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可视化已成为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网络的背景下,对图书文献资料具体地理位置信息的获取可通过互联网或局域网实现。可视化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由空间和属性数据库、可视化GIS系统及可视化显示三个模块构成,用户请求的空间及属性数据信息,最终在网络客户端以菜单或GIS地图的形式进行可视化呈现。
[关键词] 可视化 GIS 图书馆信息管理
一、引言
可视化功能扩展是图书馆信息管系统的一个发展方向,它可以让客户在查询图书相关信息时获得更具全面性、价值性的信息。相比于传统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可视化功能系统更能满足客户浏览相关资料中的主要内容的需求。本文将对可视化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技术架构的实现加以阐述。
二、GIS系统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获取、存储、分析、管理、检索和显示地理空间定位数据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它对图书资料的空间位置、地理坐标等属性进行记录,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经过分析处理形成数据模型用以模拟现实空间。最后借助空间分析能力完成在屏幕上以图形、图像为主的呈现。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即借助GIS系统实现其可视化功能。
三、可视化功能实现的技术方案
1.系统架构
GIS系统结构的组成如下:
如图1,可视化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由数据库、可视化地理信息处理系统、可视化显示三大模块组成。系统通过对图书文献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库的建立,将其地理位置信息和属性信息转化可视信息呈现出在屏幕上。
2.数据库建立
可视化系统数据库由空间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两个子数据库组成,分别用以完成地理信息和属性信息的数据模型建立。
(1)空间数据及模型
空间地理数据一般由图形表示,层次模型是图书馆地理空间数据模型的主要形式。相应的,空间数据的采集首先也要进行空间分层。通过对层次的细分,实现对图书馆内任何楼层、任意阅览室、书架、任一文献有关信息的查询,并获知其获取路径。(2)属性数据及模型
属性数据即地理牲信息和资源描述信息,它与空间信息密切相关。主要分为描述关联的各空间分层的空间数据属性信息库和普通的文献资源属性信息两种。
(3)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关联集成
可视化功能的实现需要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模型的关联,GIS系统强大的功能之一即数据库的关联。通过这种关联,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双向查询。其实现需通过一定的标识码。
3.系统功能定位
与一般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相比,可视化图书馆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对文献资源的存在状态进行了解判断,还具有对文献资源的空间分析和空间查询能力。主要功能如下:
(1)空间信息检索和显示
可对图书文献资料进行空间信息的查询。在此,空间信息可以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的形式对单个查询检索进行显示,并可对图形等任意移动、放大等。
(2)空间基本分析和模拟分析
通过空间基本分析,可同时实现用户对图书馆的了解和图书馆管理者对图书馆的管理。空间模拟分析是图书馆管理决策的辅助工具,它利用空间数据和模型来分析管理和调整图书馆的空间布局。
4.系统功能客户端实现
客户端实现即系统可视化功能的表现形式。目前主要有菜单和GIS地图两种。前者为用户输入图书资料的属性信息,通过服务器与属性数据库的交互与过滤得出查找对像;后者为用户打开空间布局图的任一图层,选定目标后获取相应信息。
四、结语
可视化是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打破了原有系统的局限性,更大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及图书馆管理者的需要。可视化主要通过GIS技术实现,随着GIS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功能也将随之不断充实和完善,有望成为智能的信息咨询和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周宁,文燕平,严亚兰.信息检索可视化初探[J].情报科学,2005,(2):31-33.
[2]张家庆.空间信息支持下的电子政务及其展望[J].测绘科学,2006,(3):36.
[关键词] 可视化 GIS 图书馆信息管理
一、引言
可视化功能扩展是图书馆信息管系统的一个发展方向,它可以让客户在查询图书相关信息时获得更具全面性、价值性的信息。相比于传统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可视化功能系统更能满足客户浏览相关资料中的主要内容的需求。本文将对可视化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技术架构的实现加以阐述。
二、GIS系统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获取、存储、分析、管理、检索和显示地理空间定位数据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它对图书资料的空间位置、地理坐标等属性进行记录,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经过分析处理形成数据模型用以模拟现实空间。最后借助空间分析能力完成在屏幕上以图形、图像为主的呈现。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即借助GIS系统实现其可视化功能。
三、可视化功能实现的技术方案
1.系统架构
GIS系统结构的组成如下:
如图1,可视化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由数据库、可视化地理信息处理系统、可视化显示三大模块组成。系统通过对图书文献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库的建立,将其地理位置信息和属性信息转化可视信息呈现出在屏幕上。
2.数据库建立
可视化系统数据库由空间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两个子数据库组成,分别用以完成地理信息和属性信息的数据模型建立。
(1)空间数据及模型
空间地理数据一般由图形表示,层次模型是图书馆地理空间数据模型的主要形式。相应的,空间数据的采集首先也要进行空间分层。通过对层次的细分,实现对图书馆内任何楼层、任意阅览室、书架、任一文献有关信息的查询,并获知其获取路径。(2)属性数据及模型
属性数据即地理牲信息和资源描述信息,它与空间信息密切相关。主要分为描述关联的各空间分层的空间数据属性信息库和普通的文献资源属性信息两种。
(3)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关联集成
可视化功能的实现需要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模型的关联,GIS系统强大的功能之一即数据库的关联。通过这种关联,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双向查询。其实现需通过一定的标识码。
3.系统功能定位
与一般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相比,可视化图书馆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对文献资源的存在状态进行了解判断,还具有对文献资源的空间分析和空间查询能力。主要功能如下:
(1)空间信息检索和显示
可对图书文献资料进行空间信息的查询。在此,空间信息可以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的形式对单个查询检索进行显示,并可对图形等任意移动、放大等。
(2)空间基本分析和模拟分析
通过空间基本分析,可同时实现用户对图书馆的了解和图书馆管理者对图书馆的管理。空间模拟分析是图书馆管理决策的辅助工具,它利用空间数据和模型来分析管理和调整图书馆的空间布局。
4.系统功能客户端实现
客户端实现即系统可视化功能的表现形式。目前主要有菜单和GIS地图两种。前者为用户输入图书资料的属性信息,通过服务器与属性数据库的交互与过滤得出查找对像;后者为用户打开空间布局图的任一图层,选定目标后获取相应信息。
四、结语
可视化是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打破了原有系统的局限性,更大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及图书馆管理者的需要。可视化主要通过GIS技术实现,随着GIS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功能也将随之不断充实和完善,有望成为智能的信息咨询和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周宁,文燕平,严亚兰.信息检索可视化初探[J].情报科学,2005,(2):31-33.
[2]张家庆.空间信息支持下的电子政务及其展望[J].测绘科学,2006,(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