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高空抛物者

来源 :语文世界(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kkkkkkkssssss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呀,有人倒地啦!
  他头上有个包,身上湿漉漉的,看来是被饮料瓶砸中的。
  刚才好像听到一声响,一定又是有人在楼上乱扔东西了!
  看,旁边草丛里有个喝剩的饮料瓶,砸人的应该是它。
  肇事者也太缺德了,得查出此人来!
  怕不容易查吧?
  可以请社区里那群神探小子们来试试呀。
  对!
  瞧,这是那个肇事者丢掉的饮料瓶。
  请大家往后站,不要破坏现场痕迹。
  凭借这些线索,有可能破案吗?
  喝过的饮料瓶上留有饮用者的唾液,可以查到他的DNA!
  嗯,请事发时段这幢楼里所有在家的人接受检查。
  哇,这么多人接受检查,那样费用会很吓人的!
  对了,眼下是饮料销售淡季……查查有哪些人去社区便利店买过饮料,或许能缩小范围。
  有道理,快請便利店老板来!
  究竟哪个是可疑者呢?
  再查勘一下现场,是否有遗漏的线索。
  快瞧,饮料湿迹上聚集了这么多蚂蚁!
  哦,可以确定是501住户了!
  他?就是那个捡到弃置在现场的瓶子的男子?有什么根据?
  为什么确定肇事者是501住户?其实,真正砸中路人的那只饮料瓶,被肇事者丢弃在别处了,请你从图中找到它。
其他文献
同学们,甲骨文的“夫”字,生动地展示了男子汉大丈夫的形象。在古人眼中,在“大”字上加一横,便成了“夫”,表示已长大的人,这一横表示的是绾头发的簪子。古时的童子,即未成年的男子的头发是披散着的。成年后,男子要举行加冠之礼,将头发绾成髻子,用簪子束在头顶上。束发加冠后,表示男子成了“夫”,即大男子。由此可见,“夫”的本义是成年男子,表示男子已经成熟、长大。如汉朝的贾谊在《论积贮疏》中这样写道:“一夫不
春天在哪里  在柳树的嫩芽里  春天在哪里  在梨树的花苞里  春天在哪里  在小蝌蚪的嬉戏里  春天在哪里  在小朋友的笑脸里  (指導老师 溢 腾)
一位年轻的总裁,开着他的新车经过住宅区的巷道。他高度警惕,时刻提防着正在路边玩游戏的孩子突然跑到路中央。  当他的车经过一群小朋友身边的时候,他的车门被一个小男孩丢的砖头击中了。他很生气地停下车,抓住那个小男孩,把他顶在车门旁说:“你知道你刚刚做了什么吗?”接着,他又吼道:“你知不知道你要赔多少钱来修理这辆新车?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小男孩哀求道:“先生,对不起,我不知道我还能怎么办,我丢砖块是
1.通过丈量每两个水渍印的间隔,可以知道窃贼所骑自行车的车轮圆周長度,将其除以3.14,就等于车轮的直径大小了;2.至于起先为什么没有找到符合大小的车轮,是因为窃贼骑的自行车车胎气不足,人骑着的时候车胎比较瘪了,所以导致水渍印的间隔“缩短”了数厘米;3.窃贼躲藏点,见附图画框处。  抓住那骑车的人——!  发生什么事了?  那、那人是窃贼!  这儿是死胡同,窃贼骑的自行车只能停在小区里了。  呵呵
大约公元前427年,柏拉图出生在雅典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母亲是改革家梭伦的后裔,父亲的家谱可以追溯到古雅典王卡德鲁斯。出生在这样的名门望族,柏拉图从小就接受了最好的教育。  20歲时,柏拉图师从苏格拉底学习哲学。苏格拉底顽强的探索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柏拉图。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派处死,柏拉图受到沉重的打击。从此以后,柏拉图再也不愿直接参与政治活动了,而是一心一意地研究哲学。后来,柏拉图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多年来,老师们对幼儿的绘画活动“为什么而教、如何教”
快抓住那个骑车的人!  发生什么事了?  那个人是窃贼!  这儿是死胡同,窃贼骑的自行车只能停要小区里了。  咱們只要锁定是哪辆自行车,就能顺藤摸瓜找到那个人了。  唉,我没看清那个家伙骑的是什么牌子的自行车。  咦,我发现了蛛丝马迹!  嗯,这儿有自行车轮胎的水渍印呢。  每两个水渍印间隔约是182厘米。  这辆自行车的外胎直径是54厘米。  此车的外胎直径是60厘米。  有两辆是62厘米。  
余秋雨既是一个文化学者,也是一个著名的作家。  余秋雨的《中国文脉》,被称为“最好看的中国文学简史”,我读后觉得受益匪浅。  在这篇文章里,余秋雨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中国文化的脉络,深度解读了中国文化的灵魂,还提出各个时代的代表最高文学水平的人物。  在文章的开篇,余秋雨阐释了“文脉”的内涵——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历程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寻得这股潜流,是做减法的结果,先要收集文学资料,然后
电影《爱廉说》是一部弘扬传统文化的教育类主旋律影片,向我们展示了周敦颐清正廉洁的一生。  周敦颐,生于公元1017年,今湖南省道县清塘镇楼田村人,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  在《爱廉说》中,我们可以倾听到主旋律的声音。以前,一些教育类艺术电影的导演,在创作时很容易陷入
阅读教学面对的是整篇课文,一些教师习惯于从整体开始经过局部分析再进行总结学习,看上去有条不紊,但不论教什么课文都是这个套路,时间久了,不仅难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找寻有效的切入点,让学生借助这个切入点“撬动”整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阅读的关注。  一、扣课文题目切入,牵引全文  一篇课文的题目看上去字数不多,可是在文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