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姚:广西民盟的发祥地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当追溯到1944年9月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的不到一年间,历史的机遇,使从“桂林大疏散”到昭平县黄姚镇的民盟,在这里借助天时、地利、人和而扎根、发展、壮大,并从这里走出。
  
  避难地巧成发祥地
  
  天时的借助:1944年4月,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捷报频传,日本为挽救其在太平洋战场的失利,急欲打通从中国的东北到越南的大陆交通线,向豫、湘、桂等省发动了新的战略进攻。8月,长沙、衡阳相继失守,日军由湖南入侵广西,省府桂林局势骤然紧张,9月12日,国民党广西省政府下达了强迫疏散令,桂林全城的机关、工厂、学校、市民纷纷避难撤往四川的重庆或广西的百色,也有一批文教界人士包括盟员梁漱溟、陈此生等,疏散到桂东的昭平、贺县一带。
  民盟于1941年3月成立,是得到国民党政府承认的民主党派,在黄姚镇国统区,由于昭平进步县长韦瑞霖(解放后曾任民革广西主委)、开明士绅严直方(国民党立法委员)、平乐专员李新俊等,对坚持抗日救亡的爱国民主人士很是敬重,相处比较融洽,这都给广西民盟的生存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
  地利的借助:黄姚是一个有9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位于昭平县的东部,明清时期就因地处三江水路要冲而盛极一时,全镇按九宫八卦方位而建,姚江穿镇而过。但当时交通极不方便,既不通公路,也不通民船,出入全靠步行,但作为躲避日寇的铁蹄,却是理想的所在。那时人们包括民盟普遍认为,尽管昭平已沦为敌后,但日寇兵力不足,入侵广西只能占领几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线,对昭平、贺县、钟山、富川等偏僻山乡是无法占领的,民盟仍大有回旋余地,仍可坚持抗日救亡。
  人和的借助:当时黄姚镇内仅有百数十户人家,人口不足一千,却是民风淳朴,崇尚读书风气很浓,大批文化名人避难到此地,办报、办学、办剧团等也迎合了当地人对先进文化的需求,也使文人容易解决生活来源。
  天时、地利、人和的组合,使民盟在这里如鱼得水,成为广西民盟创建组织,开展活动的发祥地。
  
  筹建民盟东南总支
  
  桂林大疏散时,来到贺县八步的民主人士以及团体很多,其中的梁漱溟还肩负有民盟总部从重庆派往广西开辟工作的重责,在八步他受到临江中学校长李镇(解放后历任梧州民盟主委)的欢迎,与陈此生同住临江中学并以此为据点聚拢起一批文化名人。
  1944年9月,中共党员狄超白奉重庆中共南方局指令,以救国会成员身份加入民盟,次年1月,他几经辗转由苍梧大坡乡李济深处来到黄姚镇,在会见张锡昌、周匡人等中共党员时,传达了周恩来关于希望桂东的文教界进步人士和一些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民盟,建立一个组织,把工作做得更好的指示;同时还向梁漱溟转达了民盟总部要他负责筹建民盟东南总支部的指示,以推动粤、桂、湘、鄂、云、贵、闽等省的民盟工作。
  于是,经狄超白和梁漱溟的介绍,中共党员张锡昌、周匡人、张铁生等,民主人士千家驹、欧阳予倩、莫乃群等,临江中学校长李镇、教务主任刘彦忠、训育主任何砺锋、教员肖颂敏等十几人先后宣誓入盟。不久,民盟黄姚支部、八步支部相继成立,并在此基础组建起民盟东南总支筹委会。“发展为了工作,在工作中发展”的组织原则得到很好贯彻。
  


  出版《广西日报(昭平版)》
  
  桂林大疏散后,广西日报社全部机器、编辑人员均随政府撤往百色,仅主笔莫乃群(解放后历任民盟广西主委)滞留在昭平。
  办报硬件:一要有印刷机,恰巧桂林秦记西南印刷厂逗留平乐,机器搁船便连机带人借用;二要有收发报机,也恰巧广西教育厅电教室某负责人携带了3台收发报机正在昭平,愿借并帮助培训收报员,使办报有了电讯稿源;三要有社址,先在昭平县临时搭盖一间草棚用,后迁到黄姚镇租借一间大瓦房解决。
  办报软件:一要有人力,莫乃群任总主笔兼发行人,徐寅初任经理,下设编辑、印刷、营业和经理4个部,中共广西省工委也先后派2名党员来协助;二要有资金,经费筹措通过桂东行署主任批准向专员公署商借,印报用纸由工业合作社供给,县政府再按月拨些公粮补助;三要有一支写稿、编稿队伍,在莫乃群热心指导下大家很快上手。就这样,《广西日报(昭平版)》于1944年11月1日正式出版,至1945年9月30日休刊,生存11个月出版295期。由于该报编辑新颖,言论进步,经常转载国内外新闻,有以路透社或美联社名义发表的新华社电讯,有胡愈之(解放后曾任民盟中央主席)等名家专论,因而很受广大读者欢迎,销路也从黄姚本地逐步扩展到粤西、湖南、桂东一带,期发行量达3000份左右,连官方的《八步日报》也竞争不过。
  
  热心创办黄姚中学
  
  桂林大疏散后,黄姚古镇一时人口骤增,市面繁荣,但失学、失业者甚多。苦于当地没有一所初中,小学生读初中需跋涉百里路到昭平或八步就学,当地开明士绅欲借文人云集黄姚之机创办一所中学,与盟员梁漱溟、欧阳予倩等意欲办学解决就学、就业而不谋而合。不久,经昭平县办事处批准,以群众捐谷为办学基金,镇公所为校舍,黄姚中学(初办叫临江中学黄姚分校)于1945年4月20日正式开学,千家驹(解放后曾任民盟中央副主席)为第一任校长。安置过一批中共党员、民盟成员在校任教,一批师生后参加地下革命工作,成为各游击区的骨干。校风、学风在当地深受好评。
  
  公开组织民主讲座
  
  讲座设在临江中学,每周星期六下午举行,主持人是李镇,利用他有国民党员校长和国民党区分部书记的公开身份来合法组织。主讲人是有成就、有地位的文化名人。盟员中梁漱溟讲过《到民主宪政之路》、陈此生讲过《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张铁生讲过《当前的国际形势》、肖敏颂讲过《目前的抗战形势》等课题。著名民主人士何香凝、柳亚子等也应邀作过专题演讲。由于这些人有学问、有口才,讲的又是民众迫切关心的问题,因此听众相当踊跃,甚至有专程从富川、钟山步行百多里赶来听讲的,每场听众都有500人左右。
  此外,盟员欧阳予倩率领的广西艺术馆人员还组织宣传队、篮球队在县城附近乡村开展文体活动,到前线慰问抗日队伍;盟员万仲文率领的桂林文化供应社组织进步书刊深入各乡村销售;盟员徐旭率领的工业合作社开展推销当地产品、运销原材料、帮助私营豆豉厂扩大生产。民盟的种种活动在社会产生了很好影响。
其他文献
抗日战争处于极端困难的1940年,国民党政府的豫东专员韦孝儒在省政府开会期间被人暗杀,一直查不到凶手。最后查出是“军统”局河南站站长、少将赵理君所为。赵理君是蒋介石操纵的“军统”局的红人,多次受蒋介石的派遣做过许多可恶的事,他知道蒋介石不会杀他,洋洋得意的向蒋介石写了封信。从最近查出的国民党“军统”局的档案上看到,赵理君死于自己之手,死在居功自傲上,蒋介石才开了杀戒:“他知道的事太多,看样子非杀不
在小学阶段,务必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成绩是否获得快速进步,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个良好的习惯,既可将学生本身学习能力进行提升,也能充分体现其文化素质。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是最关键、最基础的学科,也影响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树立。本文针对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相关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一、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1.提问式培养法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主动探究、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