高度,可能会影响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影响一部分人可能的利益,而使决策工作变得艰难,副校长要理直气壮地站在校长这一边。尤其是当校长与班子其他成员有意见分歧时,作为副校长更要主动调解,消除隔阂,化分歧意见为统一思想。对于一些校长不便亲自参加的事情,副校长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这个责任;对于工作中其他人对校长问题的处理不到位或别人不理解的,副校长要及时做好解释和善后工作。另外,副校长还要注意协调好分管处室与其他处室、分管中层干部与其他中层干部、分管工作与其他工作以及自己与其他副职的关系。要相互支持而不彼此拆台,互相忍让而不积怨成仇,互相关心而不落井下石,互相学习而不嫉贤妒能,共同把心思用在学校工作上,使班子团结一致,成为一个能战斗的集体。
  三、“管理”坐标:实字当先
  在学校,校长可以站在学校长远发展的高度思考学校的各项工作,副校长则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眼光和视角,更需要“实”字当先,将“务实勤奋、真抓实干”作为管理的坐标。在学校管理上,副校长必须熟悉分管工作的业务,把握工作的特点,研究分管工作的方法,落实分管工作的措施,完成分管工作的目标;对自己分管工作要高度负责,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检查,事后有总结,计划要周密,注重操作性,检查要细致,增强指导性,总结要全面,坚持激励性。分管工作要围绕学校工作的中心,紧扣学校管理的目标,体现学校管理的风格。
  副校长的工作不能只停留在“说”上,而应突出在“干”上,在理解校长以及班子形成的管理决策后要认真落实,不仅体现在“干”上,更要干好。在具体管理中,副校长要坚持原则、敢管敢理。坚持原则的前提是自己要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一定首先做到。当然“不怕得罪人”并不是可以随便得罪人,而是不怕得罪违纪违规的人,这样的结果是得罪少数人,赢得多数人,从而赢得有序的工作环境。正像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评价:“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另外,在管理中,副校长还要扎根一线,扎根群众,倾听师生的心声,并及时将有效信息传递给校长,商量处理问题的对策,商讨改进工作的策略;要深入群众,深入一线,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好。不仅需要想好解决问题的办法,还需要周密安排具体的事务,指导做好具体工作,更需要通过过程性检查督促工作的落实情况。具体来说,每天可以通过“看一看”(早上、下午到校,下午放学到校园里、各班级看一看)、“听一听”(抽出空余时间到班上听听课,到教研组听听教师的发言)、“谈一谈”(随时与教师或学生交交心)、“管一管”(查看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及时督促改正,该批评的要严厉批评)、“议一议”(和领导层、教师及时沟通有关情况)、“思一思”(及时总结反思各项分管工作,找出不足,查漏补缺,思考新的策略),从而将管理工作做得精细、务实。
  四、“教学”坐标:高位引领
  作为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好比武场中的“教头”,要将“争做教学能手、实现高位引领”作为学科教学的坐标。这就要求副校长不仅自身要技艺精湛,博得广大教师的信服,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引领教师搞好课堂教学、进行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在实现高位引领方面,副校长可以立足课堂,通过“读”“写”“说”“研”,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在“读”中引领教师成长。一方面,可以给教师推荐专著及名师的教育随笔,让教师在读中在与大师对话、和名家交流;引导教师用心读书,铺垫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引导教师整体通读学科课程标准、整册教材,把握教材的丰富内涵,并突破教参的限制深入研读,自我建构、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后实施;在读书、读文的基础上,还要引导教师读别人的课、读自己的课。在读中要学会取长补短,学会反思,学会改变。
  在“写”中引领教师成长。为了提升教师的写作水平,副校长要善于通过一系列活动鼓励、引导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及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和所感,写学习体会、写教学反思、写教育故事、写教学案例、写教学论文。促使教师通过写一定量的文章,在量变中达到质变,在质变中实现专业成长的跨越。
  在“说”中引领教师成长。一方面,引导教师说平时教育教学中所遇见的问题与困惑,然后请本校有较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一一做出解答与交流。另一方面,还可安排教师述说本校的名师及全国著名的名师成长的故事,为教师呈现名师的发展轨迹,激励教师在感动中生发出成长的欲望。
  在“研”中引领教师成长。一方面,抓住专题讲座、主题教学观摩研讨等契机,引导教师广泛参与校本教研,让广大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提升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引导教师从遇到的教学问题、自己的研究兴趣和业务特长入手,确立课题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解决问题及概括总结经验的能力,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和论著。
  (作者单位:甘肃兰州市城关区一只船小学)
其他文献
我国《教育法》对学校权利的宣告采用了列举的方式。其中,《教育法》第28条之六言明,学校享有“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的权利,但事实上,我国中小学在实施教师聘任制中又面临着理论困惑与实践困境。  一、不同的法条释义存在较大的差异  按照我国《教育法》,学校成立的要件之一,就是要有合格的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因为我国教师的法律地位一直处于一种模糊状态,故我国对教师的管理
教学管理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使教学活动达到学校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教学管理是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保证,是学校管理中的核心环节,向管理要效益,是学校工作永恒研究与实践的主题。然而,在“五严”的背景下,学科课程内容没有减少,教学要求也没有降低,教学时间长度却严重缩水,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益,这是每一位教学管理者必须深思的问题。我认为,要优化教学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摘要】贝拉·巴托克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现代作曲家,是继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欧洲作曲家、革新家)之后和阿诺尔德·勋伯格(美籍奥地利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以及伊戈尔·菲德洛维奇·斯特拉文斯基(美籍俄国作曲家与铜琴家)齐名的作曲家。贝拉·巴托克的作品直接影响到了现代音乐的发展。本文基于中提琴协奏曲的具体内容,分析了中提琴协奏曲的旋律构成。  【关键词】巴托克;中提琴协奏曲  贝拉·巴托克所创作的中提琴协
现今,中小学校中刚走上工作岗位的“80、90后”教师活跃的身影已越来越多,今后一段时期他们将逐渐成为学校教学的骨干力量,他们的成长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今后学校的发展。作为有着高学历和高文化的一族,除了常见的经验欠缺外,往往有着诸如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不愿意受别人支配、自我意识较突出等鲜明的时代特点。在看到许多学校给了他们积极的管理与关怀之时,我们也不无遗憾地注意到,也有的学校对这个群体存在着疏于管理
学校要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专业成长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学校管理者应积极探索校本研修的有效形式,努力构筑教师专业发展的绿色平台,充分利用校本研修交流合作、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