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数混传有线电视网络线缆接头工程浅析

来源 :中国数字电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feng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的不断深入,模拟、数字电视混合传输(简称模数混传)网络已成为有线网主流。影响网络传输性能指标的因素除传输设备外。传输线及接头更是不容忽视。
  
  传输线及相关工艺要求
  
  传输线是模数混传有线电视网络的主要传播介质,具有运行环境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等特点。
  
  1、光缆
  目前光缆已成为搭建有线网络主干线的绝对主力军,其敷设与连接均会影响网络质量。
  敷设:干线光缆一般通过敷设管道实施地埋,其施工需注意以下几点:在北方高寒地区敷设管道时,管道应平直且略倾斜,以防止管道进水后结冰膨胀,拉断缆线;在管道中布放光缆时,牵引力应加于加强芯上,且不得超过150Kg,牵引力速度以10m/分钟为宜,一次牵引力直线长度不宜超过1Km;对于进地下管道的架空光缆,应穿沿电杆敷设的钢管,钢管距地面不小于2.5m,埋入地下0.3~0.7m,同杆固定两根以上的钢管须在一侧架设。
  尾缆:尾缆为若干光纤集中在一个外护套里,以便于光缆及室外光接点的连接。工程上的尾缆包括:普通光缆改制式、套穿尾纤式及专用式。第一种价格较低,但硬度太大,熔接时拆卸、安装都较困难,且根部在包装及施工过程中容易断裂;第二种价格中等,可自由增减尾纤,但尾纤在尾缆套内容易滑动,光缆与这种尾缆熔接时在熔接处易出现硬弯和损伤;第三种尾缆非常柔软,便于施工,且整根尾纤间有填充绳紧密填充,在尾缆内不会滑动、不会断裂,可靠性最高,但价格也最高。
  跳线的选择与安装:用于光设备的互联跳线由一根带软塑料套管的光纤及两个加工好的光纤插头组成,选择跳线时,应根据所连接设备的距离及走线路径的长短,预留出能够自然弯曲的适当余量,以防止因跳线紧绷而发生光纤断裂现象。跳线集束绑扎时,宜虚不宜实,只起归拢作用,以防跳线变形损伤光纤。
  
  2 接地线
  在模数混传系统中,接地共有5个作_用:防雷击、防高压、人身和系统防静电、交流声调制干扰克服、空间杂散电磁波对电缆外导体的感应防范。
  但接地也会对系统造成危害,如雷击会造成更多设备的损坏。这是因为,如果系统不接地,雷击时电源线、电缆线电位同时升高,相对电位差不大,对设备影响较小;而系统接地后,雷击时电源线电位升高,电缆线却处于地电位,相对电位差加大,将造成更多设备损坏,尤其是电源。本文主要讨论对设备及信号线接地(信号地)的宏观要求。
  要求1:将信号地与电源地彻底分离(即不使用电源的地线)。得所有带电设备均为地电位,以避免或减轻电缆外导体的50Hz电流,改善信号交流声比。
  要求2:平衡漏电电位。前端两次一点接地,即每个机柜的每台设备(如数字前端的复用器、模拟前端的调制器等)的接地端子直接接在机柜内的大直径公共地线(板、棒、管)上,以平衡每台设备的漏电电位;每个机柜(含其他设备机柜)分别接一根大直径引出线接在机房信号地的汇流排上,以平衡每个机柜的漏电电位。
  
  3 接头工艺要求
  光连接器的选择:对于模数混传有线系统,其反射损耗比纯模拟传输要求要高,对有上行通道的网络,通常要求反射损耗≥60dB。要达到这一指标,只能选择单模光纤端面倾斜8度的APC连接器,否则将导致数字频道MER、BER及模拟频道C/N、C/CTB、C/CSO指标的下降。
  目前工程上使用的光连接器主要有两种结构:螺旋紧固型圆形FC/APC及卡锁紧固的方形SC/APC。从理论上说,后者由于结构相对可靠故障率较低,应优先选用。
  插入损耗是光连接器的重要指标之一,按照加工精度,分为≤0.2dB、≤0.25dB、≤0.3dB 3个档次。笔者建议,前端及干线须选用≤0.2dB规格产品;一般场合(如接近终端的楼栋),可视财力选用≤0.25dB或≤0.3dB规格产品。
  电缆连接器的选择:在模数混传系统中,F型连接器的应用最为广泛,主要分为两大类:卡圈式及冷压式。前者可靠性、屏蔽性能相对较差,后者的理论值相对较高。
  
  9种典型线缆故障分析
  
  在模数混传系统中,线缆多暴露在野外,由于安装条件的不可预知性及使用环境恶劣,因此其故障率远高于设备本身.主要包括:
  
  1 光缆的微弯(小弯)
  理论表明,1550nm光信号微弯损耗较大,因此传输1550nm光信号时。更应注意接续盒、光节点部位的光缆(纤)的盘绕情况。
  
  2 电缆开路
  排除人为因素(剪断电缆),电缆开路现象多发生在接头连接处。理论与实践均表明,电缆开路相当于在开路点的两端(本文设为A、B)串联了一个电容。A、B两端因串联电容c所引入的等效阻抗Xc=I/2~。低频时xc较大,高频时)(c相对较小。对应用户终端,数字频道低端易出现马赛克、静帧或黑场,且上行频段误码严重;模拟频道低端滞后重影严重、FM广播声音发软。如果外导体开路,则同时拌有空间杂散电磁波增大现象。
  3.电缆短路
  排除人为的因素(如大头针穿刺,气枪子弹击中,沿墙敷设时被卡钉短路等),电缆短路现象多发生在与接头连接处。此现象相当于在电缆短路点的两端(本文设为A、B)并联一电感L,A、B两端(内、外导体两端)因并联电感L所引入的等效电抗XL=2fK。低频时XL较小,高频时XL相对较大。造成A点低频信号被旁路,电平下降较多;高频信号分流较小,电平下降相对较少。其对用户端信号的影响与电缆开路相仿。但实验表明,空间杂散电磁波侵入无增大现象。如果短路发生在终端数字机顶盒或电视机引入线端,则会有虚插比实插好的现象发生(多发生在采用IEC169-24插头的情况。此种插头从结构上讲有一定发生短路的几率)。
  
  4 电缆变形
  在模数混传系统中,电缆变形从理论上说无处不在。研究表明,其相当于在电缆负载两端(A、B)并联了一电容c,A、B两端因并联电容c所引入的等效阻抗Xc=1/2~。低频时Xc较大,高频时Xc相对较小,这种现象对用户端的影响并不显著。对数字频道,其高端MER指标略有下降,模拟频道滞后重影现象不显著,实测时,杂散电磁波侵入也无增大现象。
  
  5 电缆进水
  电缆进水是模数混传系统常见问题之一。它主要发生在防护不好的连接处或电缆破损处。实验表明,电缆进水(包括受潮)将使高频损耗增大,因此在施工中应注意如下几点:施工前检查电缆是否破损;室外电缆与设备相连时须由低向高进入,反之须做滴水弯;施工完毕后,应检查电缆连接器的硅橡胶防水圈是否完好,有条件时应在连接部位安装热缩套管。
  
  6 电缆发泡度不均匀
  模数混传系统使用的电缆阻抗为75欧姆,它由电缆的物理介质所决定,介质工艺不良(如电缆内导体的填充物发泡度不对或发泡不均匀)时。将由于电缆阻抗与设备阻抗失配引发电缆陷波。因此在使用新电缆前,应用扫频仪观察电缆的幅频特性,看其有无陷波点。
  
  7 短电缆效应
  研究表明,当电缆与设备的阻抗匹配不良时,较短电缆在特定条件下将发生相当于开路或短路的故障现象,即短电缆效应。解决上述问题最好的办法当然是使用达标的线缆、器材、设备并连接完好,使阻抗匹配。但在工程上要100%做到这点很难,一个较为可行的办法为在模数混传系统中避开产生短电缆效应的用户线长度。
  
  8 光连接器接触不良
  在模数混传的有线电视系统中,光连接器接触不良,将使C/N、C/CSO指标大幅度降低,用OTDR测试光信号可见有突变台阶。
  
  9 电缆攫头接触不良
  研究表明,电缆接头接触不良相当于在接头与插座之间(A、B之间)串联一电路L。A、B两端因串联电感L所引入的感抗xL=2wfL。低频时,xt较小;高频时,x。较大。此现象对数字电视低端频道影响明显,MER和BER指标下降较多,但模拟频道滞后重形现象不显著,如果外导体接触不良,还会伴有空间杂散电磁波增大的现象。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分离式环形连续缝合行胰肠黏膜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14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76例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43例采用分离式环形连续缝合行胰肠黏膜吻合者作为研究组,33例采用端端套入捆绑式胰肠吻合方式者作为对照组。均采用Child消化道重建方式,术后胰瘘的诊断参照国际胰瘘研究小组(ISGPF)的诊断与分级标准。分
目的探讨Latexin(Lxn)基因对CD133+MIAPaca-2胰腺癌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磁珠分选法从MIAPaca-2胰腺癌细胞株中分选出CD133+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观察其形态变化及种植到裸鼠皮下后的成瘤能力。采用脂质体法将不同浓度的插入Lxn基因(1、3、5 μg)的质粒转染CD133+ MIAPaca-2胰腺癌细胞。应用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的癌细胞Lxn mRN
提出了一种视觉意义上快速植物三维重建方法,近似重构一株视觉上"相似植物".该方法利用已有的植物结构信息,基于图像分割和三维重构技术,获取植物轮廓从而重构植物的骨架;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