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进行跨课程校本教研

来源 :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a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专业理论课、技能训练课教学有一定困难,教学目标难以达成的现象。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一是近年来生源逐年减少、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各校在确保招生规模的现实要求下,新招学生数学、语文等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学习专业课时面临许多困难。
  二是根据《实施性教学计划》中教学进程安排开设课程,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教师相互之间缺少联系,均按各自的学科体系进行教学,各自为政。当专业课教学中用到某一知识点时,数学等基础课程中还没有教学,出现衔接问题。
  三是某一知识点出现在不同的课程中时,其呈现和表述是“你唱你的,我说我的”步调不一致。学生学习知识迁移比较困难、往往混淆不清,在教学活动中形成较大障碍。
  因此,两年以来我校在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电子应用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中,开展了“《数学》与部分专业课程教学整合”的研究,积极探索跨课程校本教研,努力寻找突破困境的方法,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绩效。
  组建全新的校本教研组织并开展系列活动
  传统的教研组活动,参加者是同一学科的教师,教研内容局限于本学科的内容,多以年级之间教学衔接、承上启下,或重点处理、难点突破,或以老带新、互帮互助,以及如何渗透一些德育内容,很少深入到其它学科。显然无法适应当前中等专业学校教学需要。
  跨课程校本教研以同一专业不同课程的教师,围绕专题开展一系列活动,是多元化的组织建设与活动。教研内容是如何正理处理涉及多门课程中同一知识模块教学,如何将这些知识模块整合到各门课程中,文化基础课程如何更好地为专业课程服务,专业课程如何与文化基础课衔接。不同课程如何整合、如何实施教学,教学后绩效怎样评估。
  跨课程校本教研切实解决“三个教学”
  传统教研中由于教学内容和执教人是确定的,主要是研究教师怎么教?如何提高学习效率,达成知识目标。跨课程校本教研变学科教学为课程整合教学,将涉及多门课程的知识点,明确在什么时间教学、主要在哪门课程中教学、教学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如何进行课程整合教学,达成能力目标?基本做法如下:
  1.前期开始基础性校本教研
  如何正确处理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如何科学处理涉及多门课程中同一知识点教学,教师很难单独处理,需要大家协作才能完成。
  (1)专业课程教师分别按课程进行梳理,调查其中涉及的所有数学等知识点,研究专业课程对这些知识点的具体要求、教学时段,并提供本课程相关典型实例。采用列表的形式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
  (2)数学等文化基础课教师分别对各专业课程调查列表中知识点进行分析和处理。将涉及多门专业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合并、确定相应教学时段,明确具体的教学要求和计划,根据专业课程老师提供典型实例编制典型例题。
  2.平时进行专题性校本教研
  不同课程的教师根据专题聚集在一起进行研究、分析各课程关联知识点的切入点,研讨课程整合;大家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分头进行课堂教学试验,大力改变以往教学中存在的不和谐局面。
  (1)各课程对共同涉及的知识点有意识地相互渗透。文化课具有基础性和公共性,各专业课程对它们的具体要求差别是比较大的,不同课程的任课教师聚集在一起集体备课,研究教学方案,统一对“教学要求”的理解,协调“教学时段”安排,优化“相关例题”选用,指导课程教师分头备课及组织教学。
  (2)各课程相互协调,步调一致、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学活动。某一知识点由某课程主要实施教学,在教学中兼顾到其它课程中对该知识点的应用,通过精心选用的典型例题“对接教学”活动,实现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平稳过渡,消除或减少学生在学习不同课程时差异感。
  (3)及时对教学绩效进行评估。实施教学整合时,相关数学等文化基础课教师、专业理论或专业技能教师随堂听课,课后及时进行评课。辅以问卷调查,进一步讨论和反思教学的成功与不足,总结经验与教训,改进今后的教学。
  3.跨课程校本教研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校本教研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地位重要,它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达到总结经验,提高质量,提升教师素质,促进学校发展之目的。跨课程校本教研方式突破传统按学科或按课程开展教研的模式的局限,与课程改革理念相适应,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与喜爱。
  (1)将学生素养分解、细化落实在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程中,变以往知识体系教学为课程整合教学。从改善学生原有知识出发,打好认识的基础,再通过指向事物的活动,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认识,帮助学生较好地完成学习。
  (2)鉴于中职校生源不理想、实行学年学分制,“2.5+0.5分段”教学安排和教学课程计划较为刚性的态势,课程设置与要求等不合理现象比较多等现状,跨课程校本教研更有利于化解这些矛盾。
  (3)教研和教学结合在一起,以教研带教学,以教学促教研。通过跨课程校本教研,经过多个视角的碰撞交汇,多个渠道的资源共享,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改善我们的教学行为。在更高更新的层面上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多内涵发展,使广大教师的个人素质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跨课程教研方式越来越成为校本教研的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预见所有文化课、基础课、理论课、实践课等会逐步加入到网络化、多样性跨课程校本教研中。
  (责任编辑:杨颖文)
其他文献
炎热的8月,伦敦奥运会激烈而精彩的赛事让观众激情澎湃、热血沸腾。而奥林匹克的精神也让笔者浮想联翩,想到职业学校的“奥林匹克”——技能大赛。是的,作为一名职教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技能大赛在职业学校的地位已等同于运动员的奥运会。  通过技能大赛这一重要的平台,我们培养选拔了诸多技能型人才,充分展示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展现了职教师生的风采。从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从学生到教师,如今的职校
目的:研究USPIO标记anti-VEGFR-2抗体的探针的生物学性质与体外MR成像能力,为基于MRI技术的VEGF/VEGFRs体内分子成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体外培养高表达VEGFR的小鼠胰岛内皮细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教育的迅速发展,我们关注未成年儿童的身体健康外,不容忽视的心理健康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着重分析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对策,意义在于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取得一定的提升作用。  关键词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0-0047-01  一、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