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宿舍是大学生活的重要场所,据调查大学生在宿舍中的活动时间即使除去睡眠,每天仍有5~7个小时在宿舍活动,如果加上睡眠时间,每天几乎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宿舍度过的。从近年来发生在校园的恶性事件看,宿舍对于大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探讨如何发挥大学生宿舍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就尤为重要。
【关键词】宿舍;人际关系;心理健康
一、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
宿舍人际关系是宿舍成员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中结成的以精神关系为主要内容,以语言、思想、知识、情感为媒介的交往中相互结成的关系。作为在校大学生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宿舍人际关系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校大学生的主要交往对象一般包括本班同学、师长、舍友、同乡及在各种社团活动中结识的朋友,而舍友之间的交往最为密切。宿舍人际间的相互作用既频繁又紧密,大大地增加了宿舍人际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宿舍文化氛围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有人说宿舍是大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的作用。
(一)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特点
1.宿舍成员编排的随机性
高校辅导员在安排宿舍时,一般是在专业班级范围内随机分配,或按先来后到的顺序安排,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固定的规律与规则。
2.宿舍人际关系的固定性
为管理方便宿舍的安排一般是根据年级来的,同一年级的住在一起,一般情况下没有特殊原因不会变动。鉴于此一位社会学家在谈到集体宿舍的地位和作用时指出:“无论是对于社会生活和大学生自身来说,宿舍带来的好处远远超出了它单纯作为居住场所的范围。”也因此宿舍人际关系的固定性,宿舍就成了影响大学生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
(二)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作用
大学生人际关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人际关系会对大学生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在我国传统教育制度下,家长重学习成绩轻生活能力培养,这样造成许多学生情感和生活依赖现象严重,这一点在大一新生身上最为明显,而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对于新生克服不安和孤独对情绪起了稳定和补偿作用。另外由于宿舍成员来自五湖四海,成长背景各不相同,良好的宿舍关系促进他们之间的思想交流与互补对于他们丰富社会经验深化生活知识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一寝室的榜样行为,最具有真实感、亲切感和感染力,因而对于砥砺学生品行的起到很好的作用。
而不良的人际关系则对大学生的成长起到阻碍作用,有的甚至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在校大学生发生的恶性案件中大多与宿舍关系不和谐有关。现在大学生由于个性都很强,价值观也比较多元,这样即为大家思想砥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会因对待同一件事会存在不同的看法,处理不好就会造成剑拔弩张、唇枪舌剑的紧张场景。和谐上进的宿舍氛围能为学生成长起到积极作用,而不和谐学风不正的宿舍氛围则会起到反作用,若一个宿舍的风气萎靡不振、互相猜疑、宿舍成员就会感到孤独、压抑、紧张不安,长此以往,宿舍成员的学习、生活都会受到不良影响,并且心理脆弱的学生极易患各种心理疾病。大学心理危机很多都起因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而酿成千古悔恨。
生活习惯的不同也是造成不良宿舍关系的一个诱因 ,电脑的普遍使用,即为学生搜集信息提供了便利,但好多学生往往会把电脑当成娱乐工具经常上网聊天,沉浸在电脑给自己构建的喜怒哀乐当中,有的沉迷于游戏彻夜不眠,难免会造成些噪音,影响宿舍同学的睡眠质量,甚至影响我们的学习以及工作。
二、宿舍在心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随着高校的扩招,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学者的重视,更多的学者都积极投入到构建高校心理预警机制与网络的研究中,有的地方将心理预警机制定义为四级,比如天津市将对入学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测查档案,进行数据处理并写出心理测查分析报告。在所有高校建立起宿舍、班级、院系、学校四级预警机制,并为学生心理健康安排专职教师和专项工作经费。有的学者将心理预警机制定义为五级,比如建立和健全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学生个人五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确定各级负责人及工作职责,建立学生中发现心理危机或隐患的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解决,防止和减少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发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给与帮助治疗,把危机解决在萌芽状态,将心理问题对学生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真正做到将工作由事后控制转向事前预防。但不论心理预警机制定位四级还是五级宿舍都是心理预警网络中重要的一级。
三、如何发挥宿舍关系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作用
(一)培训宿舍心理联络员的心理专业知识,增强他们识别心理危机的专业知识,加强责任意识,充分发挥他们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网络和工作机制中的作用。主要从选拔和培训两个环节做好这一工作。由于宿舍长一般不列入班级干部序列,所以在选拔的时候很随意,而事实上宿舍心理联络员一般是宿舍长兼任,随着对宿舍长这一角色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强,对宿舍长的选拔就要认真对待,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拔宿舍长时要把那些责任心强愿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选出来担任宿舍心理联络员。
(二)加强宿舍心理联络员心理保健意识,帮助他们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比如如何识别心理危机;心理危机的一般特征和表现;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情感、毕业就业等过程中一般容易产生那些的心理危机;遇到心理危机如何给予他们心理关爱和疏导;如何辨别心理危机的严重程度;怎么区分程度不同的心理危机;怎么识别重性心理危机如自伤和自杀的信息和线索;遇到舍友产生心理危机如何处理、应对;学校心理预警机制的工作流程和方式方法等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各种知识和常识,提高他们识别心理危机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只有这样,他们对其他同学身上产生的各种痛苦和危害程度才能抱有共情、宽容和理解,才能真正意义上有效地开展心理预警和干预工作;然后增强他们的宣传能力,通过他们的言行和影响力向其他同学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其次,通过团体辅导、心理兴趣小组、素质拓展等方式对宿舍心理联络员进行培训,让他们在宿舍和班级内也开展类似的活动,让周边每一个同学切实体会心理的成长与感悟,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关爱自我意识。另外,要积极强化心理联络员的敏感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他们学会倾听同学的心声,及时发现问题、并主动反映存在的危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干预工作中来。
(三)充分发挥宿舍心理联络员在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各个流程中的作用,心理预警从工作方式来说是要在确定预警范围之内筛选重点预警对象,根据危机评估的各项数据评估预警信息,发出预警警报,并对重点对象进行危机干预。王知春等人认为心理预警机制流程分为预测、预知、监控、警示、干预五个步骤,预测就是根据各项依据对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并建立档案;预知就是收集各种信息,预测对当事人的心理影响;监控是对事件发出警示,对当事人的心理进行监控;警示是根据当事人心理变化启动预警;干预是通过心理预警指标分析,如果当事人心理变化向产生心理危机转变,要迅速采用方法进行干预。以上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学校、院系、辅导员、班级、宿舍各级心理预警体系的参与,但最终能从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方方面面细心落实和实施心理预警的落脚点都是在宿舍心理联络员身上,因此,要切实发挥宿舍心理联络员在心理危机预警流程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小梅.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宿舍关系[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
[2]程婧.论大学生心理危机四级预警指标体系及五级应急响应系统的建构[J].思想理论教育,2011(1).
[3]孙金铭,马艺珈.大学生轻生倾向的辨识[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5).
本文系淮海工学院2011年党建思政课题。
作者简介:孙祖皓(1975—),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宿舍;人际关系;心理健康
一、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
宿舍人际关系是宿舍成员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中结成的以精神关系为主要内容,以语言、思想、知识、情感为媒介的交往中相互结成的关系。作为在校大学生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宿舍人际关系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校大学生的主要交往对象一般包括本班同学、师长、舍友、同乡及在各种社团活动中结识的朋友,而舍友之间的交往最为密切。宿舍人际间的相互作用既频繁又紧密,大大地增加了宿舍人际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宿舍文化氛围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有人说宿舍是大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的作用。
(一)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特点
1.宿舍成员编排的随机性
高校辅导员在安排宿舍时,一般是在专业班级范围内随机分配,或按先来后到的顺序安排,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固定的规律与规则。
2.宿舍人际关系的固定性
为管理方便宿舍的安排一般是根据年级来的,同一年级的住在一起,一般情况下没有特殊原因不会变动。鉴于此一位社会学家在谈到集体宿舍的地位和作用时指出:“无论是对于社会生活和大学生自身来说,宿舍带来的好处远远超出了它单纯作为居住场所的范围。”也因此宿舍人际关系的固定性,宿舍就成了影响大学生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
(二)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作用
大学生人际关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人际关系会对大学生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在我国传统教育制度下,家长重学习成绩轻生活能力培养,这样造成许多学生情感和生活依赖现象严重,这一点在大一新生身上最为明显,而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对于新生克服不安和孤独对情绪起了稳定和补偿作用。另外由于宿舍成员来自五湖四海,成长背景各不相同,良好的宿舍关系促进他们之间的思想交流与互补对于他们丰富社会经验深化生活知识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一寝室的榜样行为,最具有真实感、亲切感和感染力,因而对于砥砺学生品行的起到很好的作用。
而不良的人际关系则对大学生的成长起到阻碍作用,有的甚至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在校大学生发生的恶性案件中大多与宿舍关系不和谐有关。现在大学生由于个性都很强,价值观也比较多元,这样即为大家思想砥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会因对待同一件事会存在不同的看法,处理不好就会造成剑拔弩张、唇枪舌剑的紧张场景。和谐上进的宿舍氛围能为学生成长起到积极作用,而不和谐学风不正的宿舍氛围则会起到反作用,若一个宿舍的风气萎靡不振、互相猜疑、宿舍成员就会感到孤独、压抑、紧张不安,长此以往,宿舍成员的学习、生活都会受到不良影响,并且心理脆弱的学生极易患各种心理疾病。大学心理危机很多都起因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而酿成千古悔恨。
生活习惯的不同也是造成不良宿舍关系的一个诱因 ,电脑的普遍使用,即为学生搜集信息提供了便利,但好多学生往往会把电脑当成娱乐工具经常上网聊天,沉浸在电脑给自己构建的喜怒哀乐当中,有的沉迷于游戏彻夜不眠,难免会造成些噪音,影响宿舍同学的睡眠质量,甚至影响我们的学习以及工作。
二、宿舍在心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随着高校的扩招,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学者的重视,更多的学者都积极投入到构建高校心理预警机制与网络的研究中,有的地方将心理预警机制定义为四级,比如天津市将对入学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测查档案,进行数据处理并写出心理测查分析报告。在所有高校建立起宿舍、班级、院系、学校四级预警机制,并为学生心理健康安排专职教师和专项工作经费。有的学者将心理预警机制定义为五级,比如建立和健全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学生个人五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确定各级负责人及工作职责,建立学生中发现心理危机或隐患的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解决,防止和减少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发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给与帮助治疗,把危机解决在萌芽状态,将心理问题对学生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真正做到将工作由事后控制转向事前预防。但不论心理预警机制定位四级还是五级宿舍都是心理预警网络中重要的一级。
三、如何发挥宿舍关系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作用
(一)培训宿舍心理联络员的心理专业知识,增强他们识别心理危机的专业知识,加强责任意识,充分发挥他们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网络和工作机制中的作用。主要从选拔和培训两个环节做好这一工作。由于宿舍长一般不列入班级干部序列,所以在选拔的时候很随意,而事实上宿舍心理联络员一般是宿舍长兼任,随着对宿舍长这一角色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强,对宿舍长的选拔就要认真对待,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拔宿舍长时要把那些责任心强愿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选出来担任宿舍心理联络员。
(二)加强宿舍心理联络员心理保健意识,帮助他们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比如如何识别心理危机;心理危机的一般特征和表现;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情感、毕业就业等过程中一般容易产生那些的心理危机;遇到心理危机如何给予他们心理关爱和疏导;如何辨别心理危机的严重程度;怎么区分程度不同的心理危机;怎么识别重性心理危机如自伤和自杀的信息和线索;遇到舍友产生心理危机如何处理、应对;学校心理预警机制的工作流程和方式方法等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各种知识和常识,提高他们识别心理危机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只有这样,他们对其他同学身上产生的各种痛苦和危害程度才能抱有共情、宽容和理解,才能真正意义上有效地开展心理预警和干预工作;然后增强他们的宣传能力,通过他们的言行和影响力向其他同学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其次,通过团体辅导、心理兴趣小组、素质拓展等方式对宿舍心理联络员进行培训,让他们在宿舍和班级内也开展类似的活动,让周边每一个同学切实体会心理的成长与感悟,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关爱自我意识。另外,要积极强化心理联络员的敏感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他们学会倾听同学的心声,及时发现问题、并主动反映存在的危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干预工作中来。
(三)充分发挥宿舍心理联络员在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各个流程中的作用,心理预警从工作方式来说是要在确定预警范围之内筛选重点预警对象,根据危机评估的各项数据评估预警信息,发出预警警报,并对重点对象进行危机干预。王知春等人认为心理预警机制流程分为预测、预知、监控、警示、干预五个步骤,预测就是根据各项依据对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并建立档案;预知就是收集各种信息,预测对当事人的心理影响;监控是对事件发出警示,对当事人的心理进行监控;警示是根据当事人心理变化启动预警;干预是通过心理预警指标分析,如果当事人心理变化向产生心理危机转变,要迅速采用方法进行干预。以上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学校、院系、辅导员、班级、宿舍各级心理预警体系的参与,但最终能从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方方面面细心落实和实施心理预警的落脚点都是在宿舍心理联络员身上,因此,要切实发挥宿舍心理联络员在心理危机预警流程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小梅.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宿舍关系[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
[2]程婧.论大学生心理危机四级预警指标体系及五级应急响应系统的建构[J].思想理论教育,2011(1).
[3]孙金铭,马艺珈.大学生轻生倾向的辨识[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5).
本文系淮海工学院2011年党建思政课题。
作者简介:孙祖皓(1975—),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