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个人美术风格的形成。在本文中,笔者以创新性思维的本质为切入点,进而分析了高中美术教学对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的作用,并且提出了几种相应的培养路径,以期对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美术;创新性;思维
创新性思维是指人们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在不重复的基础上突破常规,对新鲜事物进行探索求新的过程。高中美术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逐渐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一、高中美术教学对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的作用
高中美术教学的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如人文素养、审美素养等。高中美术教学是培养生创新性思维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张扬自己的个性,在最自由的学习状态下尽情地释放自己,从而创作出极富艺术魅力的美术作品。当学生创作一幅美术作品时,首先需要有深刻的生活感悟,从生活中提炼创作主题,其次在选定题材后开展相关素材的收集,并应用恰当的美术语言进行作品构思和草图绘制。当然,在创作作品正稿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解决工具、材料等问题。这些细节都需要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整个美术创作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坚强意志。
总之,高中美术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在其他方面获益。
二、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路径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高中美术教学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并强迫学生接受特定的艺术思想,这引起了很多学生的反感,进而使其对美术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现代教学理论提出,现阶段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双向性的互动式教学,而不应该是单向的知识灌输。因此,教师要采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构建师生之间互相促进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体价值,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这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曾经有一位教师做了一个教学实验,在实验中,教师要求学生用相同规格的纸张折叠成飞机后,从楼顶抛下,判定飞机最后落地的学生为最佳。于是,学生做出了各种样式的飞机,其中有一位学生在获胜后得到了教师的表扬。这位学生的飞机与众不同,他直接将一张纸从楼顶抛下。这个实验表明,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独立大胆的思考,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激发兴趣、创新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兴趣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激发兴趣是为了启发思维,是为了实现创新。如果说创新是永恒不变的话题,那么兴趣就是创新得以实现的永恒动力。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动机。当学生對学习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就会对学习活动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就会主动地参与和实践,那么其中就会随之迸发出难以想象的创新能力。
老师欣赏或肯定学生作品的某些方面,学生就会对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美术课感兴趣,才能吸收美术知识和培养美术技能。学生如果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变为自觉,心情也就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对美术兴趣盎然的学生,思想活跃,信心十足,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和热情。比如:在《触摸美丽》一课中我将同学们带入大自然,让他们闭上眼睛在清新的空气里自由地行走,随意地触摸身边任何物体。同学们会高兴地大叫,张开胳膊飞翔,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实在是太珍贵了。在同学们放松的同时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生活的美。
有些同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对美术学科存在一定的恐惧感,有着一种畏难心理。他们认为绘画特别难,画出来的事物不像,只追求的是像与不像,不是讲究构图合理、线条流畅、色彩美丽,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必须让学生热爱美术,喜欢上美术课,培养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否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便成为一句空话。那么,如何来培养他们的兴趣呢?一是因地制宜,寻找学生最感兴趣的材料和游戏、最感兴趣的话题;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身边入手,通过装点自己的居室、生活学习用品进而深入到课堂美术学习中。比如:根据本地优异闪光的陶瓷艺术生产产业,我经常组织学生深入调查、欣赏,在充分了解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法后在美术课堂上让同学们运用陶泥来进行塑造和表现。在激发出学生兴趣和自豪感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要善于从学生的诸多不足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每一次小小的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明白学习美术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美术创作毕竟不是理性思考,没有1+1=2那么难,只要你用心去做、用独特的不同于他人的意识思维去创造都会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当然教师也要及时加以肯定,激发学生的兴趣。三是发挥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让他们挖掘自身潜力,享受成功的喜悦。适当地提出任何主题的表现不会只有一种方法,应该挑选大家最擅长的。有些学生动手能力特别强,那么就发挥他的长处,有的绘画课,可以用剪贴或其他的方法表现出来。
(三)革新美术教学方法
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的革新。如针对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音乐或故事等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美术学习情境,从而深化学生对美术作品或现象的理解;针对有争议的美术作品和艺术家,教师可以采用辩论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分为不同观点的小组,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引证自己的观点,进行小组现场辩论,教师最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占据了教学的主体地位。这种互动启发式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针对美术技法理论的教学,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的教学方式,从而增强美术技法理论教学的趣味性,进而让学生爱上美术,乐于上美术技法理论课。
(四)培养学生的美术个性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的美术敏感性。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的美术个性往往还处于萌芽阶段,这就需要教师要及时发现和挖掘学生的美术个性,从而促进学生美术个性的发展。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尽可能地做到因势利导,充分挖掘不同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追寻独特的美术个性。在批改美术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耐心的辅导,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能够敞开心扉宣泄自己的情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进而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和绘画风格。
参考文献:
[1]寿海添,赵毅.浅析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05).
[2]谭胜.美术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性思维[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09).
[3]李长民.论美术教育创新思维的构建[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03).
【关键词】高中美术;创新性;思维
创新性思维是指人们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在不重复的基础上突破常规,对新鲜事物进行探索求新的过程。高中美术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逐渐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一、高中美术教学对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的作用
高中美术教学的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如人文素养、审美素养等。高中美术教学是培养生创新性思维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张扬自己的个性,在最自由的学习状态下尽情地释放自己,从而创作出极富艺术魅力的美术作品。当学生创作一幅美术作品时,首先需要有深刻的生活感悟,从生活中提炼创作主题,其次在选定题材后开展相关素材的收集,并应用恰当的美术语言进行作品构思和草图绘制。当然,在创作作品正稿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解决工具、材料等问题。这些细节都需要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整个美术创作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坚强意志。
总之,高中美术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在其他方面获益。
二、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路径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高中美术教学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并强迫学生接受特定的艺术思想,这引起了很多学生的反感,进而使其对美术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现代教学理论提出,现阶段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双向性的互动式教学,而不应该是单向的知识灌输。因此,教师要采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构建师生之间互相促进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体价值,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这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曾经有一位教师做了一个教学实验,在实验中,教师要求学生用相同规格的纸张折叠成飞机后,从楼顶抛下,判定飞机最后落地的学生为最佳。于是,学生做出了各种样式的飞机,其中有一位学生在获胜后得到了教师的表扬。这位学生的飞机与众不同,他直接将一张纸从楼顶抛下。这个实验表明,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独立大胆的思考,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激发兴趣、创新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兴趣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激发兴趣是为了启发思维,是为了实现创新。如果说创新是永恒不变的话题,那么兴趣就是创新得以实现的永恒动力。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动机。当学生對学习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就会对学习活动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就会主动地参与和实践,那么其中就会随之迸发出难以想象的创新能力。
老师欣赏或肯定学生作品的某些方面,学生就会对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美术课感兴趣,才能吸收美术知识和培养美术技能。学生如果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变为自觉,心情也就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对美术兴趣盎然的学生,思想活跃,信心十足,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和热情。比如:在《触摸美丽》一课中我将同学们带入大自然,让他们闭上眼睛在清新的空气里自由地行走,随意地触摸身边任何物体。同学们会高兴地大叫,张开胳膊飞翔,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实在是太珍贵了。在同学们放松的同时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生活的美。
有些同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对美术学科存在一定的恐惧感,有着一种畏难心理。他们认为绘画特别难,画出来的事物不像,只追求的是像与不像,不是讲究构图合理、线条流畅、色彩美丽,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必须让学生热爱美术,喜欢上美术课,培养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否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便成为一句空话。那么,如何来培养他们的兴趣呢?一是因地制宜,寻找学生最感兴趣的材料和游戏、最感兴趣的话题;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身边入手,通过装点自己的居室、生活学习用品进而深入到课堂美术学习中。比如:根据本地优异闪光的陶瓷艺术生产产业,我经常组织学生深入调查、欣赏,在充分了解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法后在美术课堂上让同学们运用陶泥来进行塑造和表现。在激发出学生兴趣和自豪感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要善于从学生的诸多不足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每一次小小的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明白学习美术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美术创作毕竟不是理性思考,没有1+1=2那么难,只要你用心去做、用独特的不同于他人的意识思维去创造都会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当然教师也要及时加以肯定,激发学生的兴趣。三是发挥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让他们挖掘自身潜力,享受成功的喜悦。适当地提出任何主题的表现不会只有一种方法,应该挑选大家最擅长的。有些学生动手能力特别强,那么就发挥他的长处,有的绘画课,可以用剪贴或其他的方法表现出来。
(三)革新美术教学方法
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的革新。如针对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音乐或故事等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美术学习情境,从而深化学生对美术作品或现象的理解;针对有争议的美术作品和艺术家,教师可以采用辩论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分为不同观点的小组,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引证自己的观点,进行小组现场辩论,教师最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占据了教学的主体地位。这种互动启发式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针对美术技法理论的教学,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的教学方式,从而增强美术技法理论教学的趣味性,进而让学生爱上美术,乐于上美术技法理论课。
(四)培养学生的美术个性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的美术敏感性。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的美术个性往往还处于萌芽阶段,这就需要教师要及时发现和挖掘学生的美术个性,从而促进学生美术个性的发展。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尽可能地做到因势利导,充分挖掘不同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追寻独特的美术个性。在批改美术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耐心的辅导,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能够敞开心扉宣泄自己的情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进而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和绘画风格。
参考文献:
[1]寿海添,赵毅.浅析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05).
[2]谭胜.美术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性思维[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09).
[3]李长民.论美术教育创新思维的构建[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