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在线社区的活动理论分析研究

来源 :科协论坛·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junjun_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当今师范生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阻碍了该能力的发展,基于显隐性知识的研究提出在线社区概念,以帮助教师共享与传播知识,并运用活动理论对知识产生与传递过程进行分析。
  关键词:师范生教育 活动理论 在线社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2-365-02
  1 我国师范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师范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2007年,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在六所部署师范院校开始实施,随后这一政策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与此同时,提高师范生的培养质量成为高师院校面临的首要任务。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是衡量师范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更是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有效地培养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至关重要。
  当今我国的师范生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影响了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1)课程设置不合理,缺少学科间整合;(2)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教学内容缺少;(3)教育观念脱离教学实践,教学方法依然为讲授法,阻碍了师范生的角色认识;(4)近年来高等教育不断扩张,师生比例下降,每个学生和教师单独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学生从老师那获得的有益经验也越来越少。
  师范生的教育实习一直是提高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有力途径,但随着高等教育扩招以及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教育实习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1)教育实习观念落后,还集中于毕业前的一次性实习;(2)教育实习时间减少;(3)实习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4)教学实习资源缺乏等。
  以上问题导致了师范生很难将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关于教学技能的经验是通过实践不断积累的,也是教学中容易忽视的。
  2 在线社区的提出
  教育实践能力支配着教师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是教师教学的基础。但是这种能力不具备一定的规则,不易传播。
  英国科学家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于1958年首次提出隐性知识的概念,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所谓显性知识是指事实知识和原理性知识。所谓隐性知识是指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技能性知识和人际性知识等。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即是一种典型的隐性知识。
  在师范生教育中,知识经历隐性—显性—隐性螺旋式的转化过程,其中,隐性知识在数量上远远大于显性知识,且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但是隐性知识较难传播,不能更好的分享与学习。如何很好的获得这些知识是解决师范生教育问题的一大重点。
  如今我们提出“教师在线实践社区”的概念来培养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该社区目的在于共享与传播教师实践知识。这种虚拟知识社区的建立,可以使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有助于师范生更好的获得有关教育实践能力方面的知识,弥补当今师范生教育中的不足,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教育事业。
  3 在线社区的活动理论分析
  在线社区可以为教师提供隐性与显性知识的交流。土耳其的Dokuz Eylul University和Middle East Technical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为研究在线实践社区对职前教师的帮助做了实验,实验基于在线实践社区平台,实验分为强制参与周期和自愿参与周期。第一阶段,来自3所大学的28位师范生观察并讨论了基于真实教室环境的数字视频。第二阶段,研究者建立了另一个在线实践社区,这是一个开放的社区,除了第一阶段的师范生外,还包含了很多经验丰富的教师。
  这项研究运用了知识管理、实践社区、活动理论等理论,其中活动理论作为整个实验分析的理论框架。活动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社会群体与自然环境之间所从事的双向交互的过程,人的心理发展与人的外部活动是辨证统一的。
  研究中使用的主要工具为平台门户网站,网站提供了数字图书馆资源、真实校园建构主义课堂的视频、论坛交流工具。实验分为两个阶段,强制参与的学期持续4个月,主要是28位师范生的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通过观看视频讨论并且书写反馈,讨论的信息被存档。自愿参与阶段持续6个月的时间,最主要的实验数据来源是讨论的信息表。
  基于活动理论框架的实验架构如图1所示。
  3.1 主体
  在强制参与组,被试者是28位师范生。在自愿参与组,被试者是还包括自愿参与寻求额外知识发展的教师,他们认识到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性,在与有经验丰富的教师交流中能够获益。
  3.2 目标
  在这两个阶段,目标是知识的产生和共享,为了解释在每个参与组中知识的产生和共享,研究者使用了Nonaka的“知识创造”模式,该模式的观点认为知识分享是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交互的螺旋过程,其主要因素包括社会化(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外化(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内化(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组合(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Nonaka,1994,p.19)。
  3.3 工具
  两个参与者需要不同的工具。在强制组,数字视频和讨论列表引导受试者达到目标。在自愿组,材料是科学出版物(文章,研究结果,论文,等等)和讨论列表。
  3.4 规则
  强制组的规则是:在每个讨论期间至少发表3条消息,讨论持续时间和每个学生在每个阶段的任务都是有规定的。在自愿组,社区本身决定规则,这些规则是自然发生的,随着时间而增加。这些规则仅仅是尝试并且带有个人主义的,在以后的发展中,规则将会更加健壮。
  3.5 交流
  强制组的28位师范生参加“职业发展圈”社区作为本科课程的一部分。他们来自不同的大学,拥有不同的背景。在自愿参与组,社区是由经验丰富的老师,知识分子和师范生组成。
  3.6 分工
  职能划分需要专门的角色和任务提高结果的质量。在强制参与组,有两个主要的劳动分工:发表评论和制定课程计划。在自愿参与组,劳动分工是随机自然发生的。包括讨论、材料分享等。   3.7 实验结果
  28位师范生中有24位表示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知识,另外4位强调实验的自愿参与很重要。自愿组通过与资深教师的讨论提高了自身专业知识。实验摘取了参与者的感受。
  两组实验的优点是都是基于实践的,在面对面的传统教学环境中是不存在的。实验主要结果如下:
  (1)理解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通过观察实践,可以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
  (2)可以获得不同的经验观点和想法。在课堂上同学间已经分享了知识,在这个平台中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经验观点。
  (3)树立实践观念。
  (4)参与各个教师的课堂。
  (5)克服新知识的挑战,帮助新的教学改革的实施。
  (6)理念的修正。在课堂中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教学与情境有很大的关系。
  (7)成本有效性。节约时间与资金,产生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第一个阶段,学生通过观看数字视频,总结他人的教学经验,再通过发表评论与制定课程计划,使知识得以外化与传播,促进知识的获得与巩固。
  有经验的教师具备丰富的隐性知识,在实践社区中,通过讨论以及发表观点看法,可以将自身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这样这部分知识就可以分享与传播,使得师范生和其他教师容易获得,并将知识内化。
  这是一个显隐性知识相互转化螺旋上升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师范生获得了大量的有关教育实践能力方面的知识。
  4 对我国的启示
  这种在线实践社区可以引入到我国高校师范生的课程中来,解决我国师范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
  工具的使用:(1)数字视频可以呈现复杂的动态课程,课程细节可以一览无余,能促进知识间的传递,应重视数字视频的重要性。视频的缺点是缺少参与者的交互,摄像机视角有限,还存在着低链接速度问题。(2)讨论列表是很重要的工具,来自不同学校的师范生不能面对面的讨论,在产生知识时,可以观看别人的观点,分享自己的教学活动。
  交流方面:在强制组,若是自身的目标和课题目标相符,职业规划与其相符,参与者会积极参与,也不能完全排除一些多是为了完成课程,能够顺利毕业。在自愿组,存在着有些社区成员喜欢潜水的现象。
  规则要求:强制组有严格的规定,讨论期间至少发3条消息,有严格的讨论时间。自愿组是随意发起的。
  分工:强制组包括两个任务:(1)对观看视频进行评论,这是一个外化自身经验的过程;(2)编写教案,这是结合自身经验并且参照评论来进行的。
  5 结语
  隐性知识对于师范生今后的教学生涯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师范生教育中应该特别重视课本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推进隐性知识的增长,在高校师范生教育中,我们可以利用在线实践社区来提高学生的经验,通过观看真实课堂视频并与资深教师进行讨论学习,可以使师范生学习到很多真实的立体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经验,有益于他们今后的教学工作,还可以促进终身学习。在线实践社区这种方式还能够缓解我国师范生实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可以节约成本,获得更好的效果。
  在线实践社区平台能够为师范生提供丰富和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促使教育实习管理规范化与自动化,为我国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但它也还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的不断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兰英,郗海娇.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10).
  [2] 沈超.高校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6).
  [3] 吴波,柳和生.地方高校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教育探索,2012(1):12-15.
  [4] 杨邓红.师范生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2(6):69-73.
  [5] Polanyi M.Personal Knowledge:Towards a Post-Critical Philosoph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8.
其他文献
摘 要:物流管理,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原理对所运送的货物等在流通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协调控制与组织管理,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送效率、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满足物流事业更好的发展,加强企业竞争力的同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利于公司的发展,供应链一体化对我国物流管理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供应链一体化 物流管理 经济效益 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期刊
摘 要:产业结构的演变是伴随着经济增长而发生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北川羌族自治县震后经过四年的恢复建设,在产业结构转型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但如何在新形势、新环境下高效利用北川县的经济产业改善羌族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羌族地区经济状况,并最终实现羌族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运用Shift-Share 分析法对北川羌族自治县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北川县三
期刊
摘 要:从专业基础课程着手,提出“扁平化学习”的教学改革。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变成了自我教育的积极参与者,使教室里的权威从自上而下的等级集权制变为互惠相连的民主制,能较大地发挥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扁平式学习 模式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2-336-02  1 课程教学的现状  《造型设计基础》课程是艺术设计(产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民众的生产生活与电力等能源的连接程度更为紧密。鉴于电力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致使电力企业应当在电力生产过程中严格保证生产的安全性,通过采取各种管理手段,确保电力生产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保证我国电力能源的稳定供应,促进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持续发展。通过分析我国当前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针对现状中出现的几点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措施
期刊
摘 要:独立学院定位于应用型本科教育。通过分析应用型本科经济及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来构建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本科经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以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为例,总结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过程和关键点, 为同类院校提供借鉴。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经管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2-348-02  实践教学能提高经管类专业
期刊
摘 要:阐述如何利用牛顿环装置,首先通过已知波长的单色光形成牛顿环干涉图样,进行干涉环直径测量;进而以高压汞灯作为光源,通过滤色片,得到不同波长单色光,再通过牛顿环干涉图样直径测量及计算式,计算出该单色光波的波长,令牛顿环装置有更大地应用。  关键词:牛顿环 等厚干涉 波长 高压汞灯 滤色片  中图分类号:O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2-340-02  应
期刊
信息媒体技术方向的知识技术性强,信息更新快,常规的PPT讲授再验证性的实训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在有限的课程时间里受到启发,引领学生主动积极的去学习。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教学方法,能有效得调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较高的注意力。
期刊
摘 要:目前理论力学实验教学方面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通过对学生开设设计性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力学现象与力学规律,以《速度瞬心实验》为例,阐述设计性实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  关键词:理论力学 设计性实验 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2-351-02  1 引言  理论力学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也是一门与工程
期刊
摘 要:在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发展。在高等学校当中,学生作为各个独立的个体,存在着非常多的差异,比如说性格差异、经济差异等等。高校贫困生也高校学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家庭经济情况的原因,很容易造成很多负面的心理因素。分析高校贫困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试图找到解决方式。  关键词:高等学校 贫困生 心理问题 自卑 自我封闭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 要:针对湖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劳动力丰富,但农民素质整体上来说还不高且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很好代表性的现实情况,通过对湖南农村远程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目前农村远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论述三网融合和农村远程教育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三网融合大环境下湖南农村远程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关键词:三网融合 农村远程教育 湖南 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