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荡的茶魂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en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约自初唐以后,饮茶之风在大江南北渐渐盛行,而经过茶圣陆羽之手,才以一部薄薄的《茶经》定下基本格局,而且将儒、释、道三家的哲学思想与饮茶过程融于一体,揭橥了中国茶的精神。
  陆羽与僧人皎然结好,从佛学原理中悟出了茶艺的真谛,后与女道士李冶交流,将道家的阴阳五行之说融于茶艺,与颜真卿、孟郊、戴叔伦等文人墨客也过往甚密,从他们的经历中感受到了儒家忠君报国的道德境界和独善其身的生活智慧以及与大自然和谐相融的美学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茶艺格局是宗教与世俗的一次文化合璧,是处于勃兴时期恣肆汪洋的中国文化激流飞溅的浪花,也是思想解放、经济文化对外开放的产物。
  一般来说,提起向日本传播茶文化,从唐代最澄和尚来华开始。实际上在公元6世纪,茶叶已经传到了东瀛,日本天台宗的开创者最澄在带去大量佛经的同时还带去了茶种和植茶技术,当然还有饮茶的习俗和基本程式。现在一些日本茶人还认为京都附近一个叫作宇治的地方出产的茶叶是世界上最好的茶叶,这实在是有点井蛙之谈的味道。事实上,无论种茶还是饮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日本人一直处于瞎子摸象的阶段。直到15世纪,在足利义政将军的赞助下,茶道才从“唐式茶会”的形式中蝉脱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世俗的仪式被确定下来,糅合进自己民族的价值取向向民众推广。有个名叫利休的茶道大师为日本茶道的发展砌起了一座里程碑,他从中国茶艺中提炼出“和、敬、清、寂”四个字作为日本茶道的精神支点,希望通过饮茶进行自我反省,彼此沟通思想,去掉内心的尘垢和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为营造有利于茶道精神发扬的气氛,利休还设计了别开生面的茶室。茶室由茶室本身、水屋、门廊和联接门廊与茶室的甬道组成,茶室很小,一般只能容纳几个人,建筑材料刻意给人一种清贫的印象,但制作上颇费匠心,而且打扫得一尘不染。这与日本茶道强调禅宗的教义是有关系的。明治维新时期的作家冈仓天心有句话一箭中鹄:茶道中所有伟大的大师都是禅的弟子,并且力图把禅宗的精神落实在实际生活中。也正因此,日本茶道在定局之初就通过佛教的教义点化了民族精神,而把我国茶艺中儒与道的成分淡化了。
  如果说我们中国的茶艺是一个完整的庞大的体系,那么日本的茶道只是一个分支,但是我们也应该理智地看到,日本茶道将我们中国茶艺中的“术”的部分提升到了“道”的层面,在饮茶的过程中强调道德修养与人格鑄就。相比之下,茶艺在我国经过一千多年的流传,大面积的普及基本完成,但世俗的享受逐渐淹没了精神方面的修炼,即使有物质以外的企求,也属于审美层次的怡情悦性。比如过分讲究器具与环境,反映在茶艺上的奢华形式还是本末倒置地误导着初涉茶艺的青年人。前不久我参加一位企业家举行的茶会,他请了一班美女茶道师来表演,环境是典雅了,仪式是庄重了,但气氛显得相当拘谨,经过培训都考上一定级别的茶艺师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过分强调形式感,旗装艳丽夺目,拉翅高高耸立,手指的舞蹈大大冒犯了茶道的朴素意义,而且她将茶盅送到客人面前后如释其重,本人却一口不喝。如此,她怎么知道自己泡的茶香发几重,冷暖如何?而日本茶道师一般都以中年以上的妇人担当,一壶茶泡后,自己必须尝一盅。同时,这泡茶的价格,与茶相配的那炉奇楠香,那瓶按照宋制插成的花,都被那位老板有意无意地点明价位,弄得大家好生无聊。品茶会简直快成了拍卖会!
  我们中国茶艺固有的属于形而上的东西是失落了。如今,不少茶人竭力呼吁复兴茶艺,但如果仅仅满足于程式上的买椟还珠,着眼于商业策划,或配合某些表演性质的活动,那么茶的魂魂依然在我们头上飘荡。
其他文献
“铃声起,课间到。讲卫生, 很重要。 座位纸 ,要拾起 。地面净 ,空气新……”教室里,同学们正在背诵《礼仪三字经》。同学们背完之后,老师满意地点点头,说:“在背诵《礼仪三字经》中,谁能当上我们班的‘文明礼仪星’呢?”  “刘璟玥、金彦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老师微笑着对刘璟玥和金彦希说:“这是全班同学给你们的荣誉。现在,老师要交给你们一个任务。刚刚下课时,我们班的公共区卫生被破坏了,你们两个拿
亲爱的小读者:据“砖家”分析,幽默的人智商更高,人际关系更好,更加乐观豁达。  你是一个有幽默感的人吗?你是一个常常令身边的小伙伴捧腹大笑的人吗?你是一个人见人爱的活宝吗?我们找的就是你!  最近,校园里发生了什么趣事、囧事?记忆中,你自己身上或者你身边发生过什么令你大笑或苦笑的事情?请你如实记录下来,给我们投稿吧!  你一定会获得的奖励有——所有的来稿作品将在“中国童话网”的公众博客中刊登。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