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课一得有效实施策略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j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一得这一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学会取舍,勇于“有所不为”。一堂课一定要根据学情圈定重点,并紧紧围绕重点去展开教学,切不可太贪心。在新课程改革追求教学实效性的大背景下,“一课一得”的有效实施其现实意义不可低估。下面以苏教版八(上)课文为例,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谈“一课一得”有效实施的几种策略。
   一.删改法赏语言运用之妙
   像《背影》这样的名篇,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很多,教师完全可以借用删改法培养学生赏析语言运用的能力。学习这篇课文时,笔者把教学目标仅仅设定为“品精确词语,悟父子深情”。
   课堂上笔者先教学生用删改法品味语言。所谓删改法,顾名思义,“删”就是删除掉;“改”,就是更改。以《背影》中的一段为例做阐释。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学习本文时笔者把原文改为:
   我看见他戴着布小帽,穿着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抓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移;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笔者删、改了四处:第一、二处分别把“黑”和“蹒跚地”删除了;第三、四处分别把“攀”改为“抓”,把“缩”改为“移”。
   通过比较,学生认识到:“黑”字写出了小帽的颜色,“黑”给人以沉重的感觉,与前文祖母去世及家庭惨淡的气氛相吻合,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蹒跚地”写出父亲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可從中感受到父亲的年迈、体弱、肥胖及走路的艰难,使读者体悟到父爱。“攀”是抓着东西往上爬,可以看出月台的高,爬月台时的吃力,“抓”没有向上爬的意思,用在这里不恰当。“缩”字描写父亲爬月台时双脚无处可蹬,用力向上收的动作,父亲年老体弱,爬月台很艰难,突出父亲对儿子的爱,而“移”字只写出了脚的移动,读不出“缩”字丰富的内涵。
   在学生明白了何谓“删改法”后,再请学生从文中任选一处,用“删”或“改”的方法进行赏析。
   课堂上学生借助“删”或“改”的方法,发现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再三嘱咐茶房”“颇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赶紧去搀他”“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等许多词语的准确之处,通过比较辨析,学生真切感悟到了父子的深情。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这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的一句话。那么我们学习像《背影》这样的经典名篇,可以尝试借助删改法培养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确实做到“一课一得”。
   二.朗读法悟内涵表达之切
   苏教版八(上)的《七律·长征》《幽静悲剧》《我的母亲》等课文,完全可以用好这些“例子”,还时间于朗读,彻底处理为美读课,用朗读法培养学生领悟文本语言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比如《七律·长征》,笔者制定的教学目标为:“读重音,悟情感。”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反复朗读,仔细揣摩,学生们把重音基本确定为: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然后笔者让学生解说自己重读的原因,正是在朗读中学生逐步领悟了红军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课堂上没有教师的解说、分析,有的只是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和重读原因的解说,实现了赏笔入耳的理想教学。
   季羡林的《幽静悲剧》,值得品味的地方实在太多。考虑到作者感情的真挚、语言的优美、心情的多种变化等特点,笔者最近一次讲《幽静悲剧》时,大胆地为教学瘦身,核心的教学目标为:揣摩作者的心情,把握语速、语调,准确传递情感。
   对于写幽径美景的文字:
   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实有曲径通幽之趣。……林中小鸟,枝头鸣蝉,仿佛互相应答。秋天,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
   学生觉得应读得轻柔、舒缓,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而写夏天荷塘的文字“此时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仿佛从地下深处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上,欲与天公试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这样的文字,学生觉得应该读出昂扬和力量,语速可加快。
   对于这棵古藤萝“盘曲而上”之形,“蓦地”扑鼻之香,“万绿丛中一点红”之色及“袭入耳内”的蜜蜂声等有形有色,可观可闻可嗅的具体描写,学生通过揣摩觉得语速应较慢,读出陶醉、惬意之感,让藤萝形象立体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最难把握的是写藤萝悲剧部分的文字。笔者让学生分小组朗读、讨论。在学生充分酝酿后学生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对于描写“今年春天”所见的吓人景象古藤“成了吊死鬼”,而尚未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这些文段,学生的语调由高变低,语速由快变慢,依次读出无比震惊、害怕和痛心。
   对于“非走不行的时候”,“我就紧闭双眼,疾趋而过”的景象、渲染“我简直是悲哀至极”的心情及“我隐约听到”的“古藤的哭泣声”等文段,学生读时语速较慢,读得哀婉、舒缓、低沉,而对于古藤二三百年来“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只是“为人间增添美丽”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孤立无助,只有哭泣,哭泣等议论句,学生的语速加快了许多,读得非常激昂和悲愤,读出了作者对愚氓的痛恨。而对“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等句子,学生读得坚定,语速较快,语调高昂,读出了作者对矢志维护真、善、美的执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规定了对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方面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像《幽静悲剧》这样难以理解的文章,学生在朗读——体悟——交流——再朗读中,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朗读法的运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训练法促实际运用之能
   学生对教材中许多课文主题的理解基本没有障碍,完全可以将其作为学生语文技能训练的素材。执教《苏州园林》,笔者摒弃了传统的教法,教学目标的核心定为“提取全文信息,用准确的语言缩写文章”。
   在学生自己圈划、提取完相关信息后,笔者请同学们讨论,大家的表达虽不完全相同,但“苏州园林”的“标本”和“鉴赏”价值;“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绝不讲究对称;“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追求艺术性;“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注重画意;“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追求景致之深;角落注意图画美;门窗讲究图案美;注重色彩美等重要信息都被大家筛选了出来。这样经过学生的信息提取,一篇1500多字说明文,改写成了一段200多字的说明文字,不但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的技能,而且说明文要抓事物特征,语言力求准确的两大文体特点也得以训练。
   《始终眷恋着祖国》也适合缩写训练,而《美丽的西双版纳》,笔者将其作为训练学生写导游词的素材,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四.积累法催知能转换之技
   教材中的大部分文章都值得学生积累運用。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常常较多地着力于重点词语的咀嚼和人物形象的分析,其他方面的语言训练相对薄弱。
   其实,语言积累的途径很多,可以积累词语、句式,可以训练语言表达,可以仿写学用,可以补说续写等,这样强化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自然可以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如《草》一课,笔者的教学目标是“积累词语、想象情境”,核心是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四字雅词并灵活运用。而《枣核》的教学目标为“仿雅句、背雅段”,核心是提取灵活的句式让学生朗读,仿说仿写。比如:
   (1)……和……都……,……也都……,可是……
   (2)想……,想……,一过……,就想……
   (3)改了……,不等于……,而且……
   而《阿里山纪行》,笔者的教学目标是“积累生动语句,创造性地描摹你眼中的阿里山”。课堂上放手让每个学生去圈划词句,组织语言,短短一节课,一篇篇学生眼中的“阿里山”优美生动,连他们自己都惊叹自己语言的娴熟,模仿给学生增添了表达的欲望和信心,较教师的分析、讲解,达到的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如《老山界》,笔者的教学目标是“学习以声写静,调动多种感觉器官立体描写景物的方法”。课堂上笔者先请学生找出文中采用这一写法的段落,然后加以品析,最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写一段文字,尝试调动多种感官,达到以声写静的效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据此,笔者探索出的“训练法促实际运用之能”和“积累法催知能转换之技”策略,正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较为有效的实施策略。
   “一课一得”是语文教学的一门艺术,正是由于语文文本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为“一课一得”的有效实施拓宽了空间。而课堂时间的有限,促使我们浓缩教学目标,学会取舍,勇于“有所不为”,以实现教学内容和形式的“简化”,真正实现“一课一得”。
   胡春燕,语文教师,现居江苏苏州。
其他文献
在中学生的心理咨询中,经常有同学问:“父母和老师总是对我们说,要专心读书,过早与异性交往会分散学习的精力;他们动不动就说我们早恋,会影响学习。我们天天在一个教室里上
摄影术诞生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了,可以说,我们已经大步走进了数码摄影新时代,传统相机和耗材在市场上日渐消退,各种先进的数码相机一代接一代琳琅满目,这是科学进步推动社会发展使然。为了适应时代的潮流,学习和掌握数码摄影的知识和技术是非常必要的。从本期开始,着重讲述数码摄影常识。    一、数码摄影的基本原理    数码相机和传统相机具有相同的工作原理,既两者都是通过客观景物反射的光线使感光材料发生变化
用摄影的方式定格某个瞬间,来记录社会生活的片段,实际就是记录人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的生活状态。一些平凡而真实的东西也许不美,但能触动我们灵魂的,我们也将记录它们,把人
事理说明文单元在学生看来是很枯燥的,学生觉得老师要讲授的他们都已经懂得了,无非是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但其实学生只是对说明文阅读答题套路比较熟悉,而对于
在现实生活中,女推销员的货物倍受男采购员的青睐,男歌唱家的歌声更受女听众欢迎;大中学校班级活动没有异性参加缺少生气;办公室只有同性则气氛沉闷……这类现象,心理学上称
生活中这样的事也许难免:父母因误解而过分指责你;配偶不够忠诚;上司对你不公;小人暗箭伤你;朋友反目为仇;那些与我们亲近或不亲近、朝夕相处或萍水相逢的人都可能因为这样
《导游实务》课程是高职旅游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实用性课程,本文提出了当前《导游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从教材选择、师资队伍建设、改革课
工业设计教育的革新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本文试图在国内2所兄弟院校多次设计教学交流的实践基础上,综合2所院校的教学资源,寻求和发展一种全新的设计教育模式,即校际设
视频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要求广大教师充分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的要求,而视频资源的推广应用改变了传统初中生物教学理念及模式。本
有人说,结婚是爱情的坟墓。此话虽然有点言过其实,但也并非全无道理。然而,更有许多夫妇,婚后感情与日俱增,两情愉悦,恩爱有加,爱情之花常开不败。究其原委,全在于夫妻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