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代理成本对上市公司选择外部独立审计机构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选择2008年北京地区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在将公司规模和赢利能力作为控制变量的前提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上市公司选择高质量审计机构的倾向不明显,董事会规模与选择高质量的审计机构显著负相关,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比例与选择高质量的审计机构显著正相关,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越高则更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审计机构。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财务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审计师选择
[中图分类号]F2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18-0068-03
我国的上市公司大多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与欧美国家相比较,具有股权集中度高等特点。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大型国企较多,其作为大型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缩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于此,本文试通过北京地区上市公司2008年的数据,研究其审计机构选择问题,以得出相关结论,为我国企业更好的加强经营管理、降低代理成本提出合理建议。
1 研究假设
(1) 股权结构。一般认为,股权集中程度越高,大股东通过控制企业为自身谋取额外利益的可能性就越大,外部环境希望通过高质量的独立审计来缓解代理冲突。同时,大股东的逆向选择动机会倾向于选择小规模的事务所。但从我国情况看,国有股“一股独大”的情况仍然存在,更多的企业希望选择高质量的审计机构来传达信号,进而达到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初衷。由此,提出假设1:
H1:股权集中度越高越倾向于聘请高质量的独立审计师。
(2) 董事长与CEO是否由同一人任职。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的关系也体现了董事会的独立性。委托代理理论认为,董事长作为董事会的代表,与CEO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如果董事长与CEO两职合一,则很难在执行董事长职能的时候完全撇开私利。由此,提出假设2:
H2:董事长与CEO完全分离的上市公司倾向于聘请高质量的独立审计师。
(3) 独立董事数量。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比重越大,就越容易对内部人形成制衡,从而在审计师选择等问题上对内部人形成监督和约束,因此,董事会独立性强的公司更容易聘请高质量的审计师进行审计。因此,提出假设3:
H3:董事会中独立董事占董事会人数比例越多越倾向于聘请高质量的独立审计师。
(4) 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人数越多、规模越大,董事会成员往往产生依赖感,勤勉责任就越差,越有可能被管理层“俘获”而失去其独立性。因此,提出假设4:
H4:董事会规模越大越不可能聘请高质量的外部审计。
(5) 负债水平。债权人是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其利益应该在治理机制中得到体现。但目前已有的研究表明,在东亚各国,债权人的利益往往被忽视,缺乏保护债权人的治理机制。而我国上市公司在选择独立审计的时候是否考虑债权人因素尚无定论。因此,提出假设5:
H5:公司的财务杠杆与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正相关。
(6)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中都明确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均应在董事会下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因此,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已不再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独立性的标志,本文也不再将其列为假设范围进行验证。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2008年注册地在北京的上市公司所发布的年度报告为选样窗口,通过与国泰安CSMAR数据库相关数据的对接以及年报手工查询对缺失的数据进行补齐。由于金融保险业所采用的核算方法和评价体系与一般企业不同,为了保证本研究的可比性,排除极端值的干扰,剔除了金融保险类企业8家,2008年分别选取了北京地区的102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全文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和Excel2007处理。
2.2 变量的选择
2.2.1 被解释变量
本研究(详细分类见表1)根据规模模型和声誉模型以及国内权威评审机构的结果。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依据国际惯例,从1999年开始开展会计师事务所前百强排行榜。这项评价主要是源于“对事务所年总收入、注册会计师人数、培训完成率、行业领军人才后备人选人数、处罚和惩戒情况、分所数量和从业人员人数等综合评价”,有较强的代表性。所以本研究在选取独立审计机构的评价变量时,将2008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百家排行作为主要参考依据。

2.2.2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
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定义见表2:

2.3 模型设计
由于基于国际“四大”分类的事务所类型Big4是二元选择变量,而解释变量中既有哑变量又有连续变量,所以本文对基于国际“四大”分类的研究采用二项Logistic模型来检验上市公司对审计机构选择的影响。
logistic Big4=β0+β1BOTH+β2ND+β3BOARD+β4DR+β5DIF+β6ROE+β7SIZE+ε
3 实证检验
3.1 单变量分析
通过相关性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并通过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来排除数据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在2008年的各变量相关性检验中,董事会规模BOARD和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兼职BOTH仍在1%水平显著负相关,并同时表现出与ROE的高度负相关;且公司规模SIZE与资本结构DR、股权集中程度DIF仍在1%置信区间显著相关,连续两年的数据都高度相关,偶然发生的可能性较小。但为什么规模越大的企业其股权集中度就越高呢?这主要和中国上市公司的特点有关,我国的大部分A股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而来,特别是在北京地区,大型国企云集,这一特点体现更为明显。
3.2 多变量分析
3.2.1 二項Logistic回归
通过单变量相关性检验,可以发现董事会规模BOARD及公司规模SIZE与其他变量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在使用上述Logistic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前,需要考虑多重共线的问题,通过回归模型检验容忍度,可以发现,容忍度均大于0.20,方差的膨胀因子VIF均接近于1,因此认为,变量间的共线性并不严重。
将2008年以国际“四大”为分类的所有变量强行进入Logistic回归后,反复调整进入模型的自变量后,发现在剔除了资本结构(DR)后的回归模型拟合度较高,且预测值准确,但模型所包括的结果中有三个变量在10%水平上是不显著统计量,但考虑到上述因素,故将其保留在2008年的回归方程中:
Logistic Big42=I29.400I0.806BOTH+0.114NDI1.708BOARD+0.082DIFI0.007ROE+1.053SIZE
从Logistic回归结果中发现,股权集中度(DIF)系数为正,在5%水平上显著,接受了假设1,说明股权集中度越高越有动力聘请高质量的外部独立审计;公司规模(SIZE)系数为正,且在1%水平显著,再次验证了大规模的公司更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外部审计;赢利能力(ROE)系数为负,在5%水平显著,与预期结果不一致,但是其系数趋近于0,并不能说明赢利能力越差的公司越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审计。
3.2.2 多项Logistic回归
如果只将高质量的事务所分为国际“四大”和非国际“四大”,对于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非国际“四大”的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也存在较大差异,如果一概而论,使得研究结果缺乏针对性,所以本文在研究中考虑将因变量细化分类,对上市公司选择审计机构的问题进一步研究。
而2008年上市公司的数据在进行多项Logistic回归之后,除了董事长是否兼任总经理的情况之外,其他变量在10%的水平都表现出了显著性,模型的拟合度良好,所以接受该模型作为2008年北京地区上市公司给予国内排名的Logistic回归模型。
对于2008年的数据Logistic的多项回归模型和上述二项回归模型中的变量有一点差异,在二项回归中验证了的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假设,在多项回归中并没有得到进一步验证,而资本结构对于选择外部独立审计影响的假设和上述二项回归结果不完全一致,故认为资本结构与选择事务所之间并没有一致性变化;而赢利能力(ROE)的显著性水平一般,而且模型中的变量系数仍趋近于0,不能说明其与选择外部独立审计之间的相关方向,为了提高模型的拟合度,故仍将其保留在模型中。
4 结论及对策建议
4.1 结 论
外部独立审计是生成高质量财务报告的一项重要制度保证。国外的实证研究已经表明,公司治理水平的高低对公司选择会计师事务所的类型具有重大影响。本文以2007年、2008年北京地区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公司治理的特征对上市公司选择会计师事务所类型的影响。研究发现:
(1) 在研究期间内,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公司聘请高质量会计师事务所的倾向不明显,难以降低由于大股东控制所带来的代理成本;
(2) 董事会的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应当在保证公司各项工作有效运转的同时精简董事会规模,并防止大部分董事由管理层担任而产生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3) 独立董事发挥了积极作用,公司的独立董事可以加强董事会的相对独立性,更有可能聘请高质量的独立审计以降低董事会被管理层“俘获”所造成的高代理成本;
(4) 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中小股东容易产生搭便车的动机,因为此时监督成为一种公共产品,仅持有少量股份的股东不愿意承担高昂的监督成本来对管理层进行监督,因而更容易产生代理问题,所以较高的股权集中程度对于降低代理成本是有一定益处的;
(5) 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聘请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6) 公司的负债水平与选择高质量的审计机构之间没有发现明显相关性,进一步证明已有的研究结果,在北京地区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中缺乏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上述结论表明,公司内部的代理成本产生高质量审计需求,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提高独立审计质量。
4.2 对策及建议
就北京地区上市公司的现状而言,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一股独大”问题尚存一定困难,较为现实的对策是国家监管部门应积极推动董事会制度的改革。
(1) 针对大股东和内部人控制的问题,上市公司应考虑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如适当限制董事长兼任总经理,提高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控制董事会规模等措施,以降低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成本;
(2) 对于独立董事“不独立”问题,应从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选聘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公司组织结构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改进,使独立董事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应加强对高负债率公司的监管,以防止其通过聘请质量较低的会计师事务所来进行意见购买而损害债权人、小股东利益的情况。我国较欧美国家的公司而言,债权人在上市公司选择外部独立审计中发挥的作用较小,在一定程度也增加了上市公司债权人的风险。因此,可以考虑增强债权人在上市公司选择独立审计过程中的作用。
4.3 本文的局限性
本文的不足在于:①由于资料有限,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质量评价的变量选择不够直接,仅基于规模和声誉模型,没有考虑现实中上市公司选择会计师事务所的其他特殊需求;②没有考虑上市公司选择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用因素;③没有考虑董事会人员变动对研究的影响。对于以上不足,将在后续研究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黄友,梁贝.从公司治理结构看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权的现实选择[J].四川财政,2003(12):20-22.
[2]李明辉.代理成本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基于中国IPO公司的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1):63-69.
[3]毛利娟.董事会的特征与会计事务所的选择——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数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1):63-69.
[4]李明輝,刘笑霞.董事会特征与审计师选择——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2—2003年数据的研究[J].审计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30(6):104-112.
[5]车宣呈.独立审计师选择与公司治理特征研究——给予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7(2):61-68.
[6]孙铮,于旭辉.分权与会计师事务所选择——来自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审计研究,2007(6):52-58.
[7]娄权.股权结构、治理结构与审计师选聘——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实证考察[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6):6-8.
[8]陈靖,余春江.审计师选择的协同效应与范围经济假说——基于我国跨市场上市公司审计师选择行为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12):133-140.
[9]王鹏,周黎安.中国上市公司外部审计的选择及其治理效应[J].中国会计评论,2006(12):321-344.
[中图分类号]F2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18-0068-03
我国的上市公司大多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与欧美国家相比较,具有股权集中度高等特点。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大型国企较多,其作为大型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缩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于此,本文试通过北京地区上市公司2008年的数据,研究其审计机构选择问题,以得出相关结论,为我国企业更好的加强经营管理、降低代理成本提出合理建议。
1 研究假设
(1) 股权结构。一般认为,股权集中程度越高,大股东通过控制企业为自身谋取额外利益的可能性就越大,外部环境希望通过高质量的独立审计来缓解代理冲突。同时,大股东的逆向选择动机会倾向于选择小规模的事务所。但从我国情况看,国有股“一股独大”的情况仍然存在,更多的企业希望选择高质量的审计机构来传达信号,进而达到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初衷。由此,提出假设1:
H1:股权集中度越高越倾向于聘请高质量的独立审计师。
(2) 董事长与CEO是否由同一人任职。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的关系也体现了董事会的独立性。委托代理理论认为,董事长作为董事会的代表,与CEO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如果董事长与CEO两职合一,则很难在执行董事长职能的时候完全撇开私利。由此,提出假设2:
H2:董事长与CEO完全分离的上市公司倾向于聘请高质量的独立审计师。
(3) 独立董事数量。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比重越大,就越容易对内部人形成制衡,从而在审计师选择等问题上对内部人形成监督和约束,因此,董事会独立性强的公司更容易聘请高质量的审计师进行审计。因此,提出假设3:
H3:董事会中独立董事占董事会人数比例越多越倾向于聘请高质量的独立审计师。
(4) 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人数越多、规模越大,董事会成员往往产生依赖感,勤勉责任就越差,越有可能被管理层“俘获”而失去其独立性。因此,提出假设4:
H4:董事会规模越大越不可能聘请高质量的外部审计。
(5) 负债水平。债权人是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其利益应该在治理机制中得到体现。但目前已有的研究表明,在东亚各国,债权人的利益往往被忽视,缺乏保护债权人的治理机制。而我国上市公司在选择独立审计的时候是否考虑债权人因素尚无定论。因此,提出假设5:
H5:公司的财务杠杆与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正相关。
(6)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中都明确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均应在董事会下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因此,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已不再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独立性的标志,本文也不再将其列为假设范围进行验证。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2008年注册地在北京的上市公司所发布的年度报告为选样窗口,通过与国泰安CSMAR数据库相关数据的对接以及年报手工查询对缺失的数据进行补齐。由于金融保险业所采用的核算方法和评价体系与一般企业不同,为了保证本研究的可比性,排除极端值的干扰,剔除了金融保险类企业8家,2008年分别选取了北京地区的102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全文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和Excel2007处理。
2.2 变量的选择
2.2.1 被解释变量
本研究(详细分类见表1)根据规模模型和声誉模型以及国内权威评审机构的结果。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依据国际惯例,从1999年开始开展会计师事务所前百强排行榜。这项评价主要是源于“对事务所年总收入、注册会计师人数、培训完成率、行业领军人才后备人选人数、处罚和惩戒情况、分所数量和从业人员人数等综合评价”,有较强的代表性。所以本研究在选取独立审计机构的评价变量时,将2008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百家排行作为主要参考依据。

2.2.2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
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定义见表2:

2.3 模型设计
由于基于国际“四大”分类的事务所类型Big4是二元选择变量,而解释变量中既有哑变量又有连续变量,所以本文对基于国际“四大”分类的研究采用二项Logistic模型来检验上市公司对审计机构选择的影响。
logistic Big4=β0+β1BOTH+β2ND+β3BOARD+β4DR+β5DIF+β6ROE+β7SIZE+ε
3 实证检验
3.1 单变量分析
通过相关性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并通过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来排除数据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在2008年的各变量相关性检验中,董事会规模BOARD和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兼职BOTH仍在1%水平显著负相关,并同时表现出与ROE的高度负相关;且公司规模SIZE与资本结构DR、股权集中程度DIF仍在1%置信区间显著相关,连续两年的数据都高度相关,偶然发生的可能性较小。但为什么规模越大的企业其股权集中度就越高呢?这主要和中国上市公司的特点有关,我国的大部分A股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而来,特别是在北京地区,大型国企云集,这一特点体现更为明显。
3.2 多变量分析
3.2.1 二項Logistic回归
通过单变量相关性检验,可以发现董事会规模BOARD及公司规模SIZE与其他变量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在使用上述Logistic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前,需要考虑多重共线的问题,通过回归模型检验容忍度,可以发现,容忍度均大于0.20,方差的膨胀因子VIF均接近于1,因此认为,变量间的共线性并不严重。
将2008年以国际“四大”为分类的所有变量强行进入Logistic回归后,反复调整进入模型的自变量后,发现在剔除了资本结构(DR)后的回归模型拟合度较高,且预测值准确,但模型所包括的结果中有三个变量在10%水平上是不显著统计量,但考虑到上述因素,故将其保留在2008年的回归方程中:
Logistic Big42=I29.400I0.806BOTH+0.114NDI1.708BOARD+0.082DIFI0.007ROE+1.053SIZE
从Logistic回归结果中发现,股权集中度(DIF)系数为正,在5%水平上显著,接受了假设1,说明股权集中度越高越有动力聘请高质量的外部独立审计;公司规模(SIZE)系数为正,且在1%水平显著,再次验证了大规模的公司更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外部审计;赢利能力(ROE)系数为负,在5%水平显著,与预期结果不一致,但是其系数趋近于0,并不能说明赢利能力越差的公司越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审计。
3.2.2 多项Logistic回归
如果只将高质量的事务所分为国际“四大”和非国际“四大”,对于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非国际“四大”的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也存在较大差异,如果一概而论,使得研究结果缺乏针对性,所以本文在研究中考虑将因变量细化分类,对上市公司选择审计机构的问题进一步研究。
而2008年上市公司的数据在进行多项Logistic回归之后,除了董事长是否兼任总经理的情况之外,其他变量在10%的水平都表现出了显著性,模型的拟合度良好,所以接受该模型作为2008年北京地区上市公司给予国内排名的Logistic回归模型。
对于2008年的数据Logistic的多项回归模型和上述二项回归模型中的变量有一点差异,在二项回归中验证了的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假设,在多项回归中并没有得到进一步验证,而资本结构对于选择外部独立审计影响的假设和上述二项回归结果不完全一致,故认为资本结构与选择事务所之间并没有一致性变化;而赢利能力(ROE)的显著性水平一般,而且模型中的变量系数仍趋近于0,不能说明其与选择外部独立审计之间的相关方向,为了提高模型的拟合度,故仍将其保留在模型中。
4 结论及对策建议
4.1 结 论
外部独立审计是生成高质量财务报告的一项重要制度保证。国外的实证研究已经表明,公司治理水平的高低对公司选择会计师事务所的类型具有重大影响。本文以2007年、2008年北京地区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公司治理的特征对上市公司选择会计师事务所类型的影响。研究发现:
(1) 在研究期间内,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公司聘请高质量会计师事务所的倾向不明显,难以降低由于大股东控制所带来的代理成本;
(2) 董事会的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应当在保证公司各项工作有效运转的同时精简董事会规模,并防止大部分董事由管理层担任而产生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3) 独立董事发挥了积极作用,公司的独立董事可以加强董事会的相对独立性,更有可能聘请高质量的独立审计以降低董事会被管理层“俘获”所造成的高代理成本;
(4) 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中小股东容易产生搭便车的动机,因为此时监督成为一种公共产品,仅持有少量股份的股东不愿意承担高昂的监督成本来对管理层进行监督,因而更容易产生代理问题,所以较高的股权集中程度对于降低代理成本是有一定益处的;
(5) 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聘请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6) 公司的负债水平与选择高质量的审计机构之间没有发现明显相关性,进一步证明已有的研究结果,在北京地区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中缺乏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上述结论表明,公司内部的代理成本产生高质量审计需求,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提高独立审计质量。
4.2 对策及建议
就北京地区上市公司的现状而言,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一股独大”问题尚存一定困难,较为现实的对策是国家监管部门应积极推动董事会制度的改革。
(1) 针对大股东和内部人控制的问题,上市公司应考虑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如适当限制董事长兼任总经理,提高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控制董事会规模等措施,以降低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成本;
(2) 对于独立董事“不独立”问题,应从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选聘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公司组织结构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改进,使独立董事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应加强对高负债率公司的监管,以防止其通过聘请质量较低的会计师事务所来进行意见购买而损害债权人、小股东利益的情况。我国较欧美国家的公司而言,债权人在上市公司选择外部独立审计中发挥的作用较小,在一定程度也增加了上市公司债权人的风险。因此,可以考虑增强债权人在上市公司选择独立审计过程中的作用。
4.3 本文的局限性
本文的不足在于:①由于资料有限,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质量评价的变量选择不够直接,仅基于规模和声誉模型,没有考虑现实中上市公司选择会计师事务所的其他特殊需求;②没有考虑上市公司选择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用因素;③没有考虑董事会人员变动对研究的影响。对于以上不足,将在后续研究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黄友,梁贝.从公司治理结构看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权的现实选择[J].四川财政,2003(12):20-22.
[2]李明辉.代理成本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基于中国IPO公司的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1):63-69.
[3]毛利娟.董事会的特征与会计事务所的选择——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数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1):63-69.
[4]李明輝,刘笑霞.董事会特征与审计师选择——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2—2003年数据的研究[J].审计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30(6):104-112.
[5]车宣呈.独立审计师选择与公司治理特征研究——给予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7(2):61-68.
[6]孙铮,于旭辉.分权与会计师事务所选择——来自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审计研究,2007(6):52-58.
[7]娄权.股权结构、治理结构与审计师选聘——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实证考察[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6):6-8.
[8]陈靖,余春江.审计师选择的协同效应与范围经济假说——基于我国跨市场上市公司审计师选择行为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12):133-140.
[9]王鹏,周黎安.中国上市公司外部审计的选择及其治理效应[J].中国会计评论,2006(12):32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