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引探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e_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政府、企业界和社会各行各业都已达成共识:创新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基本驱动力,当今的各种竞争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能力之间的竞争。因此创新的浪潮在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创新成为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的活力和竞争能力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创新,从字面上讲是“创造新的东西”,其实它还有更丰富的内涵。在我们的双脚已跨进21世纪的今天,知识经济赋予了创新以更新、更深刻的含义,从技术创新的角度讲,创新是一个由:新构思产生→创意(方案设计)→形成初步成果→创造出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全过程。从教育创新角度看,创新是引入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内容,运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造就创新性人才的全過程。
  陈永林教授倡导创立的“引探教学法”旨在学好新知,训练思维;开发智力,增长学力;激励进取,促进发展;发挥个性,培养创新;善于引探,学会学习。其中也强调“培养创新,学会学习”。虽然“引探教学法”创立于八十年代,但它的宗旨与当今时代是合拍的,对各科教学,特别是当今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引探教学法”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思维、激发学生质疑问难、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习疑问看得很重,十分强调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学好课本新内容。它要求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说话能力、质疑能力、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其精神实质就是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启发学生主动探究、创新。这与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谋而合。近年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灵活运用“引探教学法”,致力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探索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收到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现概括如下:
  一、在引探准备中培养创新意识
  实践证明:英语教学如果只局限于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立足于课堂向外延伸,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开拓视野。新课标也强调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很重视对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信息习惯的培养,为学生课堂引探创新做好知识的准备。
  如教学《WE LOVE ENGLISH》BOOK 3第六课SHOPPING一课,在学完怎样购物的简单对话后,要求学生下节课编排一个购物的片段。学生课下探究,编排对话过程中进行发散思维,等到下节课呈现在大家眼前的购物对话就不止是前一天学的简单几句话,而是融合了老同学见面互相问好、询问对方个人信息及购物的对话。问好、询问对方个人信息的内容并不是本课的内容,学生能将它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购物的对话中,体现了创新的意识。
  学生在课外书上看到某个专有名词应该大写,当看到教科书中类似的专有名词没有大写时持否定态度。这种敢于挑战权威,质疑金科玉律的精神难能可贵。
  教材《WE LOVE ENGLISH》每课都有一个英语小故事,为了让学生记忆得更深刻,教师要求学生表演出来。学生课下分小组准备,还自备道具。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思维被激活了,他们用废纸做出冰淇淋、电话、面具等,台词也被添加得丰满起来,表演的形式不局限于一种。再看那台上的动作表情,让人不得不佩服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所有的创新实践不由得让人想起一句话:“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这样学到的知识是难以遗忘的。
  引探准备中除了学生的创新外还有老师对教材的创新处理。新课标建议教师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虽然这种调整和学生没有直接联系,但这种创新举动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在引探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
  “引探教学法”和新课程标准都十分强调思维能力训练,因此在教学中处理好“引”与“探”很重要。首先要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引”为“探”作好铺垫。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它包括情感环境、思考环境等方面。情感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老师课堂上的态度、激情,教师的语言、措辞和教学的艺术程度。积极向上的情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想象力;二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材料是否具有亲和力,学生是否乐于探究。思考环境也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思考,都愿意想尽一切办法去开发自己独特的见解;二是要和学生一起收集有思考价值的信息,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状态,让学生“跳一跳去摘果子。”
  其次,在“引探”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所学的内容。应注意学科知识的整合,跨学科地运用不同知识理解所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向学生问几个“还有别的方法吗?”、“还有其它答案吗?”。切不可贸然作出结论,扼杀灵气。
  在训练句子排序时有这样一道题:
  (  )Wang Ling? Oh, she’s in Flat 3, Block 2.This is Block 3.
  (  ) I’m sorry. Thank you very much.
  (  ) Excuse me. Is this Flat 3?
  (  ) Is Wang Ling at home?
  (  ) Yes.
  我们知道标准答案是:45132。当教师问是否还有其它答案时,有人回答23415。这样理解虽然有点特殊但也说得过去。可见这位同学求异能力比较强,是动了脑筋的。答案特殊归特殊,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在探讨中得到了培养是不争的事实。   三、在引探总结时体现创新品质
  “引探教学法”在“引探总结”环节中的“质疑问难、交流信息”与“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异曲同工。在教学中,尤其在总结教学重点难点时,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更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在合作中,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  例如,學生在进行看图说话(talking about pictures)时一般感到很困难,教师可以用所学过的句子先开个头,抛砖引玉,再让学生先几个人一组进行准备,这时,学生会你一言、我一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吸取了其他同学的思想后,每个学生定能创造性地完成任务,用英语表达好自己的情感。又如在教完具有表演性的课文后,让学生进行总结性表演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合作互动”,在“互动”过程中为每个学生提供发挥其创造性的机会,把课文内容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
  四、在评价活动中激发创新热情
  “新课标“的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空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以及“引探教学法”宗旨中提到的:“激励进取,促进发展;发挥个性,培养创新”都是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好奇心和求知欲出发,对有创新的想法,即使不成熟或不科学,也要从激励学生的主动探求和进取的角度出发竭力表扬、鼓励。
  记得学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I come to school by car.这组句型时,教学了几种上学的方式如:I come to school by bike.(by bus, by minibus) 后,笔者问“我走路上学。”怎么说,并提示跟“脚”有关。一位学生脱口而出“I come to school by foot.” 知道答案的同学哄然大笑。笔者问他为什么这么造句,他说:“老师,坐车不都是by car, by bus, by minibus,既然跟脚有关那就by foot啰。”显然学生的答案是错的,但他的思考过程是富有创意的!为了保护这种创意,笔者没有简单地说他错了,而是赞扬他的创意思维,同时告诉他英语的习惯用法是“I come to school on foot.”
  教学评价除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外,还要体现多元化、全方位,重点看学生在活动中是否有积极的情感态度,所表现出的行为习惯、意志及经历了某种过程后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愿望等。记得在教学《MY ROBOT》一课时,老师要求每个学生带一个机器人到学校来练习用英语介绍各自的机器人。大部分学生带的机器人都很小巧,惟独一个男生的机器人很大,有40公分左右高,能开枪,能发出“冲啊”的叫声。课间一帮男生为着他转,上课了大家还盯着他。课堂上他面带微笑地看着老师,眼中流露出期盼。老师没有因机器人带来的躁动而指责他,相反表扬了他创意的举动。他倍感鼓舞,在随后的介绍中非常出色,在后来的学习中也常有创新的尝试。这就是评价的魅力。
  有人说一篇课文千人上会有一千种上法。同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会因不同的老师而有不同的创意。只要老师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精神,创造性地运用“引探教学法”,以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潜能地开发,我们的学生一定能成为具备创新精神的时代强者。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职院校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一线技术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教育也遇到了很多新的挑战,比如,高职如何在一手抓技能一手抓德育方面做出改革,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新形势下,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都发生了变化,“德才兼备”是用人单位的新需求,所以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面临着各种严峻的挑战。在分析近年来高校德育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行,开始重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其中语言表达能力是基本的能力,在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但是现在,农村学生在表达交流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社会环境以及家庭环境等都使得学生缺少了表达的兴趣和机会,所以使得农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遍偏低。基于此,简单分析了农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并阐述了原因,对提高其表
期刊
期刊
[摘 要] 图画故事是幼儿园早期阅读最好的材料,是儿童进入阅读世界最早的文学样式,对儿童形成独立阅读习惯意义重大。图画故事的叙事逻辑是图画故事组合叙事要素的方式,包含文字叙事逻辑、图画叙事逻辑。图画故事的叙事逻辑有特殊的导向功能,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表达故事,对儿童语言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 键 词] 图画故事;叙事逻辑;语言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