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杭州历史文化段滨水工业遗产现状及问题分析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wei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自古以来就是商贸繁荣之地.大运河城北段上世纪兴建了工商业相关建筑与住区,于本世纪初开始加紧保护与转型.文章通过描述运河杭州历史文化段沿岸未来规划和重要遗产节点现状,归纳出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其他文献
芷江福建会馆是清代湖南沅水流域福建商人所建会馆的典型代表,作为公共性建筑,它综合反映了地缘、文缘、乡缘、业缘与物缘等多元的中国传统社会关系网络.文章借助建筑史学与社会学的综合研究方法,就芷江福建会馆的区位选址、空间布局、建筑装饰与五缘文化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剖析.期待能够以点带面,为传统会馆建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并为会馆建筑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街巷空间作为传统村落的骨架,串联组织传统村落的各个空间节点,创造变化多端的路径空间形态,形成了连续感知的空间环境.以“流观”的空间感知方式为手段,将呈坎村的街巷空间作为研究对象,探析其空间形态的丰富性,成为了路径空间趣味性营造的参照方式.
为解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过程中部分历史遗存信息与要素未能很好地得以保存,街区更新之后原住居民对街区认同产生差异的问题,利用访谈与问卷研究了扬州的四个历史文化街区,采用内容分析法量化解读受访者的记忆内容,提出从街区集体记忆的主体要素、客体要素、时间要素来确定这四个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内容与更新措施,这有利于提升社会大众对街区更新的认同,更有利于街区活化在当下.
外窗的修缮改造是建筑风貌保护的重点,同时也是建筑节能改造的重点.对传统风貌建筑外窗的修缮改造需要考虑建筑的风貌保护,同时兼顾其节能需求.里院建筑作为青岛近现代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性建筑,构成了城市特殊的风貌.文章通过分析四方路历史街区传统风貌建筑外窗的保存现状以及已有的四方路里院外窗改造措施,结合建筑风貌保护要求,得出兼顾节能效益的外窗修缮改造方案,并为青岛里院建筑的外窗修缮改造提供借鉴.
设计心理学是在设计中研究人的心理因素,从而引导设计结果更加科学化、有效化.对于建筑设计来说,心理学概念是非常重要的理论工具,可以帮助建筑设计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文章就设计心理认知中知觉的恒常性特征为研究依据,探讨已有建筑设计中存在的知觉恒常性概念的应用、知觉恒常性对建筑设计的意义以及知觉恒常性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传统村落的构成和空间形式深受我国宗族制度和宗族结构体系的影响.以赣中吉水县燕坊古村为例,基于宗族结构和“社会-空间”视角,通过梳理宗族脉络和聚落空间的联系、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构成和演变,探析赣中传统村落的空间特质与保护更新策略,为传统村落的有序传承和绿色发展提供借鉴.
甪直古镇作为江南传统水乡古镇,具有较为丰富的滨水空间形式,满足了多元主体的行为需求.文章选取苏州甪直古镇的滨水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从空间形态以及空间行为两个层面探讨,分析滨水空间要素、空间层次、空间界面以及空间尺度及其与空间行为之间的关联性,并针对滨水空间现状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为保护与传承甪直古镇滨水空间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文章通过研究工业遗存历史成因与再利用价值,寻找城市发展与废弃老工业生存现状之间的矛盾.从历史文化路线下研究工业遗存转型利用改造背景情况,梳理工业历史发展脉络,发现大量工业厂区面临关停,废弃工业地块需要激活使之再次焕发出新的活力.文章还研究工业遗存建筑改造方式和改造功能,分析工业遗存再生空间与工业生产空间关联性,思考再生环境下如何寻找新的“场所精神”,提出工业遗存保护与再生的转型策略.
河南近代文教园林是河南传统园林的一个重要类型,近代由于外来文化的渗透、建筑技术与材料的创新以及教育思想与模式的转变,河南近代文教园林呈现出折衷东西、融汇古今的时代特点.文章通过对这一时期河南文教园林的涵化类型调查,结合实例,对其再生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其地域特色和价值重点进行分析,对河南近代文教园林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提出相关理论和方法.
满足老年人在高层住区环境中的身心需求是实现宜居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相较于年轻群体,老年人情绪更敏感、更脆弱.新冠疫情加剧了人与居住户外环境之间的矛盾,让更多老年人意识到自身健康和社区绿地的重要性.因此,文章根据疫情期间暴露出来的住区不适老、不宜居等问题,试图从可食疗愈景观和模块化设计两方面,探讨后疫情时期如何改善高层住区环境,实现老有所乐的美好生活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