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探险家

来源 :第二课堂(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03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现代文阅读在分值和篇幅上一直都占有很大的分量,且选材一般以名家散文为主,比如2006年高考选用了林清玄的《阳光的香味》(全国卷Ⅰ)、牛汉的《绵绵土》(全国卷Ⅱ)、方令儒的《在山阴道上》(湖南卷)、汤世杰的《一幅烟雨牛鹭图》(江苏卷)等。为了引导同学们赏析有代表性的经典散文,了解一些散文名家的思想、艺术特点,不断增强阅读语感,特开设“名家览读”栏目。欢迎广大师生参与本栏目组稿,若您期望看到某位名家的代表作品,也可与我们联系。——文墨(yeah75@163?郾com)
  
  【 名家简介 】
  何为(1922- ),原名何振业,1922年出生,祖籍浙江定海,现为福建省文联专业作家。他早年先后从事新闻及电影文学剧本编辑工作,为日后专心从事散文创作做了充分的思想、生活积累和艺术准备。1956年,他的散文《第二次考试》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被收进国内及东南亚国家的华文课本,同时被改编成广播剧、广播小说及电影,并译成多种外文介绍到国外。时隔20多年之后的1976年,该文仍魅力不减,被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用作作文改写的范文材料。1978年粉碎“四人帮”后,他的《临江楼记》又作为中国新时期的第一篇抒情散文而载入史册。何为的散文常常以写人为主,他广泛借用小说和电影的创作手法,叙事简洁疏朗,情思清新隽永,语言凝练、形象而传神。他晚年的作品更显苍劲深沉,高远辽阔,是一位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艺术个性十分鲜明的作家。
  2005年高考湖南卷的现代文阅读材料选用了何为的散文——《贝多芬:一个巨人》。
  
  【 思想和艺术 】
  何为散文创作的兴趣是在散文中写人,集中笔力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以此作为一个透视点,反射出一个社会或社会的某一个侧面。他说:“散文作品中可写人,也可不直接写人。我常常选择了前者。”他所追求的是:以人物外在的表现,揭示人物内在的心灵;以曲折的情节,突出人物的精神境界;以被极度渲染的情景和气氛所造成的扑朔迷离的疑团,烘托人物形象。
  电影创作的一些艺术手法对何为不无影响,他说:“无论如何,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创作准备阶段。在文艺领域里,可以找到互相贯通的规律性的东西。大有必要从其他艺术样式中汲取养料,例如音乐、绘画、雕塑、摄影、舞蹈、建筑和电影等等。”何为是个音乐爱好者,对外国的交响乐尤其有浓厚的兴趣。他又说:“早年有一个时期,我热衷于戏剧,倾倒于易卜生、萧伯纳和奥尼尔笔下的剧作,思考舞台上的人生。我不止一次试写过短篇小说,莫泊桑、契诃夫和欧·亨利的许多名篇常使我心折。还写过抒情诗,使我迷醉的有里尔克和玛拉美的诗文。看过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许多艺术性很高的欧美著名影片,又设法阅读了这些影片的脚本,以致引诱我写了一部没有搬上银幕的电影剧本。不知天高地厚的青年时代,一次又一次的‘探险’,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绕了许多圈子,后来又回到起步的地方,回到我最初学习写作的散文领域。纵然如此,我也并不后悔,因为即令在失败的道路上,也决不是一无所得。”在广泛的“探险”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何为形成了自己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
  
  【 重要作品 】
  何为已经出版的散文集有《第二次考试》《织锦集》《临窗集》《小树与大地》《闽居纪程》《北海道之旅》《纸上烟云》等,另有散文选集《何为散文选集》、报告文学集《张高谦》等。其中《何为散文选集》获“鲁迅文学奖”。
  
  【 经典重读 】
  陀螺和巧克力
  何 为
  说的是三十年前的旧事。
  三十年前,一阵狂热的旋风卷走了我的家,尘埃落定,我已来到苍老的古城福州。那时从上海到福州的直达火车,通车才不过一个月,刚建成的简陋车站空荡荡的。这个火车站,在我的人生逆旅中,既是一个终点站,又是一个起点站。
  我从未想到在盛年时远离异乡,不知该如何书写今后的人生篇章,只感到一片茫然。省城的四郊山峦环绕,宛如绿色的屏障重重叠叠地围在四周,令人视野狭窄,似乎这一进来就永远出不去了。
  那一年福州的雨季很长,到处湿漉漉的、灰蒙蒙的、阴沉沉的。整个世界有点模糊。初到这座充满南国情调的古城,自有一种新鲜感,此时却被连绵的黄梅雨抹去了。只有铅灰色天空的浓重阴影,沉甸甸笼罩在我的心头。
  入闽后,早就有所闻,由于某些人昏庸造成的“战线太长”,我们远道而来参与筹建的那个厂,实际上面临撤销或所谓“下马”的难堪局面。这种忽热忽冷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的形势,涉及多少人的命运,是谁也不敢去想的。
  有一天久雨初晴,我偶然路过厂址的一处建筑工地,一眼瞥见停工的荒地上,东一堆西一堆纵横交错地堆积着砖瓦钢筋和木材。一幅破碎杂乱的景象,看了使人心烦意乱。
  在工地背后的青石板道上,忽然响起一阵孩子们的欢呼。他们正在享受着漫长雨季里难得的一个晴天。福州没有季节分明的春天,有太阳的日子便是炎夏天气。孩子们捋起衣袖,光着膀子,在闪耀的阳光下玩得兴高采烈。
  他们在玩陀螺,我小时候也玩过的,用一条绳索缠紧一个木质的锥形物体,然后举起来用力将绳索一抽,旋起一圈炫目的光轮,带来一片欢乐的笑声。在那个岁月,那样环境里的儿童,不可能指望时新的玩具,机器人和电子游戏机之类更是闻所未闻。于是女孩子们就去跳猴筋,男孩子们经常是自己动手做刀枪。
  我知道,我的儿子有一双灵巧的小手。他如果做一柄弹弓、一个风筝或一把手枪,都是很认真很细心的。他那种全神贯注一本正经的模样,每每引我驻足旁观,并为之赞叹。我想,赢得小家伙们雀跃欢叫的这个陀螺,也是他最新的劳动成果吧。那一年儿子刚刚上小学一年级。
  雨后的工地,到处是坑坑洼洼的泥潭。我儿子也在那里。他的小腿上泥浆斑斑,汗湿的脸上身上也是泥巴,完全是个淘气的小顽童。我顿时火冒三丈,狠狠地打了他一记耳光,没收了他辛辛苦苦做成的陀螺,猛地举手一掷,掷得远远的无影无踪。
  在突然袭击下,我的儿子愕然了。在我面前,他是毫无抵抗力的,一个幼小的弱者。他的肮脏的小手捂着挨揍的脸,泪水沿着沾满泥巴的脸滴下来,旋即转身飞快回家去。霎时间,以他为中心的小伙伴悄悄地散去了。
  只有我一个人漠然站在荒凉的工地上,愣了一会,才从昏眩中清醒过来。我后悔自己的粗暴行为。我的掌心还隐隐发热,想必孩子的脸上还留着被我掴颊的红红印痕。平时我是极力反对体罚儿童的,甚至不能忍受别人责打孩子。这一回我竟然这样暴虐地对待稚嫩的儿子,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倘若说,我的命运多舛连自己都难以掌握,那么孩子又有什么过错呢?
  我并非不知道,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玩具是童年的天使。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我没有能力给孩子们买什么玩具,反而专横地剥夺了儿子用一刀一凿精心做成的陀螺。他那个陀螺,岂不是金色童年的一个小小标志吗?不幸在我的扼杀下,悲哀地被消灭了。该惩罚的不是他,应该是我。
  后来我也想方设法找那个不知去向的陀螺,对儿子说这全是我的过失,鼓励他动手再做一个,陪同他一起打陀螺,找回陀螺飞旋时的欢乐时光,这样也许减轻我精神上的重荷。然而他只是天真地微笑着,不再对陀螺感兴趣,仿佛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没有责怪,毫无怨恨,我还有什么可说呢?
  大约过了不久,一个上午,我枯坐在窗下的书桌前,怔怔地望着窗外出神。不知什么时候,儿子站在桌旁。他那张叫人喜欢的小脸,稍稍高出桌面,乌黑发亮的大眼睛看着我,对我分外亲热。忽然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纸包,说是给我的礼物,这一天是我的生日。打开纸包,一块锡纸包装的上海巧克力糖奇迹般闪现在我眼前。
  这意外的赠予几乎难以置信。
  当时正处于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并存的困难时期。由于严重的匮乏和饥馑,粮食就更为珍贵。饭桌上,我最怕接触孩子们饥饿的目光,当他们端起浅浅的饭碗,我就想到德国画家凯绥·珂勒惠支那幅名作:画面上,母亲俯视着嗷嗷待哺的孩子,悲悯哀戚,无可名状。
  我的儿子送给我一块巧克力。
  约摸三个多月前,从上海带来了几块巧克力糖,在灾荒的年头,这可真是一种奢侈品了。尤其是对一个经常食不饱肚的学龄儿童,巧克力的美味和营养价值自不待言。而他宁可自己不吃,存藏了数月之久,然后作为礼物赠给我。
  我大为震惊,深深感动了。这块巧克力有无瑕的童稚之情,有纯真的赤子之心,还有超乎常情的坚毅意志。它对我是不同寻常的赠予,我是不忍心收下的,却更难推辞。于是那失去的陀螺毫不留情地在我的记忆中旋转起来,使我无地自容。陀螺和巧克力,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多么强烈的反差!
  榕城三十年,我失去的和拥有的,皆毋庸细说了。唯有这陀螺和巧克力,恰如我的人生长卷中两个难忘的细节,至今依然埋在我记忆深处。
  我也几次想对儿子重提旧事,以期沟通心灵,但终于没有这样的机会。他早已过了而立之年,如今东渡扶桑也数易春秋,他孩提时的这两件小事,与岁月一同流逝久远,很可能全然忘却了。纵或提及,猜想他也是毫不介怀,只报我以迷惑不解的微笑,而我又不能永远默然下去。环顾苍穹尘世,我唯有诉诸笔端,藉以自审和自省而已。
  (选自《九十年代散文选》)
  [赏析]
  何为先生确实是用生命写作的,他的散文作品,数量不多而质量上乘,有多篇可谓传世之作,他对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往往一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他这种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陀螺和巧克力》中,他回忆起儿子小时玩陀螺,被他打了一记耳光还把陀螺扔掉,儿子却默默地忍受了,他感到于心不安。过后不久,儿子却将一块久藏的巧克力送给他作为生日礼物,他大为震惊,深深感动了。“这块巧克力有无瑕的童稚之情,有纯真的赤子之心,还有超乎常情的坚毅意志。它对我是不同寻常的赠予,我是不忍心收下的,却更难推辞。于是那失去的陀螺毫不留情地在我的记忆中旋转起来,使我无地自容。”
  作者用他生动的笔触,细腻的写法,对生活独有的态度,构制出这一篇精短的散文。这是真真实实的记录,平凡而细腻,就像是淡淡的水墨画,让你心有所感。
  【 相关链接 】
  何为的悬索审读法
  何为先生素以严谨为文著称于世。他认为散文作为一种自由文体,表现的是作者的真情实感,由于直接向读者倾诉衷肠,所以是名副其实的面对面沟通心灵。完成这样的倾诉和交流,就需要选择适当的文字方式。因此每写一篇文章,他都有一段长长的谋思、营构的时间。主题确定后,如何开头、结尾,都有认真的考虑和设计。过去他曾有这样一种习惯,在书桌旁拉一条绳子,挂上一些写作时可能要参考的素材或资料纸片,他称之为“灵魂的闪光”。稿子完工后,也挂在绳子上,叫做“悬索审读”。何为对此的解说是,写作时人处于兴奋状态,写完后需要冷处理,“挂”上几日,改上几遍,就放心了。写“纸上烟云”专栏文章,虽然不再挂绳子,但他依然坚持写好后看三遍,一一细改后定稿。
  (编辑 文 墨)
其他文献
珍惜的变数    据说日本的一家动物园里,有一个常年喂养猴子的人,他不是将食物好好地摆在那儿,而是费尽心思,将食物放在一个隐蔽的树洞里,使猴子很难吃到。正因为吃不到,所以猴子反而会想尽办法去吃那些食物。猴子整天琢磨怎样才能吃到那些食物,后来终于学会了用树枝把东西从树洞里弄出来。  旁人都觉得很奇怪,就对养猴子的人说:“你不该如此喂养猴子。”  养猴子的人却说:“这种食物是没有什么味道的。平时,你真
棕榈岛亚特兰蒂斯酒店  创意比奢华更迷人  出租车带着我穿越迪拜市中心,驶进一条宽阔的地下车道,几分钟后,位于棕榈岛中央的地标性建筑——亚特兰蒂斯酒店就出现在道路的尽头,它是如此的庞大、壮观,行驶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岛屿上,看着这样一个如同海市蜃楼般的建筑,不知该佩服迪拜人的创意,还是该感叹他们的疯狂。  这家酒店的建造灵感源自传说中那片曾经拥有高度文明的“失落的大陆”。两千多年前,希腊哲学家柏
一个城市历史最悠久的书店,往往蕴含着当地的人文精华,从它的建筑、装饰、书籍甚至气味中,可以窥得诸多时光印记。逛书店实在是旅途中不可多得的美好体验,和高高在上的博物馆相比,书店与旅行者的距离更近,店里的书籍是可触摸、可消费的,逛起来更多了一份自在随心。  剑桥:沾染数百年书香  剑桥距离伦敦约90公里,是剑桥郡的首府,两千多年前罗马军队曾在这里安营扎寨,不过之后的漫长岁月里,它只是一个安静的乡间小镇
大溪地旅行ABC  法属波利尼西亚位于太平洋东南部,是联合国非自治领土,大溪地是其中最大的岛屿,人们也常用“大溪地”来称呼整个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  旅行时间  5-10月是旱季,也是旅游旺季,11月到次年4月是雨季,也是旅游淡季。  签证  中国公民前往大溪地自由行需办理签证,费用约300元人民币,参加正规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前往法属波利尼西亚和留尼汪可免签入境,最长可停留14天(含)。  航班 
清晨,我在马埃岛(Mahe)的码头搭上前往普拉兰岛(Praslin)的船,一小时后再换乘快艇,大约20分钟后,已经有点头晕目眩的我终于看到了极乐岛(法语为Félicité),如画的白沙滩有巨型花岗岩作点缀,岛上有郁郁葱葱的植被,一阵花香迎面扑来。  在布满花岗岩的极乐岛漫步,仿佛置身于一个自然博物馆。19世纪初,这里曾被作为椰子种植园,岛上密布着热带雨林。奢华酒店品牌六善一向能把本土环境与文化融合
无人机有着一般拍摄器材无法达到的高度,以及垂直俯瞰的视角,它让我们有更多机会看到寻常风景不寻常的一面。我用两年时间航拍了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飞行1457次,全程3185公里,飞行总时问283小时。在此期间,我走南闯北,上山下海,曾因涨潮被困孤岛,也曾差点命丧贵州大山深处,经历过相机被偷、无人机飞丢和无数次炸机……无论如何,我从未停止探索,当我从高空俯瞰中国,总能真切感受到她震撼人心的神奇与壮美
芝加哥历史博物馆:见证一座城市的浴火重生  30多年前,我第一次参观芝加哥历史博物馆(Chicago HistoryMuseum),看到那幢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大楼,就预感到自己会进入一个时空交错的地方。这个博扬馆收藏着芝加哥最重要的历史资料,是了解这座城市历史的最佳窗口。  芝加哥历史博物馆位于林肯公园内,它的前身是芝加哥最古老的文化机构——成立于1856年的芝加哥历史协会,2006年才正式更名。 
拍摄人:VanLake  拍摄地点:美国,德纳利国家公园 拍摄时间:11月10日  INFO:Nikon D750,f/28,1/1250s,ISO 100  德納利国家公园(Denali National Park)位于阿拉斯加山脉的东端,公园的标志——德纳利山海拔6194米,是北美第一高峰,每年都吸引着无数登山爱好者。我走的这条路线从卡希尔特纳冰川开始延伸,图中的冰川大本营是登山者停留、修整的
行者档案  陶奎元。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调中心研究员,火山地质学家、岩石专家,曾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火山地质矿产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积极推动中国地质公园的规划、发展与申报工作,同时力主推动地学科普教育,让地质学走向大众。古火山的奇幻胜境  火山的样貌常常让我感到震撼。  中国有不少保存完好的火山口,比如黑龙江五大连池的老黑山,曾在距今270多年前的
学生时代,我常和小伙伴们在重庆那些废弃的防空洞中玩耍。大学毕业后开始接触探洞这个神秘的领域,也是出于兴趣。在前辈的指引下,我开始系统学习各项探洞技术,更多偏重于洞穴科考,比如了解洞穴的结构形态,测量洞穴并绘图,寻找洞穴化石及生物等。最近3年,我平均每年都要探测50个左右的新洞,成为目前中国探洞数量最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