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改性蒙脱石负载纳米零价铁去除水体新兴污染物双氯芬酸

来源 :环境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ny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氯芬酸(DFC)作为一种典型的新兴污染物,进入环境中难以被生物降解和转化,给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本研究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B)改性的蒙脱石(Mt)负载自制的纳米零价铁(nZVI),得到有机改性蒙脱石负载纳米零价铁(H-Mt+nZVI)复合材料,用于去除水中的DFC.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比表面积分析仪(BET)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 表明,在XRD图谱中2θ=44.6°附近出现了对应于Fe0的衍射峰,证明nZVI被成功负载于Mt上;在0.5 CEC、1 CEC、2 CEC改性的Mt比表面积由49.40 m2· g-1下降到20.86、21.27、26.06 m2·g-1,且Mt的孔径由8.01 nm增大到10.93、11.60、12.40 nm,主要由于nZVI负载到Mt表面或层间,扩充了部分吸附孔洞.同时,采用批次吸附实验比较了Mt、nZVI和H-Mt+nZVI复合材料对DFC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Mt和nZVI对DFC的去除率均低于20%,复合材料对DFC的去除率明显增大,可达90%以上.复合材料对DFC的吸附等温曲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吸附动力学更满足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在采用1倍阳离子交换量改性蒙脱石负载纳米零价铁(1 CEC Mt+nZVI)吸附DFC时,饱和吸附量可达1922.78 mg· kg-1,吸附平衡时间为30 min.说明H-Mt+nZVI复合材料可应用于水体新兴污染物DFC的快速去除.
其他文献
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和使用对环境和人们构成生态和健康风险.近年来量子化学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品环境污染过程与归趋研究,理论计算结果均得到传统实验研究的较好验证.因此,
基于静态吸附实验对土壤吸附三氯乙烯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利用有机质含量为0.96%的土样及经375℃、600℃、次氯酸钠和联合氧化方法(600℃+次氯酸钠)处理后的土样为吸附剂,
采用观测资料与轨迹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济宁市2019年元宵节前后出现的一次空气污染过程的大气环境背景、气象因素、污染物变化、组分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污染成因.结
为满足对水中磺胺类抗生素磺胺对甲氧嘧啶(SMD)快速灵敏检测的需求,本研究基于间接竞争免疫反应原理,结合本课题组自主研发的平面波导免疫传感器,建立了快速检测水环境中的磺
水环境中,由于人为来源导致铂族元素(PGE)的浓度不断增加.人们普遍认为PGE是惰性的,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但水环境中PGE易发生化学迁移,转化为毒性更大的形态,增加生物可利用
水体重金属污染是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时空变化明显.本文收集整理了1980-2016年间中国35条河流和64个湖泊水体的5种溶解态重金属(Cd、Pb、Zn、Cu和As)数据,运用Mann-Kend
为了探讨重金属如何驱动土壤动物的行为(垂直分布)进而影响土壤理化性质与作物生长,以赤子爱胜蚓为研究动物,利用室内模拟实验系统研究了镉胁迫下蚯蚓的生理响应、趋避行为及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镉污染影响了蚯蚓生理特征,总体上造成蚯蚓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而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增加,这种不利效应导致蚯蚓作出了趋避响应,表现出向土壤深层分布的趋势.例如,处理第50 d,10
本研究采用新配方镀铜铁屑催化铁内电解体系处理某印染厂二沉池出水提标排放,并和传统置换法制备的镀铜铁屑的处理效果作了比较;同时采用SEM分析对镀层的微观形态进行了表征.
为探究汾河上中游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研究了汾河上中游流域17个采样点位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组成、空间分布、与水质环境因子的关系及其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汾河上中
地下水是黄土塬区重要的水源,分析其水化学性质及控制因素,可为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2015-2017年对长武塬地下水进行了采样化验分析.通过多元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