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柔道运动在小学教育中的影响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0-000-01
  摘 要 柔道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融合了竞技及礼仪等多重属性,在强化学生身体机能,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思想情操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在现阶段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学校教育中引入柔道运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柔道运动基于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作用入手,结合相关实例,探究柔道运动在小学教育中的影响。
  关键词 柔道运动 作用 小学教育 途径
  我国教育领域中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是以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为着眼点,以促进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基本目标的新型教育理念。相关的教学改革方案中,提出了要全面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能力,以满足新时期对教育人才提出的新需求。柔道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其本身蕴含的丰富属性,与学校素质教育能够有效契合。
  一、柔道运动基本概述
  柔道运动源于日本,其中的“柔”代表了柔顺,雅致之意,而“道”侧重指途径及方式等。柔道运动从呈现形态上却是以将对手摔倒而获胜,因此,柔道运动虽带有较为文雅的名称表述,但本质上属于一种竞技项目,具有一定的对抗性,通过借助身体的灵活及柔韧性,达到巧妙运用及控制力量,从而在互相对抗中谋求胜利。
  柔道竞技比赛在开始之前,讲求对抗双方互相致敬,在先礼后兵中展开竞争,因此,柔道运动富有东方世界追求的礼节和尊重意识。事实上,“礼”是柔道运动的本质内涵特征之一,在“礼”中又强调对对手,对自己,对教练等人的尊重,从这一层面上看,柔道运动的人文色彩极为浓厚,对个体成长发展能起到有效助推作用。
  柔道运动在日本国内的学校教育系统中发展较为成熟,各项竞技比赛类型多样。既涵盖了高中生的优胜比赛,又在大学生群体中较为普及,可以说,柔道运动已渗透进日本学校教育中的方方面面[1]。具体到我国,由于柔道运动具有较高强度的对抗性,且项目运行推广投资成本较高,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尚未得以普及推广。
  二、柔道运动基于小学教育的影响探究
  柔道运动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及影响主要体现在其素质教育的促進及助推上,柔道运动首先在开展形式上不具备过高的要求,每个个体,包括小学生,都能够结合自身发育特征,参与到不同量级的柔道运动中去,使柔道运动在适应性上较强。此外,作为一项体育运动,柔道还可以和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紧密结合,通过具体训练,使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水平,从而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开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下面,对柔道运动基于小学教育的影响加以详细探究:
  (一)柔道运动有助于小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发育
  柔道运动在技术动作上需要个体各部位的有效配合,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通过柔道运动项目的锻炼,可以对小学生个体的身体力量、反应速度及灵活度、身体的协调能力和柔韧性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从而在运动中达到学生群体身心健康发育的效果。素质教育理念下,学校开始重视学生中体育运动的比重,通过开展柔道运动,能够对学校的体育课程加以辅助,使小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内容中锻炼自身的身体素质,以为后期的学习及生活奠定基础。柔道运动中包含有众多的技术动作,要掌握这些技术动作,需要开展针对性的训练,如力量、反应速度等,在对这些技术动作加以练习的过程中,一方面有效调动了学生个体的内部各个器官组织的功能,另一方面又能够使学生在练习中获取相应的运动技巧和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
  此外,小学生在进行柔道练习及比赛时,其头脑思维可以从枯燥乏味的日常学习中暂时抽离,能够使其在运动中以另一种形式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柔道运动中一以贯之的各项技战术,更能够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学生达到运动与心理共同发育的双重效果。
  (二)柔道运动有助于小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教育
  柔道运动除了注重对技战术及身体力量及技巧的运用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对竞技者或训练者的思想素质及道德修养提出了较高要求。柔道运动在开展前的礼仪环节,可视为柔道运动的文化精华及项目魅力的一部分,柔道运动在礼仪的表现方式上可以分为礼仪外在展示及内在体现两方面,其中,礼仪的外在展示侧重指柔道竞技前,双方的鞠躬致意等,而礼仪的内在体现反映出个体的道德素质及修养,如在运动中要秉持谦虚学习的态度,在语言的使用上要得体,并体现出尊重意识,而柔道分时段竞赛的形式,又对运动员的忍让精神和学习进取精神有着极强的促进作用。从某种程度上看,柔道运动和我国较为盛行的武术运动,在礼仪上较为接近,在完成表演和竞技的过程中可以同步获取身体机能及道德修养的提高。相应地,将柔道运动与小学教育相融合,可以在学生个体思想价值观萌发阶段,全面塑造其思想品德和道德素养,深化素质教育的成果,从侧面起到提升学生全面素质的作用。
  (三)柔道运动有助于小学生群体的智力发育,培养其创新意识
  柔道运动既要求参与者具备一定的柔道知识和柔道基本动作规范,又需要在运动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抑制与反抑制战术,而在选择使用柔道运动项目的动作及战术时,又需要选手兼顾战术的主动变化性及创造性[2]。在运用柔道技术及战术时,一方面需要参与者有效搭配手法及脚步步伐,另一方面还需要参与者通过头脑的快速思考,对动作的速度及准度加以控制,在对身体和精神的全面调动下,达到对力量有效运用及对竞技场面的主导。
  柔道运动技术动作及战术运用的灵活多变,可以使学生的神经系统趋于活跃,其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也能够有效被激发,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成长发育。柔道运动的这一特征,能够使小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得以拓展,有助于学生想象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小学生能够在智力快速发育中,加深其基础科学知识的学习效果。此外,柔道运动中在运用技术动作及观察对手的技术动作运用方面,也能够侧面提高学生的记忆水平和观察思考能力,而将这种能力运用到日常学习中,无疑会增强学生的知识求知欲望,使小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效率更高,其知识涉猎面会更广,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也会得以不断提升。   (四)柔道运动有助于小学生群体意志品质的养成
  柔道运动在开展形式上还是以双方的身体接触为主,带有一定的对抗性,这种对抗性在某一时段的激烈程度较高,一方面可以说是参与者身体力量的比拼,另一方面也可看成参与者心理素质能力的较量。柔道运动对参与者心理承受能力提出的要求,有助于小学生群体建立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的意识,通过参与柔道运动,使学生的吃苦精神及压力承受能力更加突出,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并克服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其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积极进取的思想指引下,实现个体全面素质能力的养成及发展。
  三、小学教育中发挥柔道运动积极影响的途径方法
  山东省济南市匡山小学在开展小学教育时,认识到了柔道运动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在办学理念上坚持“身心和谐,体验成功”这一理念,主张在学习中实现健身这一教学目标,在体育课程建设上开展了丰富的实践,也为柔道运动融入小学教育提供了范例。
  (一)强化教学软件及硬件设施建设,为柔道运动开展提供保障
  柔道运动虽然不具备较高的运动参与条件,但在其附属装备设施方面却要求较高,例如,场馆、服装、保健措施等,因此,要使柔道运动真正融入到小学教育中,发挥其积极影响,需要在教学设施及条件上加以强化[3]。在将柔道运动融入到小学教育中后,济南市槐荫区教育部门通过划拨专项建设资金,在匡山小学内建造了柔道训练馆,以为学生更好地开展柔道训练提供便利,在柔道场所完善后,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大幅提高。在软件建设上,济南槐荫区教育部门为匡山小学引入了柔道项目专业教练员及裁判,从而使学校的柔道训练更加规范,促进了柔道教学的深入发展。
  (二)以柔道课程建立完善为重点,促进柔道运动的深入开展
  柔道运动在小学教育实施过程中,应避免出现训练及教学的随意性,而要力求规范科学。济南匡山小学在开展实施柔道运动时,由学校组织,教育部门指导,制作了柔道运动教学的相关教材,如《少年柔道》,并将其纳入日常课程教学体系中。在柔道课程的安排上,学校保证了充足的课时,为学生有效训练奠定了基础。在学校柔道教师资源的管理上,学校每年组织教师参与省内的柔道运动培训学习班,一方面学习柔道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另一方面主要在柔道竞技裁判方面加以钻研,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柔道训练及比赛水平,使柔道运动在校内得以深入开展。
  (三)做好柔道运动的普及和宣传工作
  柔道运动具备了激烈的竞技形势,小学生家长出于保护学生身體,避免训练受伤状况发生的目的,往往会给小学生参与柔道运动造成一定的阻力,针对这一状况,学校应做好柔道运动的普及和宣传工作,一方面通过创立柔道项目宣传专栏及悬挂柔道比赛精华图片等方式,展示获奖运动员风采及柔道项目对学生全面素质培养所起的作用;另一方面学校应注重使学生家长对柔道运动竞技性特征加以正确认识,使其了解到学生受伤与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之间的层次关系,同时完善小学生参与柔道运动的受伤意外保险,以此打消家长的顾虑,为小学生全面参与到柔道运动创造条件。
  (四)丰富柔道运动的竞赛实践,强化校际合作交流
  在有效完成柔道项目的日常训练后,应定期对训练效果加以检验,通过组织比赛及校际合作交流等形式,增加小学生的柔道实战经验,以做到学以致用[4]。例如,济南匡山小学积极组织学校柔道少年队参与到省级青少年运动会及全国中小学生柔道锦标赛等比赛中,展示学校柔道教学成效。此外,学校还注重加强校际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组织教师及学生代表赴日、赴韩参与柔道项目交流学习活动,拓宽教师及学生的视野,增强其实战能力,在区级及省级比赛中屡次斩获金银铜牌,使柔道运动成为学校特色教育资源的重要构成。
  四、结语
  现阶段,我国素质教育在不断深化实施中,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对学生的素质能力加以全面培养。柔道运动项目凭借其独特的运动魅力,能够使学生实现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为素质教育中的有效落实提供支持。基于柔道运动的积极作用,学校应通过相关措施,使柔道运动有效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为小学生高素质能力的养成搭设平台。
  参考文献:
  [1] 王晓晨,赵光圣,张峰等.嘉纳治五郎对柔道教育化改造的关键思路及启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2):107-113.
  [2] 王进田.试论柔道训练中力量因素的重要性[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29):32.
  [3] 张钰.浅谈柔道运动在我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3):193,195.
  [4] 白玉富.浅析柔道在我国青少年运动中的开展状况[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6):137-138.
其他文献
如今新课改正在不断推行,对于学生的各项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自主学习是现在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的重要能力,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应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这样才
自古以来,中国便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敬老、爱老、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文化思想。在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势下,养老不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关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0-000-01  摘 要 本文试图从如何处理师生间关系和改善师生间关系入手,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完成教学、教育任务。  关键词 教师学生矛盾 教育活动 和谐关系  一、前言  教师怎样对待自己所教的学生?怎样处理自己与学生的关系?这是教师活动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最主要的关系。如果处理得当,教师和学生就会相互信任,和睦相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0-000-01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且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学校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担,是社会新增劳动力的重要来源。一个高素质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擁有较强的身体素质。为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0-000-01  摘 要 为促进我国篮球事业的发展,不仅应注重篮球技战术水平方面的提高,更应加强赛场内外CBA运动员在思想道德水平方面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扬竞技体育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使双方运动员互相尊重,并不断促进中职篮球的发展。为此,本文对CBA赛场内外道德化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影響因素展开分析探讨,并提出了自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0-000-02  摘 要 “终身学习”教育思想的提出和实践为体育学科的飞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终身学习”教育思想给予学生个人价值及人文价值的实现以充分的重视,为学生提供了最大的创新平台和发挥空间,从而促进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本文在引介“终身学习”的基础之上,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向“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观
智慧学习空间就是指网络学习空间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学习空间,网络学习空间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阵地,人工智能技术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前沿,智慧学习空间将二者完美结合,促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