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安忆闲聊上海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_8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上海阿婆总有几分势利,街上弥漫着消费主义的味道,弄堂流传着市井八卦。但在知名作家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里,上海的弄堂是无比性感的。我在8月27日腾讯视频播放的脱口秀节目《夜夜谈》中,请来了王安忆,让她和我聊聊上海这座城市,以及生活在其中的男男女女们。
  众所周知,王安忆小说的题材有三大块:文工团题材、知青题材、上海题材,其中知青题材给我的印象最深。王安忆是一名擅长描写情欲的作家,有人说张贤亮的情欲描写非常狂野奔放,而王安忆的情欲描写虽然看起来含蓄,却非常入味,让读过的人有一种文字入心的感觉。很难弄清这种欲说还休的风格,和王安忆成长于上海这座城市有多大的关联,但是无疑在其广为流传的长篇《长恨歌》中,上海这一题材,成为她小说中最为人所知的标签。
  我喜欢《长恨歌》,从头到尾读过四遍,细腻笔触下男人和女人的缠绵悱恻,老上海弄堂中散发的淡淡忧伤百转千回,无一不彰显着上海这座城市的特殊风貌,所以我很好奇王安忆本人对上海这座城市有一种怎样的理解?
  然而她跟我说,一个人对自己生活的城市太熟悉,反而会缺乏了解。她其实是很晚才动笔写《长恨歌》,刻意和上海拉开了点距离,比较客观地去看它。
  《长恨歌》之所以选择写上海的弄堂,是因为王安忆想要表达的就是夹杂着小布尔乔亚的优雅,讲究情调、世俗、实惠的小市民生活文化,而小市民的生活空间就是弄堂。只不过她认为上海这座城市的建成和外来资本有很大关系,即便是小布尔乔亚精神,也是外来文化侵袭的一种结果。
  一说到上海,有关男人和女人的争论总是经久不衰。王安忆觉得很多人对上海人有成见,比如上海男人是小男人,会做菜、会带孩子,女人很作……其实这只是因为上海男女之间的关系相对来说比较平等。但是所谓没有权利也就没有义务,上海的女性得到平等待遇的代价就是要自己赚钱养家,所以上海的女性相对更为独立自主。而“上海”,很大程度上还是“都会”的代名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真正可以完全称得上是“都会”的城市,只有上海。“都会”表明这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生产型城市,而是一个以消费为主要特征的商业型城市。所以上海的女人很会“发嗲”,善于取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江南的地域特征,另一方面,也表明上海的女人因为身处消费社会对物质安全感的一种渴求。
  “时髦”是形容上海人的另外一个关键词。物质匮乏的年代,买布需要布票,大家穿不起衬衫,上海人就发明了一种“假领子”,即便是在物质严重缺乏的年代,上海人也在最大的程度上维护着自己的体面。王安忆解释上海人的这种气质,可以说是很“俗“,也就是很务实,一点都不虚无,但是其中蕴含着对生活不可遏制的热情。这是因为上海是一个没有什么历史的城市,五口通商之前还是一个小渔村。所以上海人很少忧伤,因为往往有历史才会忧伤,上海人对生活始终充满着希望和热情。
  不过也正因为没有历史,王安忆出人意料地认为上海这个城市的内心比较粗粝,因为当年来上海的人,多半没有好身家,拎个皮包就出来闯世界。当年她外公家在杭州败落不堪,迫不得已才来到上海打拼,生下她的母亲,像这种破产后来上海找机会的人不在少数。
  刚说完上海的“粗粝”,王安忆又跳出来一句更让我惊讶的话。她其实一点也不喜欢上海,至于不喜欢的原因,则是因为她小时候随父母从南京部队迁移到上海,一点都不会说上海话,从那个时候埋下了阴影。不过现在随着全国其他城市的崛起,尤其是北京越来越强势,会讲上海话的优越感也就渐渐消散了。可能怎么保护上海方言,才是当下更紧迫的话题。(本期节目已经在腾讯视频上线,敬请关注)
其他文献
与一般观众提起维克·穆尼斯,你可能会收获一片茫然;跟文青们聊起,或许会支支吾吾一番,他们记得住的也许是维克·穆尼斯创作的一幅《长城》,这件作品在早几年的当代艺术展中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眼前,当然是文献啦,但印象深刻的是,长城被这个艺术家“弄得不像样子”,满眼垃圾。  没错,垃圾是维克·穆尼斯的颜料与画布,他一直以垃圾作为媒介进行创作,前不久,他就尝试了用废弃杂志进行创作,一厚叠过期的时尚杂志,被他
如今的上海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已毋庸置疑地成为中国先进潮流的典范。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等,无一不体现出雄厚的经济实力;徐家汇、淮海路、南京路步行街,处处充满着浓郁的商业氛围;外滩、新天地、多伦路,挥毫书写着多姿的海派文化。然而,对于中国历史影响并不算深远的上海来说,“豫园城隍庙”这块独特的历史文化标志地,必然是上海为数不多的稀有珍宝。  豫园是明朝时期的私人花园,如今,它已经成为到上海
整理/任蕙兰 制图/刘绮黎
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大三男生黄博楷没有想到,自己随手涂鸦的四格漫画,会引发网友的大量转发和改编,莫名其妙地被加上《妈妈再打我一次》的标题。漫画的内容十分简单:学习了一天的女儿因为拒绝和母亲去公园玩,而被扇了一耳光。  黄同学最初的创意不过是调侃家里有个学霸女儿也是件令人伤不起的事情,没想到会激发起网友想象。黄同学小时候的课本,到处可见这样的插图。小女孩面色红润,头上扎两个羊角小辫,是好学生的代表。“
大卫·柯鲁克1910年出生于伦敦,1935年加入英国共产党,曾参加西班牙内战。1938年被共产国际派到中国,先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授课,后前往成都,并结识了他后来的妻子伊莎白。  1947年底,在二战期间曾加入英国皇家空军并在东南亚度过了大部分战时岁月的大卫和妻子一起,离开英国,乘船经由香港、天津,来到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十里店村。在随后的八个月中,他们以英国共产党员和社会人类学家的双重身份,在这个位于太
任正非在给公司的内部邮件中说,华为的接班人除了要具备以前讲过的视野、品格、意志之外,还要具备对价值评价的高瞻远瞩和驾驭商业生态环境的能力等等。他说,这些能力他的家人都不具备,因此,他们永远不会进入接班人序列。至此,全球瞩目的“华为接班人”问题变成了华为转型问题,一代家长即将退出江湖,全球第二大通讯供应商将如何迎战新时代?  华为转制我没有能力置评,我感兴趣的是,作为“全球最具争议的商人”,任正非退
2011年12月25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飞往北京,开始其上任后首次北京之行。此前的12月22日,日本外务省解密一批机密文件,其中之一透露40年前中日关系这样的事实,即在“尼克松冲击”前5个月,时任总理周恩来已将中美關系即将缓和的信息明确告知访华的日本前外长藤山爱一郎。当时,藤山任“恢复日中邦交议员联盟”会长,他在1971年2月23日、3月3日两次与周恩来会谈。这次公布的文件透露,回国后藤山曾对外务
8月19日傍晚,经过30多个小时的空中旅行,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美国飞虎队灵魂人物陈纳德将军的外孙女尼尔·凯乐威女士从美国抵达上海。  尼尔长得与她的外祖父陈纳德将军很相像,面部轮廓相当清晰,也有一个坚毅的下巴,尤其眼睛特别精神,浅蓝色的眼珠反射着天花板上的吊灯,有种晶莹剔透的感觉。  在上海,尼尔参观了四行仓库和淞沪抗战纪念馆,还在华师大二附中给暑假中的学生做了一次关于飞虎队战史的演讲,21日下午她
领导力出了问题,是美国面临的很大问题。  奥巴马的日本之行并不十分愉快,尽管他在钓鱼岛问题上狠狠地帮日本说了一些话,但是日本却并未投桃报李在其寄予厚望的农业谈判上有所让步,这使得奥巴马此行无异于空手而归,还深深冒犯了中国。  奥巴马此行的一系列表态暴露出他谋略不足的弱点,这一点与他非常佩服的前辈小罗斯福总统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非常不明智的做法是在钓鱼岛问题上亲自表态。事实上,如果是为了安抚东京,奥
中国是一个习惯于根据惯例行事的国家。惯例是逢五逢十进行国庆阅兵。然而今年中国政府却决定以阅兵的方式来隆重纪念抗日胜利70周年,并邀请外国领袖和军队来共同参加。这绝对是异乎寻常的。它一方面强烈反映了中国对未来国际关系格局以及中日、中美关系走向的关切和担忧;另一方面则清晰地表明了今天世界总体格局正大致走向一种新的两极化。不管人们愿意与否,冷战结束后20多年的历史证明,人们担心的美国独霸天下的“单极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