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利益机制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并且不断打破原有利益格局,强烈冲击各种利益群体。面对社会转型,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坚定自己的执政理念,坚定不移地搞好"三个代表",坚持公有制占主体和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建立健全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平衡机制、利益调整机制,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其他文献
"公推直选"方式创新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民主选举制度。无锡市行政村、社区的党组织全面实行"公推直选"书记和委员,变间接选举为直接选举,变等额选举为差额选举,变确认性选举为竞争性选举,变封闭式选举为开放式选举,使选举过程更加公开、公平、公正,有利于好中选优、优中选强,为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探索现实路径。今后的"公推直选",需要继续提高党员的主体意识,加强候选人与党员群众的双向互动,简化和完善相关的操作程序,及时解决规制滞后的问题。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我国城市化曾过于依赖大城市为载体,城市化人口向大城市规模集中,导致大城市中心区超负荷承载,带来许多经济社会问题。"十二五"要优化城市化战略格局,主要以城市群为载体推进城镇化,使城市化人口更加合理有序分布。
汇改以来的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升值带来了强烈的市场效应,汇率问题已经成为影响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核心问题。接下来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都要在"十二五"规划的大背景下实现,通过分析国内、国外金融环境和市场博弈主体,总结改革经验,分析利害关系,从改革策略和时机选择方面给出若干政策建议。
对于辛亥革命这场正式开启并深刻影响了现代中国历史的变革事件给予怎样的历史定位与评价,至今依然充满了各种争议。无论是对事件本身,还是对事件所蕴含的各种议题,都有着太多需要作更进一步挖掘、更多视角分析的空间——尤其是对"革命"本身的上下探究,更是讨论辛亥革命必然要涉及的思想话题。
亦名张志勇,1958年出生,北京天坛东里人。书斋:三益堂,号享汉、简微言史、阜丰子、坛上人。
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提出了建立新中国的宏伟蓝图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独特构想,并领导进行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广泛的社会变革,奠定了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在中国住房问题上,社会政策(住房保障政策)与经济政策(房地产政策)的划分很重要。房地产属于经济政策的对象范畴,而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则要靠住房的社会政策,亦即住房保障政策。政府应该管的是“住房”,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而房地产的发展则是市场的事,政府在其中的职责只在于宏观调控。
城市是提升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行动重点和战略支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着眼点是兼顾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在此基础上,妥善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把握的战略取向是,建设生态城市、经济高端化城市、数字城市、创新型城市、文化特色城市、低碳城市。而发展是前提,规划是龙头,建设是关键,管理是保证。城市领导者担负着引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责任,应该具备很高的政治素质和科学素养。
产业国际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攸关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特别是在当今资源短缺的时代,应当规划长远战略、部署协调机制、形成产业国际战略的全局统筹观念,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统筹短缺资源国外投资与优势资源国内保护,以和平友好的姿态实施"走出去"的产业国际战略。
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制约进一步发展的各种问题也不容忽视。我们必须进行发展模式的转变,理解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必须能够落实到每个人都有参与发展、享受发展的权利,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实现发展人权,包括发展与民生、与文化、与环境等一系列关系的权衡。这就要求破除制约发展的某些体制性障碍,进一步突显以扩大民主为核心内容的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