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读报,发现各报在求新求变的同时。转版之风越来越盛,是好是坏难以定论。
仅以2006年5月1日部份报纸头版为例:人民日报刊发新闻15条,分别转至二、三、四、五、六版的有6条;黑龙江日报刊发10条新闻,转二、三版的有4条;文汇报为14条新闻,转二版的5条;四川日报和北京日报均为13条转5条;新华日报共刊发11条新闻,转至二、三版的有8条;广州日报共刊登发7条新闻,而转版的就有6条,分别转至二版、三版、四版、十六版、十九版。
转版编辑刊发新闻,不是什么创举,可能自报纸出版之初就有了。即使是对开张报纸,其版心也就仅有1700平方厘米左右的面积,要尽量多地刊发新闻或虽不多但很重要的长篇新闻,因其容纳字数能力有限,也不得不转至其它版面。这或许是一种灵活的版面编辑举措,也是保证新闻完整性所必须采取的措施。
但转版的时机把握和数量把握以及表现形式上有很大不同。目前在数以百计的都市报、晚报、专业报、行业报中,绝大多数都采用头版一幅完整的图片新闻,其余全部为标题新闻转至各版解读的形式,也就是所谓杂志化、目录式的版式,为广大读者所接收。而党委机关报则大多采用头版为重要新闻或焦点新闻,二版以后为各个特色新闻版块的形式,看起来大气,读起来顺畅,虽然有时也有导读,但所占面积较小。仍以5月1日人民日报为例,所谓的15条新闻转版6条,其中仅有一条即《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全面做好“五一”黄金周期间安全工作》的新闻,全文约2000字,头版刊发1000字转至5版1000字。其余5条分别是劳动者之歌:《焊花飞溅写青春》(第二版);国际论坛:《多边谈判难破僵局》(第三版);《富有诗意人性的艺术——观“俄国绘画三百年展”》(第四版);《爱国报国敬业刨业——荣毅仁在纺织工业部的工作岁月》(第六版);《功垂千古德昭后人——家乡人民纪念林伯渠同志》(第六版),全部为导读形式放在头版的右下角,用小号字,外加边框,5条新闻导读标题,共占用不到70平方厘米的面积,占整版面积的百分之四点几,位置形式均较合适,如果标题导读不作为转版的话,那么,当天的人民日报仅有1/10的新闻转版刊发。可是,更多的报纸则不然。仅以《新华日报》为例,头版11条新闻,除《省青年创新成果展开展》和《数字电影“四进”工程昨启动》共约1000字,以及一张书记、省长接见劳模的图片新闻完整刊发外,其余的8条新闻全部转版刊发。其中《全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宁隆重召开》的新闻全文约1600字,头版刊发800字,转二版刊发约800字左右;省委书记的讲话《弘扬劳模精神 争做“三创”先锋》全文约2000字,头版刊发900字,转二版刊发1100字左右;《学习吴仁宝 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的文章,全文约1500字,头版刊发800字,转三版刊发700字左右;社论《大力弘扬新时期劳模精神 又快又好地推进“两个率先”》,全文约1100字,头版刊发400字,转二版刊发700字左右;《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功立业》的评论员文章,全文约1400字,头版刊发450字,转三版刊发950字左右;《我省成为全国造船业集中地区》的新闻全文约850字,头版刊发400字,转三版刊发450字左右;《省纪委监察厅机关先进性教育取得明显成效》的新闻全文约1300字,头版刊发350字,转二版刊发950字左右;《纪念“五四”运动87周年青年创新典型事迹报告会在宁举行》的新闻,全文约1000字,头版刊发450字,转二版刊发550字左右。
其实,适量转版刊发新闻,其长处一是能让更多的新闻进入头版,进入第一时间阅读方阵;二是可以活跃版面,避免大块文章一次阅读完的疲劳。在阅读一篇较长文章过程中翻动版面,寻找衔接点,或许对强化此条新闻的印象能起到促进作用。但过多转版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
从视觉效果上讲,它弱化了头版的严肃性。重要新闻虽放在突出位置处理,用较大的标题甚至鲜艳的色彩吸引眼球,但整版形不成焦点,表现为若干“豆腐块”,尤如搭积木,总觉不稳重,整张报纸给人以支离破碎感。
为轻松愉快阅读带来不便。一个重要讲话,一个社论抑或是自己关心的一则新闻,总想一口气从头看到尾。而通过转版刊发,在实际操作时有时是一段话完了转,有时是一句话结束了转,有时甚至在逗号、顿号时也转,而转到二版也罢,转到三版或其它版也罢,同样是积木式的“豆腐块”,有的转来后有标题,有的转过来后无标题,只以“(上接第1版)”开头,等找到这一段文字时,对前段所看内容的良好感觉已大打折扣。
例:某报一条头版中部的新闻最后一段为:
“开展这次集中培训,首先就是一次生动的先进性教育课,是学习推广新农村建设成功经验(下转A3版)”,顺着提示翻到第三版。整个第三版包括头版转来的3条新闻共有17条新闻,要在17个大小不等、长短不一的“豆腐块”中找到自己首先需要的一块着实不容易,在把所有标题浏览完没发现时,才在右侧中间偏下的地方找到了:“(上接A1版)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加强新一届乡镇党委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势必有利于把先进性教育活动激发出来的强大动力发挥出来,真正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在阅读这篇新闻的过程中,为寻找后半截至少花了有几十秒的时间。前段顿号后开始转,第三版上无标题,括号开始接。好就好在同为头版转三版的另外两条新闻都在三版上做了标题,否则三个括号开头的“上接A1版”,找起来就更不容易了!
不利于有限版面资源的充分利用。其实,转版的初衷是想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头版资源,但在利用头版资源的同时对二版、三版及其它各版资源造成较大浪费。如果每天有5条新闻转版,转版后为了便于阅读,势必要使用标题,以每条标题最少占用1.5厘米高、16厘米长的面积测算,5条标题共占用120平方厘米,约占整个版心面积的7%,也就是说,由于转版,使报纸每天至少少刊发一条500字左右的新闻或广告。
由此可见,在编辑出版过程中,转版刊发新闻只能作为一种临时手段,作为一种补充,而非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甚至作为一种潜规则。
作者系扬子晚报社发行部主任
责任编辑 庞春燕
仅以2006年5月1日部份报纸头版为例:人民日报刊发新闻15条,分别转至二、三、四、五、六版的有6条;黑龙江日报刊发10条新闻,转二、三版的有4条;文汇报为14条新闻,转二版的5条;四川日报和北京日报均为13条转5条;新华日报共刊发11条新闻,转至二、三版的有8条;广州日报共刊登发7条新闻,而转版的就有6条,分别转至二版、三版、四版、十六版、十九版。
转版编辑刊发新闻,不是什么创举,可能自报纸出版之初就有了。即使是对开张报纸,其版心也就仅有1700平方厘米左右的面积,要尽量多地刊发新闻或虽不多但很重要的长篇新闻,因其容纳字数能力有限,也不得不转至其它版面。这或许是一种灵活的版面编辑举措,也是保证新闻完整性所必须采取的措施。
但转版的时机把握和数量把握以及表现形式上有很大不同。目前在数以百计的都市报、晚报、专业报、行业报中,绝大多数都采用头版一幅完整的图片新闻,其余全部为标题新闻转至各版解读的形式,也就是所谓杂志化、目录式的版式,为广大读者所接收。而党委机关报则大多采用头版为重要新闻或焦点新闻,二版以后为各个特色新闻版块的形式,看起来大气,读起来顺畅,虽然有时也有导读,但所占面积较小。仍以5月1日人民日报为例,所谓的15条新闻转版6条,其中仅有一条即《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全面做好“五一”黄金周期间安全工作》的新闻,全文约2000字,头版刊发1000字转至5版1000字。其余5条分别是劳动者之歌:《焊花飞溅写青春》(第二版);国际论坛:《多边谈判难破僵局》(第三版);《富有诗意人性的艺术——观“俄国绘画三百年展”》(第四版);《爱国报国敬业刨业——荣毅仁在纺织工业部的工作岁月》(第六版);《功垂千古德昭后人——家乡人民纪念林伯渠同志》(第六版),全部为导读形式放在头版的右下角,用小号字,外加边框,5条新闻导读标题,共占用不到70平方厘米的面积,占整版面积的百分之四点几,位置形式均较合适,如果标题导读不作为转版的话,那么,当天的人民日报仅有1/10的新闻转版刊发。可是,更多的报纸则不然。仅以《新华日报》为例,头版11条新闻,除《省青年创新成果展开展》和《数字电影“四进”工程昨启动》共约1000字,以及一张书记、省长接见劳模的图片新闻完整刊发外,其余的8条新闻全部转版刊发。其中《全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宁隆重召开》的新闻全文约1600字,头版刊发800字,转二版刊发约800字左右;省委书记的讲话《弘扬劳模精神 争做“三创”先锋》全文约2000字,头版刊发900字,转二版刊发1100字左右;《学习吴仁宝 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的文章,全文约1500字,头版刊发800字,转三版刊发700字左右;社论《大力弘扬新时期劳模精神 又快又好地推进“两个率先”》,全文约1100字,头版刊发400字,转二版刊发700字左右;《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功立业》的评论员文章,全文约1400字,头版刊发450字,转三版刊发950字左右;《我省成为全国造船业集中地区》的新闻全文约850字,头版刊发400字,转三版刊发450字左右;《省纪委监察厅机关先进性教育取得明显成效》的新闻全文约1300字,头版刊发350字,转二版刊发950字左右;《纪念“五四”运动87周年青年创新典型事迹报告会在宁举行》的新闻,全文约1000字,头版刊发450字,转二版刊发550字左右。
其实,适量转版刊发新闻,其长处一是能让更多的新闻进入头版,进入第一时间阅读方阵;二是可以活跃版面,避免大块文章一次阅读完的疲劳。在阅读一篇较长文章过程中翻动版面,寻找衔接点,或许对强化此条新闻的印象能起到促进作用。但过多转版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
从视觉效果上讲,它弱化了头版的严肃性。重要新闻虽放在突出位置处理,用较大的标题甚至鲜艳的色彩吸引眼球,但整版形不成焦点,表现为若干“豆腐块”,尤如搭积木,总觉不稳重,整张报纸给人以支离破碎感。
为轻松愉快阅读带来不便。一个重要讲话,一个社论抑或是自己关心的一则新闻,总想一口气从头看到尾。而通过转版刊发,在实际操作时有时是一段话完了转,有时是一句话结束了转,有时甚至在逗号、顿号时也转,而转到二版也罢,转到三版或其它版也罢,同样是积木式的“豆腐块”,有的转来后有标题,有的转过来后无标题,只以“(上接第1版)”开头,等找到这一段文字时,对前段所看内容的良好感觉已大打折扣。
例:某报一条头版中部的新闻最后一段为:
“开展这次集中培训,首先就是一次生动的先进性教育课,是学习推广新农村建设成功经验(下转A3版)”,顺着提示翻到第三版。整个第三版包括头版转来的3条新闻共有17条新闻,要在17个大小不等、长短不一的“豆腐块”中找到自己首先需要的一块着实不容易,在把所有标题浏览完没发现时,才在右侧中间偏下的地方找到了:“(上接A1版)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加强新一届乡镇党委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势必有利于把先进性教育活动激发出来的强大动力发挥出来,真正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在阅读这篇新闻的过程中,为寻找后半截至少花了有几十秒的时间。前段顿号后开始转,第三版上无标题,括号开始接。好就好在同为头版转三版的另外两条新闻都在三版上做了标题,否则三个括号开头的“上接A1版”,找起来就更不容易了!
不利于有限版面资源的充分利用。其实,转版的初衷是想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头版资源,但在利用头版资源的同时对二版、三版及其它各版资源造成较大浪费。如果每天有5条新闻转版,转版后为了便于阅读,势必要使用标题,以每条标题最少占用1.5厘米高、16厘米长的面积测算,5条标题共占用120平方厘米,约占整个版心面积的7%,也就是说,由于转版,使报纸每天至少少刊发一条500字左右的新闻或广告。
由此可见,在编辑出版过程中,转版刊发新闻只能作为一种临时手段,作为一种补充,而非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甚至作为一种潜规则。
作者系扬子晚报社发行部主任
责任编辑 庞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