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未尽才

来源 :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g4g4354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鲁(原姓冯,名亚珩)祖籍江西景德镇,其高祖因避税迁四川,贩药售棉成为巨商,迁家仁寿县文公镇,成为当地第一大粮户。建冯家大庄园,藏书十余万册。石鲁少时,家庭文化氛围颇佳,这使他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但石鲁一直具有抗争精神,反抗私塾先生,反抗家庭。十九岁那年,他刚进入华西协和大学文学院历史社会学系读书不久,忽然退学奔赴陕西抗日前线,后到了延安,从事革命宣传工作。在文工团里,他为了革命,什么工作都干,也创作过木刻画。老实说,他的木刻画颇见才气,绝不亚于专门的木刻家作品。但是,中国画的功底,他没有打得扎实。由于他聪明(天才型),书法、文学,艺术他都懂一些,但他没有像黄宾虹那样“三更灯火五更鸡”地在传统里积累。他后来提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实际上,他虽知传统,但知之不是太深,有人说他的书法,有学过古代什么碑帖的功底。实际上他基本上凭他的情趣和天分在挥洒。那么,为什么要懂传统呢?不懂传统不也照样地画画吗?这个问题,我们下面再回答。
  黄宾虹自幼即沉浸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八九十年内不曾停息,所以,他的传统功力达到一个时代的最高峰。齐白石少时当过木匠,功底应该说不及黄宾虹,但齐白石也是天才型画家,他后来急起直追,而且在当地著名文人的指点下,学诗文,学书法,学传统,半个多世纪,不从政,不从俗。直到八十多岁,才形成他的绘画特色。齐、黄都由刻苦学习积累,最后进入自由王国,任意挥洒,皆见性情,皆成佳作。而石鲁正式从事国画研究不过十几年时间,而且还从政,还搜集素材写了两个电影剧本。
  1959年,石鲁创作了《转战陕北》,奠定了他在美术界的地位。石鲁若无《转战陕北》一画,他在美术界的地位就不可能有今日之高。《转战陕北》的成功,关键在于他画了别人从未画过的题材,历史上有人画过北方的雄伟高山、长松巨石、飞泉流湍;也有人画南方平缓山水,草木葱茏、云兴霞蔚;因此,画南北方的山水都有现成的技法可供借鉴,但也很难突破。历史上从来没有人画黄土高原,石鲁画了,他画得很费力气,但他成功了。画上没有一棵树,一棵草,全是黄土,但他表现得好,令人耳目一新。用今天一句流行的话说:他填补了画史上的一个空白。接着,他又画《延河饮马》和《南泥湾途中》,虽然画得很好,但比《转战陕北》逊色多了。因为他用传统的方法多了一些,他的传统功力又不十分过硬。当然,比那些因循守旧的作品不知强胜多少倍。再接着,他又创作了《东方欲晓》、《树大成荫》、《家家都在花丛中》等。由于石鲁天才颖悟,又有文学修养,他善于发现、捕捉美,也善于作艺术的处理,画出来皆不同凡响,令人一览难忘。
  正当石鲁创作旺盛之际,他创作的电影剧本《刘志丹》被批为反党事件,那年是1964年,他仅四十五岁。他遭到批判,受到强大的压抑,他得了精神分裂症。“文革”中又被逮捕,差一点判了死刑。他的艺术生命也基本上结束了。所以,他的正式创作生涯不过十几年。
  石鲁除几幅精心创作的名作外,其他的画,如《秦岭山麓》(1961年)、《秋收》(1960年),以及很多山水,竹子,梅花。人物等,虽然风格别致,与众不同,但都并不动人,甚至很不成熟。有些画甚至在一般画家之下。精心之作十分突出,随意之作又太一般化,这里暴露了画家的基本功问题。大画家作画随性而出,跟着感觉走,有时越随意越精。黄宾虹患眼疾不能视物,靠摸索作画,尤精(精神散漫时例外)。齐白石作画都是顺手而出,鲜需精心安排。石鲁作画用的是传统方法,他的精心之作,虽然形式上尽善尽美,但细一分析,其笔墨显然缺少内涵,传统功力不足——这对不深懂传统的人来说,肯定是莫名其妙,他们不懂什么叫内涵,分不清优劣。
  有人总结石鲁随意而作的画是“野、怪、乱、黑”,石鲁写打油诗反驳
  人骂我野我更野,搜尽平凡创奇迹。
  人责我怪我何怪,不屑为奴偏自裁。
  人谓我乱不为乱,无法之法法更严。
  人笑我黑不太黑,黑到惊心动魂魄。
  野怪乱黑何足论,你有嘴舌我有心。
  生活为我出新意,我为生活传精神。
  他还说:“敢抒真情,大胆发挥个性,是艺术创作不可轻视的因素。”“为生活传精神”也好,“大胆发挥个性”也罢,只要你用传统的方法,你就必须深通传统。石鲁曾对学生李世南说过:“什么叫传统,你只要画得好,别人跟着学,就叫传统。”说得是对,但怎样画得好呢?即使是天才型,不苦练传统基本功还是不行,犹如天生一个有力气的人,和后天练出来的大力士是不同的,真正的大力士是练出来的。练,必须依据一种拳术或气功之类,必有一套严格的方式,也就是传统。自己根据自己的想法,大概模仿一下拳术的架势,瞎练一气,根本不起作用。外行看不出门道,内行一眼便看出破绽。石鲁是知道一些传统的,他用笔干湿浓淡等各种效果都得心应手,但他知之不深,笔墨中的更深一层文化内涵,在他那里几乎没有,我断定他不太懂(很多研究石鲁的学者因自己也不太懂传统,也看不出石鲁这一缺陷)。传统有无穷的学问,无穷的魅力,可以一直深入下去。石鲁一画一法,固说明他颇有才气,但也说明他不够深入,他如果深懂传统,一种方法就足够他一生受用。黄宾虹一生只一法,只要他不死,他还会继续深入下去。实际上,他就在去世前两年画出的画最好。齐白石一生实际上也只一法,研究家们硬说他衰年变法,我看他没变,他只是在原法上深入,他也是到晚年才画得最好。元代倪云林被公认为文人画最高典范,他一辈子就画几棵树,一河两岸。只要他不死,他会永远深入下去。他不必要太多的方法。
  石鲁有学问,但不是太深(但比一般画家强胜百倍),对传统有所知,但不够深入。如果他的传统精深,下笔随性而出,出手即不凡,即使不会幅幅精佳,但绝不会出现十分平凡的、甚至水平很低的作品。
  总结一下石鲁,作为画家,他有第一流的素质,第一流的才情,但因其基础不够雄厚,认识传统不够精深,囿于时代的影响,中断了他的发展。因此,他没有达到他应该达到的高度。但仅就他存世的几幅精品看来,他在新时代的美术史中,仍然具有十分崇高的地位。
  
  (编辑 刘旖)
其他文献
天气正热的夏天,知了都懒得叫了,趴在树上睡大觉。“见鬼的天气。”我一边嘟囔着,一边走进小卖部,打算买根冰棍解暑。“就选这根山楂味的吧。”我对小卖部阿姨说。一抬头,我看见了在阳光下闪烁的那只钢笔。哇!太漂亮了。蓝色的外衣,白色的笔帽,镶在上面的小水钻更是玲珑可爱。我拿起钢笔,爱不释手,可是一看价格,我悄悄地放下了,要10块钱。我摸了摸口袋里皱巴巴的5块钱,垂头丧气地走了。  整整一下午我都坐立难安,
妖妈:姑娘,你给妈讲讲老师都因为什么事儿批评过你。  小妖:妈妈,你怎么可以这样?  妖妈:怕啥呀?都过去的事儿了,随便聊一聊呗!  小妖:妈妈,你听说过有谁把在学校的丑事主动回家跟家长说了!  妖妈:你不说我也能猜到,你不是上课“溜号”①就是和同学交头接耳了!  下一秒,小妖捂住了妖媽的嘴。  小妖:妈,我爸小时候的头发黑吗?  妖妈:黑。  小妖:你咋知道的?  妖妈:你奶说的。  小妖:那我
“本周我们的挑战任务是离开手机,挑战时间为期一周,裁判员就是你们的家长……”何老师布置着他挖空心思想出来的体验任务,可这任务对我们来说就是晴天霹雳。  让我们体验买菜、体验父母一天的工作,我们都没意见,并乐在其中。现在让我们体验离开手机的日子,太不“人道”了,我可是手机的忠实粉丝。人不离机,机不离人,这是我的日常生活准则。相信如果手机会说话,它也会这么说的。这下却要我们分开,还是漫长的一个星期,这
上期回顾:开学第一天,紫薇小学五(1)班就有两名同学失踪了,据说,这还和一个神秘的传说有关……诸葛追云和他的“球形闪电侦探社”马上展开调查,可是事情并没有随着两名同学的失踪而结束……  2.失踪事件还在继续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迎接同学们的自然又是紫薇小学的保留项目——摸底考试。正是由于这种制度的存在,紫薇小学才会在全市名列三甲,成为许多学生家长理想中的圣地。不过,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深恶痛绝这种制
太阳快到天顶,鹤群进入一片被大雪覆盖的山区。下方银波浩荡,鹤群的黑影落在雪地上如同一幅水墨画。前方雪峰的高度陡然增加,雪峰顶上罩着巨大的云盖,云盖下方挂着灰色的雨帘。耀眼的闪电一道一道从云盖刺向雪峰,天空和大地在震耳欲聋的雷鸣中颤抖。  大头领不慌不忙,带领鹤群升到云盖上方,避开了暴雨和雷电。  太阳过了天顶,渐渐往西沉落。鹤群飞越重重雪山,降落在河谷边上的一片青稞地里。这儿遗落着不少新鲜的青稞,
星期六吃过早餐后,我坐在书桌前津津有味地看起了《西游记》。看着看着,突然觉得不太对劲儿,我的书本、桌椅都不见了,熟悉的卧室被一个奇异的世界所取代—— 一个鸟语花香、果实累累、风景如画的仙境出现在我的面前,远远望去,还有一個瀑布。等等,怎么感觉这里有些眼熟?呀,这不就是花果山吗?  正当我疑惑时,突然背后传来一声大喝:“何方妖怪,敢闯我花果山!”我吓了一跳,回头一看,只见一只头戴紫金冠、身穿黄金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