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的诞生:文化、思想及科学创新

来源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_ic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吕克·福彻尔等人的观点,“中国”和“东亚”与“古希腊”和“美国”相比,在理解世界的方式上存在颇大文化差异。福彻尔等人支持理查德·尼斯贝特的观点,宣称数学科学的诞生得益于“希腊”或“西方”的偏好分析、抽象及理性推理的文化范式;反对阿里森·高普尼克持现代科学的发展受文艺复兴后期人们对休闲和信息追求所驱动的观点;认为“中国”和“东亚”的文化范式强调整体性,是具体而辩证的。福彻尔等人以尼斯贝特及其同事们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等为立论的依据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尼斯贝特等人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与现代科学的诞生毫无关系;“李约瑟难题”,即现代科学的诞生为何源于欧洲而非世界其他地方的问题,本身就非常含糊不清,根本没有任何质疑的价值。
其他文献
在南美洲巴西中部,有一个与外界相当隔离的族群,他们正是本文进行音乐民族志研究的对象。尽管每个人的研究对象不一样,但希望本文的研究方法与过程对于音乐民族志的研究有所启示。本论文的中心问题:为什么音乐对苏雅人如此重要?意欲从音乐结构、演奏实践和深层意义三方面分析苏雅人为什么以这样的方式制造音乐。
新闻出版总署把2007年定为“出版物质量管理年”,出版物的质量管理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来说,编辑规范的制定与执行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今年是江定仙先生诞辰95周年,为满足国外朋友得到江定仙作品集的英文目录以便了解老一辈中国作家作品的希望,我们整理了这份江定仙作品集的英文目录,供参考,也以此表示纪念。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古典主义”(Classsical)一词,在音乐史中用来指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的音乐创作风格。这个时期的作曲大师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他们所确立的音乐形式规范,不但被当时、而且被之后的19世纪以至进入20世纪的追随他们的作曲家所采用。
所谓“一刊两制”,马忠文在《清华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发表的《“一刊两制”: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文献引证体例的最佳选择》一文中曾说,亦即“人文学科的论文采用注释体例,社会科学论文采用著者一出版年体例(参考文献),在同一种期刊里二者可以兼容使用”。尽管笔者以为目前情况下一部分甚至大部分社会科学的论文可以采用“注释制”,不必强行规定一律采用著者一出版年体例,但本文重点要追问的是:为什么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在文献引证体例上,现在适宜乃至必须实行“一刊两制”?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高校文科学报界对编排规范的争议就一直延绵不断。自2000年1月颁布《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以下简称原规范)之后,这种争议一度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尽管相关部门只是要求各学报“参照执行”,但实际上原规范却迅速覆盖了几乎所有的高校文科学报。
黄旭东、汪朴合作编著的《萧友梅编年纪事稿》已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部文图并重、一一注明史料出处、按年月记述萧友梅生平事迹的著作。全书包括“家世纪略”、“生平纪年”、“身后纪事”三个部分。在核心内容“生平纪年”中,分为“家乡时期”、“留日时期”、“参政时期”、“留德时期”、“北京时期”、“上海时期”六个时段。
论证、制订和推行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文献引证技术规范,绝非可有可无的繁文缛节或无关大局的雕虫小技。无规矩则不成方圆。往大处说,它关乎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创新与学风建设;从小处看,则事涉学术论著的体例规范与版式设计,直接影响到作者、读者的阅读习惯与思维模式,乃至刊物的编校风格与日常工作。兹事体大,不可不慎。
唐宋文人通过对茶之自然美学形态的赞美,寄予了对山水自然的向往热爱。他们汲泉品茗尽享山林之乐,超越功名羁绊。茶是唐宋文人心灵的故乡、精神的家园。相对于唐人而言,宋代文人更喜闲饮品茗,表现了其静赏生命快乐的人生观。宋代茶诗中呈现出儒家安贫乐道、道家“乐天知命”和佛禅“至静无求”的三种生命快乐境界。饮茶活动也是唐宋文人思考天地人生之理的行为方式。在宋代茶诗中,理性的色彩更为突出。他们从泉茶之中体悟出人生穷通之理;又将茶性与人性相比,藉以明道励志,表现出清高脱俗的精神品格。对唐宋文人来说,饮茶是一种极其高雅的精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