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两新”组织参与北京社会治理:功能与路径

来源 :新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chen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新”组织,是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利益格局呈现多样化态势,要求党的基层组织提高服务群众能力以满足群众需求.党建引领“两新”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共同推进社会进步,将成为今后城市社会治理工作开展的必然趋势.北京市提出要建立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常态化机制,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与规律的基层党建有效路径,党建引领“两新”组织参与超大城市社会治理,在促进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功能.探索北京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与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更好地结合,切实提高“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以及政治引领力和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成为激发北京城市治理新活力的首要选择.
其他文献
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出台的重要目的,在于提升农业经营效益、农产品竟争力、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以及生态与发展协同能力.现阶段,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存在农业绿色发展支持力度不高、偏向普遍性生产者支持、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工具数量不足、农业绿色发展机制不畅等问题.未来,加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的路径在于:建立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的立法保障,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支持结构调整,增加绿色支持政策工具数量,建立有效的执行、监督和反馈机制以及推进农业现代化战略.
数字技术引起了社会经济生活的革命性变化,这一变化以数字技术对社会成员日常生活数据化的监视为基点.借用福柯“监视产生权力”的观点来分析这一变化过程,可以发现数字技术使得“监视社会”演进为“数字监视社会”,即日常生活被数字技术实时全面监控,并被困于算法权力所主导的“硅笼”之中,个体被迫臣服于以技术理性为基础的算法自动化决策,从而失去自我选择和决策的能力.“数字监视社会”造成了隐私透明化、权力两级化和社会原子化的后果.要消解“数字监视社会”的“硅笼”,需要不断完善数据法律法规,同时重建个人主体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执政党意识形态领导力建设在知识分子阶层中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注重从社会结构的整体性出发认知意识形态,但依然存在局部性的模糊认识;对执政党意识形态的政治认同较高,但文化认同有待提升;承认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地位,同时包容多样社会思潮的存在;具有国家文化安全意识,但对错误思想的批判意识与能力仍需增强等.为此,提升执政党对知识分子意识形态领导力的策略和路径包括: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凸显意识形态认同的价值维度;以学术讲政治,增强意识形态话语的理论阐释力;处理好一致性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