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变得更加复杂多变,职业学校学生德育工作正面临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中职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学生特点去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寻求网络教学的新模式等方面,更新观念,探索培养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德育新途径与新方法,开创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生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79-01
黄炎培先生曾经说过,职业教育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为己谋生,为群服务”。这些著名论断都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性。现代职业教育的功能已经大大拓宽,但出发点、落脚点同样离不开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职业教育只有贴近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贴近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贴近人民群众的致富需要,职业教育的发展才会有生命力。离开了服务这一点,职业教育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我认为职业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立足当前生源整体素质特点去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一、当前职业学校生源整体素质状况
从近年来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的分数情况,结合学生进校后的实际来考察,这部分学生中考成绩分数较低,文化素质差。同时由于“普高热”的升温,使职业学校的生源锐减。为了维持生存,各职业学校招生时“饥不择食”只要有人报名就被录取入校,造成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学生上课睡觉,打闹,厌学等现象普遍。另外职业学校学生中离异家庭和农村留守家庭孩子多,这些学生长期缺乏关爱和教育,性格孤僻、自卑感较强,难于管理。还有一些学生是出于无奈进入职业学校的校门。因此,与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可以说,职业学校的学生整体素质不高,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学习上动力不足。
二、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方法落后制约了德育教育的开展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广泛,一些职业学校在重视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缺乏对职业道德教育在过去、现在特别是将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忽视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规律、性质、模式、特点以及专业设置、教材、教学目标等的深入研究,对德育教学的基本条件也不注重改善和提高,德育师资队伍还不适应德育教育的需要。
三、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特色,职业生涯规划课是职业指导工作的必要途径,在教学中,除了要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在求职谋业操作上的作用外,还要大大发挥它的德育功能。在上千年“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影响和“普高热”的推动下,众多学生和家长不了解甚至误解职业教育。之所以进入职业学校往往是无奈的选择,有一种“失败者”心态,往往心灰意冷,觉得前途无望。必须引导学生了解繁花似锦的职业大千世界,让他们感受“行行出状元”的真理,使学生认识到中等职业教育是座“立交桥”,能为自己铺设多条适合自己特点的成才之路。因此,作为德育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社会、了解自己,立足个人实际谋划自己的职业,自觉地融入社会需要、社会发展之中,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以主动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从而更好地发挥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德育功能。
2.尝试网络时代德育教学新模式
当前大多数的中职学生上网冲浪已是时代潮流,网络文化正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择友、学习和生活方式。网络能为中职德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提供无限的时间和空间的机遇,延伸中职德育的时空。因此,德育老师也融入时代潮流,积极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等手段,将德育内容设计成吸引人、教育人、易为学生接受的信息,将教育内容隐含在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信息之中,使教育对象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建设高素质的德育师资队伍
职业学校要加强班主任和德育教师队伍的建设,选聘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老师担任班主任和德育教师。因为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多种方法,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想,规范他们的道德行为。班主任要更新教育观念,采取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要深入学生,深入班级,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班主任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引导工作,及时发现、纠正和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德育课教师则要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理论知识的讲授。要探索德育课教学新方法、新途径,工作务实求新,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
4.合理利用“载体”通过养成教育等方式开展德育教育
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职业学校要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和主题教育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的活动(技能大赛、田径运动会、球赛、文化艺术节以及通过各社团组织开展的日常活动)让学生增长才艺,陶冶情操。要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通过养成教育、活动陶冶等方式方法,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卫生习惯,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通过开展法制纪律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教育,塑造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面对新的情况,作为德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日常学生管理和德育课堂中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和技能,注重突出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人格的形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及终身发展奠基,为培养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发挥出德育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生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79-01
黄炎培先生曾经说过,职业教育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为己谋生,为群服务”。这些著名论断都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性。现代职业教育的功能已经大大拓宽,但出发点、落脚点同样离不开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职业教育只有贴近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贴近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贴近人民群众的致富需要,职业教育的发展才会有生命力。离开了服务这一点,职业教育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我认为职业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立足当前生源整体素质特点去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一、当前职业学校生源整体素质状况
从近年来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的分数情况,结合学生进校后的实际来考察,这部分学生中考成绩分数较低,文化素质差。同时由于“普高热”的升温,使职业学校的生源锐减。为了维持生存,各职业学校招生时“饥不择食”只要有人报名就被录取入校,造成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学生上课睡觉,打闹,厌学等现象普遍。另外职业学校学生中离异家庭和农村留守家庭孩子多,这些学生长期缺乏关爱和教育,性格孤僻、自卑感较强,难于管理。还有一些学生是出于无奈进入职业学校的校门。因此,与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可以说,职业学校的学生整体素质不高,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学习上动力不足。
二、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方法落后制约了德育教育的开展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广泛,一些职业学校在重视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缺乏对职业道德教育在过去、现在特别是将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忽视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规律、性质、模式、特点以及专业设置、教材、教学目标等的深入研究,对德育教学的基本条件也不注重改善和提高,德育师资队伍还不适应德育教育的需要。
三、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特色,职业生涯规划课是职业指导工作的必要途径,在教学中,除了要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在求职谋业操作上的作用外,还要大大发挥它的德育功能。在上千年“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影响和“普高热”的推动下,众多学生和家长不了解甚至误解职业教育。之所以进入职业学校往往是无奈的选择,有一种“失败者”心态,往往心灰意冷,觉得前途无望。必须引导学生了解繁花似锦的职业大千世界,让他们感受“行行出状元”的真理,使学生认识到中等职业教育是座“立交桥”,能为自己铺设多条适合自己特点的成才之路。因此,作为德育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社会、了解自己,立足个人实际谋划自己的职业,自觉地融入社会需要、社会发展之中,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以主动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从而更好地发挥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德育功能。
2.尝试网络时代德育教学新模式
当前大多数的中职学生上网冲浪已是时代潮流,网络文化正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择友、学习和生活方式。网络能为中职德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提供无限的时间和空间的机遇,延伸中职德育的时空。因此,德育老师也融入时代潮流,积极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等手段,将德育内容设计成吸引人、教育人、易为学生接受的信息,将教育内容隐含在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信息之中,使教育对象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建设高素质的德育师资队伍
职业学校要加强班主任和德育教师队伍的建设,选聘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老师担任班主任和德育教师。因为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多种方法,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想,规范他们的道德行为。班主任要更新教育观念,采取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要深入学生,深入班级,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班主任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引导工作,及时发现、纠正和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德育课教师则要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理论知识的讲授。要探索德育课教学新方法、新途径,工作务实求新,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
4.合理利用“载体”通过养成教育等方式开展德育教育
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职业学校要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和主题教育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的活动(技能大赛、田径运动会、球赛、文化艺术节以及通过各社团组织开展的日常活动)让学生增长才艺,陶冶情操。要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通过养成教育、活动陶冶等方式方法,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卫生习惯,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通过开展法制纪律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教育,塑造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面对新的情况,作为德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日常学生管理和德育课堂中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和技能,注重突出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人格的形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及终身发展奠基,为培养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发挥出德育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