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两个注重点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ia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密切,是学生的心灵导师,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因此,班主任要全身心地投入,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关爱每一位学生。那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呢?根据多年的班主任经历,本人从平等教育、与科任老师之间的协调关系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工作中注重平等教育
   怎样注重平等教育呢?从如下几方面入手,收获颇丰。
   1.宽容学生。这是师生之间心理相容的具体体现。小学生正是从童年向少年过渡,有了一些个性倾向性,并有了很强的自尊心,总想摆脱成人的束缚。学生想独立却又不能独立,不能独立却又偏偏想独立的矛盾和倔强心理常导致学生犯错。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宽容学生呢?只有理解学生,才能宽容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削除学生自卫和自辨心理,也才能建立信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的目标。
   2.向学生道歉。这是师生间人格平等的具体体现。所谓平等教育,需先创造一个平等、民主和睦的班级环境和班级气氛。所以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哈里林曾根据大脑心理学和心理学最后研究指出:童年时期记录在大脑中的“父母意识”,即由父母或相当于父母的人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所提供的“外部经验”将永不衰变地记录在每个人的“要格磁带上”,在人生的过程中均会“自动播放”。这足见班主任言传身教的非凡作用。我们错误地批评了学生,就应该向学生承认错误,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向学生道歉。人的意志行动总是伴随着情感,只要我们打心眼里尊重学生人格、去关心、去爱护学生,就会坦然地向学生道歉,以收到显著的效果。
   3.履行承诺。这是师生间平等和真诚的“量”的积累。平等是建立在师生间的情感基础上的,而情感的基础又是互相信任。只有学生认为班主任讲信用,才能对班主任信任,产生了信任,才能向我们敞开心扉,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墨子》上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小学生情感发展具有不稳性,具有易变性。如果我们长期只承诺不履诺,学生也会常向我们保证不犯错而经常犯错,学生就会把老师的话当成“耳旁风”。因此我们要有诺必行,长期坚持,有计划地向学生存入情感。构建好师生间的情感关系,才能建立一个有凝聚力、有向心力的班集体。
   二、注重与科任老师之间关系协调和谐
   从整体效应说,班主任与科任老师关系是相互协调和谐,直接影响到班级的建设风貌。关系协调和谐,感情融洽,心心相映,才能很好地建设和管理一个班集体。如果班主任在学生面前大谈团结、合作的重要,要求学生切实做到,而自己却和同事闹矛盾,就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疏远班主任,不配合班主任的工作。由此可见,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关系协调是何等重要。怎样做好协调关系呢?
   首先,班主任要给科任老师参与班级活动的机会,让科任老师享受共同活动的快乐。科任老师参与班级活动,既可加强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合作,也可促进各科老师与班级学生交流,这样不但活跃气氛,更重要的是让参与者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其次,班主任要有虚心诚恳的态度,正确处理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科任老师最能体验到班级工作的优劣。班主任在职任老师反映问题时,不要认为是人家不给自己面子,给自己难堪,无事找事,千万不能用嘲弄的方法来挖苦别人,不要文过饰非,给自己开脱,而要冷静地听取科任老师的提醒、建议,甚至善意的批评。要切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直言不讳的批评,就好像一面镜子,能照出自身的真相。在事实真相面前,要虚心诚恳,用积极的方法善待科任老师意见,热情主动地承担责任,及时解决问题。长期以来,我总是很注意这方面的工作。有一次,科任教师反映有一名优秀的学生成绩一直退步,考试不及格,我立即找那位同学谈话,并及时家访,了解原因,提出解决方法。总之,当科任老师反映每一个问题时,要善待科任老师对工作负责,关心班集体,以及热爱学生的一颗心。只有这样,才能融洽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再次,班主任要积极主动地向科任老师分解班级情况,倾听他们的意见及建议。科任教师工作较忙,有时可能没有及时把情况反映给班主任。我认为,班主任应该经常积极主动地向科任老师了解情况。例如利用课间十分钟,集体备课等时间,也可以召开科任老师座谈会,认真地听取他们的意见,探讨解決方法,提高他们共建班集体的兴趣,协助班主任把班级的教育教学搞好。
   总而言之,要管理好班集体,只要把科任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能找到管理和建设班集体的动力源;只要与科任老师协调,心心相映,就能发挥团结奋斗的整体作用,形成统一战线,通力把班集体建设成为“团结进取、奋发、拼搏”的文明班集体。
  (责编 张晶晶)
其他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这段表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因其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缺乏思辨与创新等问题必然要退出历史的舞台。但我们也不免感到困惑,《纲要》中
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决定着新课程改革的成败,而课堂教学质量又与教学设计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搞好课堂教学设计至关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非常重视教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不仅仅是学生提高成绩的前提,更是学生一生追求知识的源动力。凡是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的人,无一不是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了热情与激情。这热情与激情正是兴趣的体现,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他一生的发展都非常重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培养兴趣对学生的重要性。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做了一些尝试,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作文教学,让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