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学科素养下提升中学生情商的策略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j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根据戈尔曼《情商:为什么比智商更重要》的要点,从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理念出发,论述了在提升语文学科素养背景下开展情商教学的重要性。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从“讲、读、写”三个层面实施情商教学。具体的实施策略有:演讲策略、诵读策略和“微日记”策略。
  【关键词】中学生情商;语文核心素养;策略
  根据戈尔曼《情商:为什么比智商更重要》,情绪智商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了解自我;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识别他人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具备这五方面的能力,就拥有了较高的情商水平。这五大方面涵盖了“我、你、他”,语文就是一门关注人的学科,语文就是最好的情商教育实践基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工具”的语文,人是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表达思想感情,与他人进行交流,作为“人文性”的语文包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民族精神、人生哲理、价值取向等,这些都是学生进行自我激励,自我管理的营养品。
  参照教育部研制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语文核心素养框架结构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方面。更注重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浸润情商、提升情商,笔者采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策略。
  一、演讲策略
  (一)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提高孩子共情能力的有效策略。共情是情商的核心能力。亚瑟·乔拉米卡利说:共情的实质——把你的生活扩展到别人的生活里,把你的耳朵放到别人的灵魂中,用心去聆听那里最急切的喃喃私语。如何读懂心灵?演一演,讲一讲是高效的情商实践机会。语文课上最常见的环节是:请您来演一演《范进中举》那发疯的范进,请您来当一回《皇帝的新装》里不穿衣服的皇帝,请您来当一回《我的叔叔于勒》里贪婪势利的菲利普夫妇,请您来体会一下暴风雨中追鸭子的杜小康……当孩子学完课文,充分进入角色,对人物的理解逐渐深刻,开始和故事里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自然而然提升了“共情”的能力。“共情”的核心就是“理解”而非“同情”。理解别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础。例如:为了演好角色,学生一遍遍揣摩《范进中举》的语言,通过演,不仅走进封建时代,理解了考科举考了三十多年,突然喜从天降,喜极而疯的范进那种无奈与苍凉,更是平添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当孩子理解了人物际遇,就不会轻易嘲笑别人,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情商能力也得到浸润。
  (二)互动演讲
  课前演讲、主题演讲、演讲比赛、头脑风暴辩论……是语文學科常举行的活动。也是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的形成。语文活动本身就是提升情商实践的绝佳机会,这里演讲首先包含了倾听的学问。它让学生停止了“以自我为中心”看这个世界,“必须有意识地放下你的倾向性;要学着如何与他人的情绪产生连接,但又不会被它们带走,能先走进去,再退出来。”在初三议论文教学里,笔者所带的班级增设了一个课前3分钟演讲环节,主题从“自我介绍”“谈游戏的利弊”“谈早恋的危害”“我的理想学校”“我的理想生活”“我的偶像”“我看特朗普”……台上学生可以直抒胸臆,台下学生可以质疑问难。在倾听和交流里,学生的眼睛是明亮的,情绪是愉悦的,因为表达无对错,目的在于锻炼观点的提炼,论据的支撑,我们的意见可以不一致,但我们懂得了如何表达自我,就是迈出了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步。又例如:学生学完《愚公移山》,教师组织了一场小型辩论会:山该不该移走?正反双方展开了唇枪舌战。在辩论的时候,大多学生是一边倒的,搬到外面住就好了,移山何苦?有学生反驳:搬家是一种逃避问题的解决方式,难道我们每天遇到的困难都用“逃避”的方法解决吗?话音刚落,教室了沉默了半晌,继而爆发了雷鸣般掌声。很多学生参与了深度的讨论。在这个辩论场景里,我们不仅锻炼了思维的品质,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还收获了直面困难的态度,迎难而上的行动力,提高心理韧性的品质,从而提升情商的水平。
  二、诵读策略
  (一)动情朗读
  刘伯奎说:情商是一个人情感的构成系统,只要深入现实生活(人群、事物、事件、环境)就能直接形成。它注重感性体验的直接推动,在多样化的感性生活中自主实现情商要素养成。[3]在语文教学中,朗诵就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着每个孩子的情商。每个早读的30-40分钟,都是情商实践的契机。带着感情大声朗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味杜甫心忧天下、舍己为人的博大胸怀,那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令人动容;读《行路难》,体味李白的怀才不遇的困境与豁达乐观的昂扬心态,那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令人豪情万丈;诵读《出师表》领略了什么叫“忠”,读《乡愁》,体味什么叫故乡,读《我爱这土地》中的名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那浓得化不开的家国情怀给学生最强烈的冲击,读《周亚夫军细柳》,那军纪严明,说一不二的硬汉形象,给男生以榜样,读《孤独之旅》的杜小康,他的孤独与成长给学生以方向。在语文课文里徜徉吟诵,孩子会感受丰富的、积极的、多维的情感,孩子能拥有这些情感,读懂这些情感,也为读懂别人,读懂社会,读懂自我奠基。试想一个情感空白的孩子,怎能迈向与这个世界共情?相反,一个情感丰盈的孩子,更能理解情绪,运用情绪,识别他人的情绪,自我激励,迈向成功人生。
  (二)分享阅读
  语文的读,默读是最高效的,它常伴孩子一生。初中统编版教材推荐的名著共36册,孩子读完,积累的情感体验会很丰富。思维会很活跃。表达欲望会很强烈。教师开展“走进名著阅读分享会”无疑是一场场的及时雨直抵学生的心灵。每次的名著阅读故事分享会,可以设定主题,由小组团队作战,组内分享,组间分享,全班分享。例如,在《水浒传》的故事会上,学生分享英雄好汉的故事:《林冲的“忍”和武松的“狠”》《鲁莽的李逵》《鲁智深小传》《宋江的管理技术》《三打祝家庄》《假如宋江不招安》……能说出来的读,首先是指向应试的,这是让学生快速掌握小说情节、人物和主题的有效一招,同时也是指向交流的,这是让孩子打开思维,锻炼口才,学会在讨论中掌握攻守退避的机会。又如读了《西游记》,学生产生了很多疑问,例如:唐僧为什么总会冤枉孙悟空?猪八戒不仅好色,而且贪睡,为什么要派他取经呢?孙悟空每次打不退妖怪就会去搬救兵,这有损人物的形象吗?等等,在讨论交流里,你一言我一语,思想的碰撞摧开了智慧的花朵。孩子们发现人物形象都是多面的,有优点也有缺点。世界上、书本里都没有高大全的人物,所以我们也要在生活中学会“接纳”,接纳“我”的好,也要接纳“我”的不好。可见,分享阅读处处浸润着孩子的情商,也促进孩子语文“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形成。   三、“微日记”策略
  坚持“写日记”的做法从古到今都得到读书人的青睐和认可,从情商角度看,坚持写日记,不仅是一场道德与智慧的长跑,也是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宣泄情绪的情商长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在七至九年级,学生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这里的“情感”“体验”“思考”和提升孩子的情商水平是密切相关的。适逢2016年国家统编版《语文》教材重视片段作文的写作训练,使我们感觉到亟需借助教材改革的东风,觅得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为此,我们采用了“微日记”方式,即把传统日记和当下流行的“微写作”结合起来的做法。让学生每天写100-300字的微日记,描绘生活点滴,捕捉灵感瞬间,引用优美词句,文字不求多,求精;内容不求全,求实;情感不求虚,求真。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引导学生通过“微日记”建立并逐步充实各自的素材库,进而写出情感真实、文辞清新、思想丰盈的作文。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引导学生采用了以下多种方法。
  (一)课文仿写
  部编版课文经过反复审定,每篇课文都堪称精品,给学生思想和情感的营养。以部编本教材第二单元作文“学会记事”为例。例如:从学会细节描写角度,《秋天的怀念》是一篇经典蓝本。由于作者史铁生长期与病魔作斗争,他的作品有一种多愁善感的特质,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刻画得特别的细腻。当“我”暴怒异常的时候文中写到:“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又悄悄地进来”仅仅“悄悄”二字就把母亲的牵挂关心、体谅包容、无私爱护传达得淋漓尽致。文中又写到:当我答应母亲去北海公园走走的时候,“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细小的动作准确传达了母亲内心的喜悦。该文为学生叙事细致、抒写情感作了典范,可确立为写作模仿的范本。而训练孩子初步学会在记事中通过细节描写表现情感就是本次微日记的写作目标。例如,某学生写的微日记:《瞬间》
  我开始大快朵颐吃饭了,正吃得香,看爸爸拿起手机接听的瞬间,我灵机一动,往他的碗里悄悄地添辣椒。爸爸似乎知道我的“坏事”,筷子一抬,像变魔术似的把辣椒塞进了我的口中。“爸爸呀!”我大叫一声,连忙喝水,突然想起虎妞经典的那句,“辣不死你,臭駱驼!”因为此刻喉咙里火烧火燎的,就差没辣死,爸爸掩着嘴发笑,“你,怎么可以这样,臭爸爸!”……“哈哈,想整我?没门。”,看爸爸撅起嘴巴,像个小孩那样的得意劲儿,我真是又好笑又好辣,无法用语言表达。
  孩子的观察细腻,既描写了可爱的爸爸,又抒发了浓浓的父女情。又如,在中秋节里,学生林乐仪在微日记里仿照课文《乡愁》写了《圆》:
  小时候,团圆是一页皎洁的月光,坐在桌前,父母在屋前;长大后,团圆是一次仓促的饭局,坐在桌前,亲人在对面……而现在,团圆是一个无情的手机,坐在桌前,我见不到你的面。
  该诗虽稚嫩直白,但写出了真实的心声,反映了深刻的思考:手机造成了亲情的疏远,表达了孩子的失落,给人以警醒。通过模仿课文写微日记,习得课文的写作方法,揣摩课文的情感表达,让孩子的心思更细腻,情智更丰盈。
  (二)同伴分享
  分享“微日记”,让学生彼此展示、相互分享,也是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提升情商水平的有效策略。微日记短小,易批改和容易及时发表是最大的优势,于是,我常利用班会课的前几分钟,先让学生轮流朗读分享微日记,接着师生进行简单的评价,然后组长把大家认可的微日记遴选出来,发表在班级小报上,编在班级作文素材库里。学生听起同龄人的素材就全身贯注、津津有味,当听到自己微日记能得到别人赞扬时,写作的欲望和信心也就不断增强,实现正向互动、良性循环,学生的兴趣浓厚,在交流中丰富了思想和情感。例如,在学完《孤独之旅》后,教师布置了命题微日记《逼我长大》。在课前分享中,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父母关爱逼我长大的,有老师的严格要求逼我长大的,有现实的困惑逼我长大的……其中,冯铃欢同学分享了一段“微日记”:
  假期母亲逼我去参加军训夏令营,历经挫折后发现:逼我长大的人不是别人,而是觉醒的自己。
  其他同学听了,也很受启发。恰巧下次中段考的作文题目是《遇见另一个自己》,很多同学在考场上想起这篇听过的素材,结合自己的实例,写出了同样坚强、勇敢、自信、不服输的自己。可见写“微日记”是一个提升自我认识、自我激励的有效策略,从借鉴到创作,孩子的思维能力也提升了,从分享到修改,孩子的审美水平也提升了。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从情感体验和合作交流出发,从“讲、读、写”三个层面实施情商教学。具体的实施策略有:“演讲”“诵读”和“写‘微日记’”。在角色扮演和互动演讲中能增强孩子的共情能力、自我意识、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在动情朗读和分享阅读中能增强孩子的情感储备,提升孩子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能力,在课文与范文仿写微日记和同伴分享微日记中能增强孩子自我意识、自我激励等能力。孩子的情商水平在语文课堂上得到浸润,使“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素养也得到同步提高。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中学生情商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为2017YQJk170 】
  【参考文献】
  [1]戈尔曼.情商:为什么比智商更重要[M].中信出版集团,2018.
  [2]亚瑟·乔拉米卡利.共情的力量[M].中国致公出版社,2014.
  [3]刘伯奎.中小学生情商口才递进式训练[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其他文献
【摘要】以数学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为契机,恰当地在教学和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在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日常生活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借以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在教学和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刻苦钻研、实事求是的数学品质,并为进一步把学生培养成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数学专业人才和品德高尚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做到以数启智,以德润心。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渗透  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核心是促
【摘要】农村小学低年段音乐课堂教学难度较大,一則是农村教学条件有限,师资和音乐设施不足,二则低年段的小学生更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认知音乐、体验音乐,因此本文提出了教学情境导入的方法,希望能够通过构建适合农村小学低年段学生音乐学习的情境,利用情境导入课堂学习,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快速地进入音乐课堂,在愉悦的氛围中领悟、学习、体验音乐的快乐,掌握音乐技能,喜欢音乐,喜欢上音乐课堂,从而提高农村小学低年段音
【摘要】3分钟10人长绳“8”字跳是全国跳绳比赛的一项集体项目,也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跳绳项目,该项目结合了跳绳技巧、队员之间的默契、身体素质能力能等多方面的要求,并且非常具有观赏性。开展此运动对培养学生的体能、动作技巧、团结拼搏精神有着重要的帮助,但如何训练学生完成该项的突破,就很少有资料的记载,本文希望通过对该项目训练方法的分析,提高该项目的成绩。  【关键词】“8”字跳;训练方法;训练手段  一
【摘要】个性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终身发展需求的重要教学活动。在智慧教室环境下实施初中数学教学,构建并形成适合本校学情的个性化教学模式,设计“课前预学——课中精学——课后补学” 等教学环节,可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对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以及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都有着较大的帮助和意义。本文主要对智慧教室环境下初中数学
【摘要】笔者从教高中物理十多年,有个很深的感触——物理学科是众多科目中较难的一科。因此,学生往往有畏难情绪,两极分化严重。同一个班,同样的教师授课,但是效果却有天壤之别。这主要是由于学生能力的不同、能力水平的差异、能力发展时间和发展速度的差异等。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去认真思考应对措施,必然会产生好学生题量不足、中等层次学生难以消化、学困生根本啃不了的现象。正是考虑到这一现象的严重性,我们提出了在现有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广大教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反思会使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是不断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但是很多教师却忽略了学生学习效果的巩固也需要不断的进行反思总结。所谓“教学相长”,教学过程是教与学有机融合过程,教师主要组织教学的主导,但学生才是教学中的主体,现代教学已逐渐把重心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
【摘要】“互联网 ”早已渗透至各行各业。新冠肺炎疫情下,“互联网 ”融合教育领域犹如春后竹笋般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备受教师和学生们的青睐,同时,线上线下融合的作业设计也引发教师们的深度思考。本文对线上线下融合作业设计的认识,以及对综合学科作业设计特性分析和构思进行研究探索,以能够更好地服务教学工作。  【关键词】互联网 ;线上线下;综合学科;作业设计  一、对线上线下融合作业设计的认识  “
广州市番禺区珊瑚湾畔小学创办于2015年9月,位于美丽的珠江江畔。学校开办之初,基于校长的办学思想和师生对教育的期盼以及教育改革的启示,提出把“海悦教育”作为学校的教育品牌。“海”寓意着广阔的胸怀与学识、广阔的自然与社会;“悦”代表一种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态;“海悦”,即立足于尊重学生的天性——“玩”,为学生创造如海洋般广阔的生长空间和愉悦的活动氛围,让学生在玩耍、体验、探究、学习中找到兴趣爱好
【摘要】在语文教育中,由于文言文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载体,因而具有很高的价值。而随着国民教育的深入发展,对于文言文的文化教育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文言文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是教学目的“功利化”,部分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生活,还有教学方法的一成不变等等。而为了解决在小学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应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并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提
【摘要】在课程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素养的提升,历史教学当中的课程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历史材料题的设置更具灵活性,学生历史材料题的解题能力培养一直是重点,需要深化学生历史材料题的解释和概括两种能力,因而本文就对初中生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技巧培养方法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初中生;历史材料题;解题技巧  引言: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当中,历史材料题是考试的核心內容,学生在学习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