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背景: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走进城市务工就业,他们的子女也跟随父母进城生活和求学。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外来民工子女是一群敏感而易受伤害的孩子。现实社会的城乡经济差距、教育差距、文明差距,导致了烙在孩子心灵深处的心理障碍,他们中有些人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自卑、自暴自弃、自我封闭、性格孤僻等。但是,他们也有自强不息、孝顺长辈、动手能力强等许多优点。解决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问题成为不少班主任迫切而重要的工作之一。
教育目标:
1 关注民工子女的精神家园,让他们走出自卑,敞开封闭的内心,树立自信;
2 搭建本地学生和民工子女之间心灵的桥梁,促使双方互相理解,互相学习,和谐发展,共同进步,用真诚的心和对方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
活动过程:
环节一:热身活动,导入主题
1 我是谁
邀请来自四川、广西、云南、内蒙古、甘肃、安徽、湖北、湖南八个省区的八位同学用自己特有的家乡话做个人简介。
2 夸夸咱家乡
邀请来自湖北、重庆、黑龙江、河南的四位同学用家乡话介绍自己家乡秀美的山水和独有的风土人情。
3 一语点睛
班主任:我们班38个孩子,来自祖国19个省区,最北的来自莽莽林海黑龙江,最西的来自千里戈壁新疆,最南的来自天涯海角海南,我们这次的主题班会其实就是一次浓缩版的全国性的主题班会,因为,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今天,我们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了一起,我们应为这难得的相聚而高兴,同时,我们也要在未来的三年,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在同一片蓝天下,让我们一起展翅飞翔!
环节二:才艺展示,树立自信
1 李敏(陕西)
民歌《信天游》
2 李菲(黑龙江)单口相声
3 刘天华(安徽)花鼓调《小放牛》
环节三:欣赏对方,互抒心声
主持人:我们班的同学不但多才多艺,而且还懂得孝顺父母、热爱劳动,他们柔弱的双肩,不仅仅要挑起学习的重担,还要挑起家庭劳动的重担。下面,请看前几天我们专门为李艳同学录制的资料片《回家后的我》。
播放《回家后的我》,画面展示李艳同学回家后做饭、扫地、洗衣服的场景。特写镜头:李艳额头流出的汗水,李艳家简陋的灶台、饭桌,热气腾腾而简单的饭菜,李艳父母欣慰的神情。
看完录像片后,让大家自由选择对李艳同学说几句话,表达心情。
环节四:心与心相连、手与手相印。
主持人:当我们的心走在一起,我们才能感受到彼此心跳的声音;
当我们的心走到一起,我们就能听见对方心灵的呼唤!
我们随着心灵的共鸣而舞蹈,我们随着心灵的呼唤而奋进!
让我们携起手来,无论本地还是外地,我们都属于一个集体——初一(3)班,我们都有一个名字——中国娃!
下面,请听王菲等人的集体诗朗诵——《心里话》:
要问我是谁
过去我总不愿回答
因为我怕
我怕被城里的孩子笑话
我们的校园很小
放不下一个鞍马
我们的教室简陋
还经常搬家
我们的教室很暗
灯光只有几瓦
我们的桌椅很旧
坐上去吱吱哑哑
但是我们的作业工整
我们的成绩不差
要问我此刻最想说什么
我爱我的妈妈,我爱我的爸爸
因为——
是妈妈把城市的马路越扫越宽
因为——
是爸爸建起了新世纪的高楼大厦
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
老师把它谱成了曲
同学把它画成了画
作文课上,我们写下了这样的话
别人和我比父母
我和别人比明天
打工子弟和城里的小朋友一样
都是中国的娃
更是祖国的花
主持人:朴实的语言、朴素的校服、真诚的眼神、真挚的感情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唤起了我们心灵的共鸣,手与手相牵,心与心相近。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卡,写下你的“心卡心语”。
本地学生和民工子女之间互换“心卡心语”,表达对同学的祝福。
环节五:真情互动、相携共进
主持人:短暂的帮助只是同情,我们不需要同情;日久才能见真心,我们需要真诚。所以,我们班成立了“伙伴帮助列车”。列车长是班主任老师,下面举行“伙伴帮助列车”发车仪式。
“伙伴帮助列车”:外来民工子女根据自己的特长,与本地学生结成帮教小组,或倾听各自的烦恼,共同协商对策;或耐心讲解,帮助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主持人: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站起来,手牵着手,一起演唱《我的未来不是梦》。
班主任:我的未来不是梦,因为,我有你们这一班拥有真情、互相帮助的好学生;大家的未来不是梦,因为,今天的主题班会让我从我们班外来学生的身上,感受到了什么叫坚韧和顽强,什么是勤奋和淳朴。是的,我们从我们所有外来学生的身上,看见了许多闪光的东西,它将永远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我们的未来不是梦,从我们牵着的手,欢笑着的脸上,我们知道了理解、和谐和奋进的含义!
手与手相连,心与心共舞,让我们把“关爱、理解、奋进”的精神内核融入我们初一(3)班每一位同学的心灵深处,创造出属于我们的人生的精彩!
课后反思:
这节班会课侧重从呵护外来民工子女心灵的角度,解决他们自卑、自我封闭和孤独感等一些突出的心理问题入手来设计,也兼顾到了外来务工子女在新集体中的融入问题。
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关心中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从幼苗长成参天大树,成为社会需要的、能够真诚关心自我和他人的一代接班人,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与责任,进而热爱自我、热爱周围的人与事物,享受和谐幸福的人生。外来民工子弟由于其特殊性,更需要教师的关心。希望教师关注这样一个群体,给予他们更多关心,在同一片蓝天下,让所有学生一起健康成长!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走进城市务工就业,他们的子女也跟随父母进城生活和求学。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外来民工子女是一群敏感而易受伤害的孩子。现实社会的城乡经济差距、教育差距、文明差距,导致了烙在孩子心灵深处的心理障碍,他们中有些人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自卑、自暴自弃、自我封闭、性格孤僻等。但是,他们也有自强不息、孝顺长辈、动手能力强等许多优点。解决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问题成为不少班主任迫切而重要的工作之一。
教育目标:
1 关注民工子女的精神家园,让他们走出自卑,敞开封闭的内心,树立自信;
2 搭建本地学生和民工子女之间心灵的桥梁,促使双方互相理解,互相学习,和谐发展,共同进步,用真诚的心和对方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
活动过程:
环节一:热身活动,导入主题
1 我是谁
邀请来自四川、广西、云南、内蒙古、甘肃、安徽、湖北、湖南八个省区的八位同学用自己特有的家乡话做个人简介。
2 夸夸咱家乡
邀请来自湖北、重庆、黑龙江、河南的四位同学用家乡话介绍自己家乡秀美的山水和独有的风土人情。
3 一语点睛
班主任:我们班38个孩子,来自祖国19个省区,最北的来自莽莽林海黑龙江,最西的来自千里戈壁新疆,最南的来自天涯海角海南,我们这次的主题班会其实就是一次浓缩版的全国性的主题班会,因为,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今天,我们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了一起,我们应为这难得的相聚而高兴,同时,我们也要在未来的三年,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在同一片蓝天下,让我们一起展翅飞翔!
环节二:才艺展示,树立自信
1 李敏(陕西)
民歌《信天游》
2 李菲(黑龙江)单口相声
3 刘天华(安徽)花鼓调《小放牛》
环节三:欣赏对方,互抒心声
主持人:我们班的同学不但多才多艺,而且还懂得孝顺父母、热爱劳动,他们柔弱的双肩,不仅仅要挑起学习的重担,还要挑起家庭劳动的重担。下面,请看前几天我们专门为李艳同学录制的资料片《回家后的我》。
播放《回家后的我》,画面展示李艳同学回家后做饭、扫地、洗衣服的场景。特写镜头:李艳额头流出的汗水,李艳家简陋的灶台、饭桌,热气腾腾而简单的饭菜,李艳父母欣慰的神情。
看完录像片后,让大家自由选择对李艳同学说几句话,表达心情。
环节四:心与心相连、手与手相印。
主持人:当我们的心走在一起,我们才能感受到彼此心跳的声音;
当我们的心走到一起,我们就能听见对方心灵的呼唤!
我们随着心灵的共鸣而舞蹈,我们随着心灵的呼唤而奋进!
让我们携起手来,无论本地还是外地,我们都属于一个集体——初一(3)班,我们都有一个名字——中国娃!
下面,请听王菲等人的集体诗朗诵——《心里话》:
要问我是谁
过去我总不愿回答
因为我怕
我怕被城里的孩子笑话
我们的校园很小
放不下一个鞍马
我们的教室简陋
还经常搬家
我们的教室很暗
灯光只有几瓦
我们的桌椅很旧
坐上去吱吱哑哑
但是我们的作业工整
我们的成绩不差
要问我此刻最想说什么
我爱我的妈妈,我爱我的爸爸
因为——
是妈妈把城市的马路越扫越宽
因为——
是爸爸建起了新世纪的高楼大厦
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
老师把它谱成了曲
同学把它画成了画
作文课上,我们写下了这样的话
别人和我比父母
我和别人比明天
打工子弟和城里的小朋友一样
都是中国的娃
更是祖国的花
主持人:朴实的语言、朴素的校服、真诚的眼神、真挚的感情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唤起了我们心灵的共鸣,手与手相牵,心与心相近。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卡,写下你的“心卡心语”。
本地学生和民工子女之间互换“心卡心语”,表达对同学的祝福。
环节五:真情互动、相携共进
主持人:短暂的帮助只是同情,我们不需要同情;日久才能见真心,我们需要真诚。所以,我们班成立了“伙伴帮助列车”。列车长是班主任老师,下面举行“伙伴帮助列车”发车仪式。
“伙伴帮助列车”:外来民工子女根据自己的特长,与本地学生结成帮教小组,或倾听各自的烦恼,共同协商对策;或耐心讲解,帮助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主持人: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站起来,手牵着手,一起演唱《我的未来不是梦》。
班主任:我的未来不是梦,因为,我有你们这一班拥有真情、互相帮助的好学生;大家的未来不是梦,因为,今天的主题班会让我从我们班外来学生的身上,感受到了什么叫坚韧和顽强,什么是勤奋和淳朴。是的,我们从我们所有外来学生的身上,看见了许多闪光的东西,它将永远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我们的未来不是梦,从我们牵着的手,欢笑着的脸上,我们知道了理解、和谐和奋进的含义!
手与手相连,心与心共舞,让我们把“关爱、理解、奋进”的精神内核融入我们初一(3)班每一位同学的心灵深处,创造出属于我们的人生的精彩!
课后反思:
这节班会课侧重从呵护外来民工子女心灵的角度,解决他们自卑、自我封闭和孤独感等一些突出的心理问题入手来设计,也兼顾到了外来务工子女在新集体中的融入问题。
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关心中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从幼苗长成参天大树,成为社会需要的、能够真诚关心自我和他人的一代接班人,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与责任,进而热爱自我、热爱周围的人与事物,享受和谐幸福的人生。外来民工子弟由于其特殊性,更需要教师的关心。希望教师关注这样一个群体,给予他们更多关心,在同一片蓝天下,让所有学生一起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