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与实践中前行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enli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阅读是教书生涯中的必修课,这个职业决定了我们必须活到老,学到老。一段时间不读书,我们就会深感内心的空虚,会有一种即将被时代抛弃的感觉。回顾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可以说阅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懈的阅读让我的思考慢慢变得更加深入,反复的实践让我的教学渐渐变得更加有效。
  我与名师同案共教
  那是十多年前的一段经历了,当时自己从师范学校毕业不久,由于所在的学校很小,又处在两个区的交界处,“两不管”是常有的境遇。得不到教研员的指导,于是我将专业成长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阅读上。
  一天,当我拿到一本叫做《全国第三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教案集》的书时,突然产生了一个让自己都大吃一惊的想法:我能不能用这些老师的教案去课堂上实践一下?这些老师也都是青年教师,他们代表各省参加全国比赛,一定都非常优秀。参加全国比赛,他们的课也一定经历了多次的打磨,可以称得上是优质课。用这些老师的教案上课,应当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只是读一读,感受还不够深刻,很多课的亮点还体会不到,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一定能让自己收获更大。
  于是我开始了行动。这本书的内容并不是现成的教案,而是教学实录。师生对话的方式固然亲切真实,但缺乏条理性,用起来并不方便。于是,我边阅读边对书中的教学实录进行梳理,将教学实录转化为层次分明的教案,将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清清楚楚地写下来。这样走进课堂,自己的思路就更加清晰了。
  前行的道路并不平坦,实践的过程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虽然这些课都是大赛的获奖课,自己也很用心地进行了整理,但真正上得成功的依然屈指可数。不过,成败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有了前期的阅读和整理,有了后面的实践和思考,我的收获非常大。
  尝到了甜头,我的胆子更大了,我开始带着名师的教案走进课堂实践。《小学语文名师授课录》这本书中全都是响当当的大家,从支玉恒到贾志敏,从翟京华到于永正,他们的课我一节一节进行着整理,一节一节进行着实践。
  我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阅读着,实践着,自己也悄然成长着。十年的静心阅读和扎实实践让我在2007年第一次参加全省阅读教学大赛就一举夺得了全省的第一名,2008年在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和最佳教学设计奖。
  我与名师同课异教
  我准备再向前迈进一步。单纯使用名师的教案上课已经不能满足我专业成长的需求了,我需要慢慢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正巧,那段时间我阅读的是大夏书系出版的名师教学系列丛书,其中那本《小学语文名师同课异教实录》让我眼前一亮。手捧这本书,我如获至宝,欣喜异常,细细地品读着这本书,每一篇课文的同课异教都能让我看到两个精彩的世界。我能不能成为第三个人,与这两位名师同课异教,上出自己的风格来?
  说干就干!要读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和于永正老师同课异教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了,我没有急于阅读他们的教学实录,而是先读课文,从自己的角度解读教材,设计属于自己的教学流程。于是乎,原本两个人的“较量”变成了三个人的同课异构。
  我深知名不见经传的自己无论如何也设计不出与两位名师同样精彩的教学过程,但这并不重要,经历了教材的深入解读与教学的设计,自己对文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教学过程也有了属于自己的设想,再读名师的教学实录,就更有针对性了……
  就这样,我用这种方式读完了整本书,十九次与名师同课异教,十九次将自己的教学与名师的课堂实录进行对照。这次,我收获的不仅是感动与感慨,更多的是设计的重构与深入的反思。
  我想说,这种方式独特的阅读让我感受到了成长的力量,更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前行的足迹!
其他文献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應用,幼儿园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展开管理成为可能,作为幼儿园管理者,需要有时代精神,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便捷展开幼儿园管理工作,为幼儿健康成长创造良机。微信公众平台有诸多管理功能,不仅可以为幼儿园和家长提供信息发布平台,还能够形成良性互动,将图片、视频、动画、文字信息以更立体的方式进行传递,缩短了幼儿园与家长的距离,营造了幼儿园管理的良性氛围。  一、微信公众平台创设与规划  幼儿园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