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功能性便秘危险因素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cao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学龄前期儿童功能性便秘危险因素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1月就诊的352例功能性便秘患儿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同年龄段36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所纳入儿童资料,筛选功能性便秘危险因素;结合病史及四诊资料将功能性便秘患儿辨证分型,分析危险因素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孕期喜甜食肉食及嗜辣、>6个月添加辅食、剖宫产、憋便、消化不良、饮水不足、母亲妊娠期糖尿病、排便不规律、抗生素使用>5次/年、恐惧排便、未进行排便训练、有家族便秘史等12项均为儿童功能性便秘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368、3.696、0.457、0.437、0.157、0.149、0.143、0.082、0.054、0.053、0.053、0.031,P<0.05);352例功能性便秘患儿常见中医证型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食积便秘(29.5%)、燥热便秘(27.0%)、气虚便秘(21.6%)、气滞便秘(18.8%)、血虚便秘(3.1%);分析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相关性,按OR值大小排序分别为:食积便秘证与恐惧排便、排便不规律、饮水不足、母亲孕期喜肉食、消化不良、母亲妊娠期糖尿病有关;燥热便秘证与母亲孕期喜肉食、母亲孕期嗜辣、饮水不足、憋便有关;气虚便秘证与消化不良、饮水不足、母亲孕期喜肉食、排便不规律、滥用抗生素有关;气滞便秘证与母亲孕期喜甜食、饮水不足、家族史、滥用抗生素有关.结论: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与多因素相关,且各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清中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Ⅱ(PIVKA-Ⅱ)、α-L-岩藻糖苷酶(AFU)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 2019年7月住院的172例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HCC患者62例(HCC组)、肝硬化患者54例(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6例(慢性乙型肝炎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PIVKA-Ⅱ,酶动力学法检测AFU,比较各组水平差异;采用秩和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三者在HCC诊断中的价值.结果:HCC组的AFP、PIVKA-
目的:研究大承气汤对急性胰腺炎(AP)合并胃肠功能障碍(GI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AP合并GI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为口服大承气汤+常规西医治疗,观察时间均为1周,比较2组患者禁食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胀腹痛缓解时间、中医证候积分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于对照组(P<0.05);胃肠功能恢复方面,观察组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痛腹胀开始
目的:观察清肠温中方对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维持缓解、预防复发的疗效以及用药安全性,为临床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纳入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0例,予清肠温中方治疗(1剂/d),治疗1年,患者每2个月接受随访,填写中医证候积分量表、生存质量积分表.治疗满1年时接受肠镜检查,患者纳入研究时及治疗满1年时均行安全性检查.结果:接受清肠温中方治疗1年后,患者维持缓解率为81.4%.治疗期间,患者便溏、腹痛、腹胀、食少、肢体倦怠、神疲懒言的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
目的:观察六君子加减方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中度异型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2月—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门诊就诊的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中度异型增生者,予以六君子加减方治疗6个月.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胃黏膜病理积分、临床症状和安全性.结果:共纳入32例患者,脱落2例,30例完成胃镜复查及相关症状调查.治疗后胃黏膜异型增生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26例患者轻度异型增生者复查未见异型增生,其余1例情况稳定、1例进展为中度异型增生,2例中
目的:探讨改良白头翁汤结合麦滋林-S灌肠调节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一2020年1月收治的156例UC患者,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行麦滋林-S灌肠,观察组行改良白头翁和麦滋林-S灌肠.对比、评估并分析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总有效率、血清炎症指标、肠道菌群分布、免疫功能和安全性等参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炎性因子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炎性因子明显低于
目的:探讨microRNA 302a 3p(miRNA-302a-3p)对食管癌细胞顺铂(DDP)耐药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qRT-PCR检测食管癌组织和食管癌细胞中miRNA-302a-3p的表达;CCK-8法检测DDP的IC50;Eca109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miRNA-NC组)和miRNA-302a-3p模拟物组(miRNA-302a-3p mimics组),并经DDP处理;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和EdU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侵袭迁移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细胞划痕愈合实验检测各组细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Trx)与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蛋白表达水平对结直肠癌(CRC)患者预后的影响,并结合其他因素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方法:选择于2018年6月—2020年2月进行手术治疗的158例CR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常规检查资料并在术后对切除的肿瘤样本组织的Trx和TXNIP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术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2种蛋白表达水平不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1年内的生存情况.比较影响患者预后的临床特征,将有差异的因素纳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并将独立危险因素构建CRC
目的:探讨术后辅助性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对伴微血管侵犯肝癌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分别将是否伴微血管侵犯肝癌患者以术后是否行TACE治疗分为TACE组与N-TACE组,并且作为因变量,各临床病理指标作为自变量,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进行匹配,Kaplan-Meier生存分析分别比较匹配后伴微血管侵犯和不伴微血管侵犯肝癌患者TACE组和N-TACE组术后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价辅助性TACE治疗对伴微血管侵犯肝癌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匹配后伴微血
目的:探讨莪连颗粒治疗脾虚瘀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PLGC)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脾虚瘀热型PLG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莪连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以胃黏膜保护剂(西药)治疗,持续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主要症状积分和次要症状积分、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血清CD3+T、CD4+T、CD8+T、CD4+ T/CD8+T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主要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次要症状积分与总积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
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与结直肠腺瘤(CRA)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行结肠镜检查的5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结肠镜检查结果分为CRA组(243例)和对照组(269例).比较2组患者各项指标包括血清GGT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GGT预测CRA发生风险是否有意义.结果:CRA组与对照组血清GG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血清GG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17(95%CI 0.569~0.666,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