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网络载体,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网络的发展速度和运用人数呈几何基数增长,全世界上网用户超过了十亿。而在我国网络用户中大专以上学历者达到了56.8%,大学生已经是网络的最大用户群,也间接说明了高校是网络推广、发展最快和提供技术支撑的地方。西方国家和我国领导层都深刻认识到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加大网络影响的力度。那么如何充分发挥网络这一载体的作用,切实贯彻思想政治教育,让新一代的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用正确的思想来武装自己这一课题摆在我们面前。
  
  一、网络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大众传媒载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传统的大众传媒载体包括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音像等,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曾经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今天也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以后,短短的十几年间,网络在我国获得了迅猛地发展,使用人数急剧增加,85%的网民是青年人,他们通过互联网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大量的信息,高校出现了大量的网站,传播各种思想、信息,许多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网络间传播。网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最重要的大众传媒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这个新兴的传媒载体。北师大教育信息和网络技术中心主任安宝生教授指出:“互联网和教育决定我们的未来,作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核心动力,互联网和教育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命运,改变着一个国家、企业和个人在未来时代的竞争力。在方兴未艾的网络大潮中,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了未来;谁开创了面向未来的现代教育体系,谁将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高校应重视网络这一现代化载体同时充分运用这一教育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网络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我国各个领域渗透,全面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乃至精神生活。其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主要是因为它的信息传递技术具有其他传媒所无法比拟的特点即虚拟性、开放性、互动性、实效性、自由性、共享性和隐蔽性等,为年轻人所喜爱,尤其年轻而有强烈好奇心的大学生接受网络新事物如鱼得水,这必然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1.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是网络拓宽了大学生的思想范围,提高了他们的思辩意识。通过网络大学生接触了大量的信息,开阔了视野,扩充了知识(很大一部分是书本所没有的),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与交往的空间,思想变得更加开放,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积极参与热点问题的讨论,参与意识增强,思辩意识不断提高,能够辨别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并从中得到较高的认识。
  二是网络为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张扬提供了宽松的舞台。由于网络的交互性、隐蔽性、开放性使大学生能够在网络上放情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阐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而没有后顾之忧,各个高校建立的BBS系统为大学生发表个人见解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大学生可以就很多问题诸如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学校的建设、教师的表现、社会热点等进行大胆地议论,在议论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体现了大学生多样化个性的需求,有利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张扬,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创造。
  三是网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客观的依据,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网络上大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表露个人的意志,展示个性,通过网络可以很好地发现学生的真实想法、真实思想,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学生思想上存在的困惑及心理障碍,借助聊天、咨询等方式疏导学生的思想问题,减少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盲目性和空洞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事半而功倍,实效要好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
  
  2.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也产生负面的影响
  一是西方意识形态的侵蚀使大学生迷失方向,人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发生倾斜。不可否认西方发达国家对网络技术占有垄断地位,他们借助网络优势推销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标准、文化观念,面对大量的西方文化,大学生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对西方的价值观和西方文化产生兴趣,久而久之产生亲近感,最后认同西方的价值观,造成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偏颇与迷失。
  二是有毒的网络信息污染、毒害大学生,造成大学生的道德滑坡、人格缺失。网络信息容量非常大,各种网站、各色信息充斥着网络各个领域,其中不乏非法的、黄色的、黑色的、甚至反动的信息,学生长期接触不良信息,由于心理上不够成熟,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抵抗力都比较薄弱,自律意识比较差,同时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不够稳定,容易导致道德失衡,人格不健全。
  三是网络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的人际关系。网络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是极大的,很多大学生迷恋于网络,热衷于聊天,游戏人生,经常通宵达旦地上网,损失的不仅仅是金钱和时间,更大的损失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形成了网络综合症,整日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逃避现实世界,结果是缺少现实中的朋友,人际关系冷漠,不能进行好正常的人际交往,愈发躲在网络环境中,不敢正视复杂的现实,试图用网络来麻醉自己,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人际交流造成严重的危害。
  
  三、当前高等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我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引进互联网,但短短的十年间,我国互联网有了很大的发展,无论是使用的人数还是使用的范围都是历史空前的。各个高校加大了对网络建设的力度,设立了多个网站,思想政治教育也相应地进入了网络。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国家教育部也多次强调加强高校校园网络信息建设与管理工作,是新形势新任务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迫切需要。总体来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机构和条例制度比较健全,普遍建立起了一支年轻干练的辅导员队伍,而且能够借助网络深入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地表现在校园网站较多,但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较少;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网页更新不及时;有学生建立的网站也有校方建立的网站,但管理不规范;师生都上网但通过网络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少,不能很好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最根本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上,没能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新的载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处在刚刚起步阶段,不够完善,如果不能占领网络这块阵地,我们的损失将是巨大的。
  
  四、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思想教育创新的重要方向。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情况、新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和网页建设
  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去占领网络阵地,大力倡导创建“红色网站”,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勇于围绕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发表评论,进行积极的引导,敢于对错误的言论和思潮进行批评和纠正,弘扬正气,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努力在网络上开辟红色家园。注意及时更新网页的内容,做到快捷而新颖,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发挥网络媒体的巨大优势。
  
  2.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
  社会中各种网站形形色色,管理难度极大,但对于高校的网站加强管理则是切实可行的。管理应侧重于预防和控制,即预防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通过网络对我国的侵蚀和渗透,同时有效控制错误观点和有害信息在网上的传播,远离信息垃圾,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主体包括党政和团的干部、社会科学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三支力量。不要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社科教师或辅导员的事,与别人无关。这三支力量缺一不可,应该协调起来共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两课”教师应注重把教学内容与中国改革发展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避免教授知识的空洞乏味,做到理论武装与育人相结合;党政和团的干部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化,了解学生思想实际,满足学生的政治需求,吸收和选拔优秀的团员到党组织中来;辅导员和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一支力量,更不能忽视他们的作用,应该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调动其积极性,配备电脑设备,鼓励其通过网络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只有启发影响和引导学生才能有利于大学生的个性的发展,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4.从学生自身来说要不断提高素养,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遵守网络道德,明辨是非,不迷恋网络,加强自律,增强法制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安全意识。善于同网络中不正确的甚至是反动的信息观点作斗争,在斗争中提高的思想觉悟,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务非常艰巨,要常抓不懈。随着思想政治教育进入网络的步伐加快,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将对青年人的健康成长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本研究在前期相关研究基础上,运用电针对病理性网络使用(PIU)患者进行治疗,通过观察Go/No-go任务状态下患者脑功能磁共振(f M R I)变化情况,探讨电针治疗P IU的神经生物学
近年来,由于高校学分制改革、后勤社会化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班级”作为高校德育工作主要载体的地位和作用正在逐渐削弱。与此同时,学生公寓因其场所固定、人员流动小、地域集中等特点,在当前德育工作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成为高校德育工作必须抢占的重要阵地。    一、认识大学生公寓德育环境的重要作用    被子叠了吗?按时熄灯了吗?妨碍他人了吗?这些在大学生公寓里日日发生的小事,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基本品德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和时代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索一条有效途径,以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化的要求。笔者认为拓展训练有助于该问题的解决。    一、何谓拓展训练    1.拓展训练的起源  拓展训练又称外展训练(Outward bound),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袭击, 造成许多缺乏经验的年轻海员葬身海底。于是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迅速发展,当代大学生主要表现也有了一些新的特征:在价值取向上,由精英意识转向平民意识;在学习教育上,大学生普遍认为增长才干是第一需要,学习途径也大大拓宽,由单一选择转向多元选择,由单一的积累知识转向积累知识、能力培养、兴趣爱好等多个方面,大学生具有独立的个性特征,并且通过各种学习得到了增强;在人际交往上,大学生交往呈现积极、主动、开放现象,同学关系也有亲情化趋势,
目的:该实验是检测大鼠前庭感觉上皮细胞中m型乙酰胆碱受体mRNA.方法:将Wister大鼠的五个前庭终末感受器完整取出,匀浆后抽提出总RNA,经过RT-PCR技术,扩增编码m乙酰胆碱受体m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