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个性作文之“趣”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name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特别是低年级的作文教学,应该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做到以“趣”激发,以“趣”教学,以“趣”追求个性……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进而调动其写作积极性呢?下面的教学案例分析也许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并让我们的学生作文妙笔生辉。
  一、激发课堂之“趣”
  案例一:有一位学生在一篇《我的梦想是……》命题作文中写道:爸爸出差去外地了,他临走时对我说,儿子,你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做个科学家。妈妈却对我说,你要当个警察,这样谁都不怕。我不想当科学家,更不想当警察。我的理想是变成神奇无比的腰带,永远拴在妈妈的腰上。因为妈妈很孤单,很胆小,所以我想永远陪着她……
  孩子的语文老师看完作文以后,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作文读了一遍,还说这个同学“胸无大志”,这么大的男孩黏着母亲,长大也没出息。听到这样的批评,这个孩子把头垂得低低的。老师的语言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使他对作文丧失了兴趣和自信。如果教师能从另一个角度去进行品读,孩子的童心是善良的,他想永远保护自己的母亲,这样能叫“胸无大志”吗?能叫没出息吗?如果叫,那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们青少年这一代可能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课堂上教师无意的一句话,也会使这个孩子永远讨厌作文,永远做一个“懦夫”。课堂上对学生作文的批改不应该是整个作文的最后一个程序,而应是激发学生再次创作的加油站,为学生第二次创作服务。因此,我们在课堂上批阅作文时,应渗透学生的童言童心之“趣”,去激发他们创作的兴趣。多用鼓励性评价性语言,让学生的作文在课堂中得到肯定,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作文创作之“趣”。
  二、发掘生活之“趣”
  案例二:我们学校离“桃花涧”比较近,步行也就十多分钟。星期五的时候,我带领孩子去春游。活动结束以后,我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春游的习作。等到星期一班长收来了一大摞作文稿纸。我打开作文稿纸慢慢看,结果真让我喜出望外。
  由于是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每个人的习作侧重点都不一样:有的侧重写走路时所想,到了景点之后所看;有的侧重写全班同学的心情和景点的美丽;有的侧重写在山上摘野菊菜、捉蝴蝶的快乐……我放下手中批阅的笔,低下头深思:每个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是不一样的,只要教师善于引导,让学生抓住生活中独特的、属于自己的珍贵体验,学生的作文就会有感而发,是富于激情的佳作。深入挖掘学生生活中体验到的乐趣,并引导孩子对这份“乐趣”细细感悟,再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作文之趣与生活之趣就能合二为一。
  关于游记类的作文,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让学生有感而发,捕捉生活中的“浪花”,凭着小学生的眼光,只要他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是那么的丰富多彩。要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保证游记的完整性不再是难题了。
  作文教学就是发掘出每个学生自己的生活之趣,引导学生通过作文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作文才是发自内心、回归真实的。在阅读学生的作文时,教师要有保护意识,要俯下身子用孩子的眼光去读小学生的作文,站在孩子的角落去揣摩孩子的心理。以这个角度去引导学生发现,体验自己的生活之趣,远比死板教条的硬搬,苦口婆心的废话强得多。
  三、追求个性之“趣”
  案例三: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我应该感到自豪》一课时,我布置了家庭作业:续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没有具体要求,只要想象合理就行。第二天收来学生的小练笔让我惊喜,很多学生作文充满个性和想象,少了平时的词缺理穷。有的写小红马和小骆驼相遇,来到沙漠进行生存大比拼,结果小骆驼赢了;有的写小红马推荐好的美容院,让小骆驼去整形,结果被小骆驼严肃批评;还有的写小红马知道了小骆驼身体的“特异”功能,重新认识了什么是美……通过这次习作,意外的放手,收获了许多个性创作之宝。因为作文本身就是个性化极强的东西,它应该展示学生自己的想法,传输学生自己的心声,流淌学生自己真实的情感。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出相应的小练笔,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创新能力。
  儿童需要的不是束缚,而是解放。小学教师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要解放孩子的思想,解放孩子的心灵,放飞他们的想象。只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就能写出有个性的作文。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信息化是当今学校发展的又一新趋势,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对外展示自我形象的一个窗口。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步入以智能教育平台建设为改革突破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加强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并以校园网为依托,加快数字化校园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功能转化,为学生营造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社会化的学习环境,深化素质教育,从而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本文结合我区实施数字化校
本学期开学初接区教研室通知,要求各校积极准备小学英语分级绘本《跟上兔子》的优质课赛课。当拿到教材时,真是觉得有些无从下手,但是经过反复研读绘本文字内容和图片,教学思路逐渐清晰。下面就此套绘本教材中五年级的一篇The Best Christmas Present做初设计与再思考的教学分析。  一、教材目标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The Best Christmas Present是小学英语分级绘本《跟
摘 要:混合式教学模式现正处于基于学生视角或以学生为中心的“互联网 ”阶段,此阶段又称为改变型混合模式,要求线上学习与面授教学充分融合。文章以专业英语为例分析了实施该模式的教学准备、教学设计、交流讨论和动机激发四个方面的困境,提出了试图解决困境的建议,包括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  关键词:改变型混合;困境与对策;专业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
新组建的学校管理中心是无锡市政府直属行政管理类事业单位,相当于正处(县)级建制,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管理中心接受教育局的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主要职能是由市政府授权,代表市政府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统一管理市属公办(含公有民办)高中和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包括中专、职校)。原市教育局所属市广播电视大学以及20所高中(职校)、2所特殊教育学校和初中、小学、幼儿园等实验性学校各1所整建制从教育局剥
[摘 要] 《法国义务数学课标》提出的信息的收集整理与探究、建模、表征、推理、计算与交流等六个基本能力与我国的要求一致. 笔者认为,结合具体实例研究能力培养,是数学教师的基本任务,初中数学教学要重视表征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初中数学;基本能力;能力培养  近日,有专家比较研究了《法国义务数学课标》(以下简称《法标》),得出的重要结论之一,就是该课标最有特色的是提出了六个能力目标,这六个目标分
亮点:南通教育现象吸引世人眼球    南通素有“教育之乡”的美名。在南通,张謇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百年之前,就是这位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以“父实业、母教育”的前瞻理念为指导,在江海大地举起了“教育”和“实业”两面大旗。他在创办大生纱厂等一批近现代实业的同时,还创办了一大批具有近现代意义的“中华第一”学堂,为南通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百年过去了,虽然时间之箭如濠河之水般淙淙飞逝,但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一直是新课改中最关注的话题。作为一线教师,我在参加各级各类研讨活动中发现许多语文课堂提问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课堂提问随意性大,缺乏问题设计,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具体表现在:(1)提问的问题简单化、零碎化、空泛化,对学生来说缺乏思考的价值;(2)设计的问题难度太大,即使再“跳起来”也摘不到“果子”。这样,学生在接连回答失败后失去学习积极性,抑制了思维,久而久之形成了焦虑、胆怯的心理。
1  母亲带来的辣椒染着霜红,浓烈的辣下面是一层凛冽的冷静。这种辣椒是母亲在田头自己种的,朝天椒,果实密集,钉子一样直戳天空,风也吹雨也打,太阳暴晒一夏,味极辣。这种辣有原野的日头星辰做背景,辣得辽阔,辣得厚重,也辣得层次分明,何烈梅喜欢。母亲说:“你呀,和这辣椒一个脾性。”  母亲说这话的时候,她笑了,她懂得这话里的心疼和无奈。其实,母亲何尝不是辣子一样的火暴脾气?在她出来之前整个青春期,她们的
摘 要:《駱驼祥子》是中国近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它讲述的是“祥子”三起三落买人力车的故事。书中的祥子从一个朴实而且勤劳的劳动者堕落为了被社会抛弃的“行尸走肉”,通过祥子前后的变化作者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剖析。《骆驼祥子》的魅力不仅在于它淋漓尽致的反映了当时病态的市民社会,对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现实问题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下文中笔者从社会层面以及个人层面着手,对《骆驼祥子》的现
一、总体思路:抓认识提高,强化“控辍”工作宣传力度;抓“控辍”重点,强化落实“控辍”工作责任;抓依法治教,坚决纠正教育中的违规行为;抓规划制定,切实明确工作目标;抓措施落实,提高“控辍”工作效率;抓评比考核,坚持“控辍”工作不达标的一票否决。  二、目标任务是:结合全市工作实际,2006年:初中年辍学率控制在1.0%以内 (省要求0.4%以内),宿城区、宿豫区创无流生县区。2007年:初中年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