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结合

来源 :房地产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eng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浅谈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结合
  (贵州同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贵州贵阳 550000)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增强。在拥有实用、经济、美观的居住空间的同时,人们也需要室外回归自然的环境。然而,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相互融合,不仅体现了具有较高欣赏价值的建筑,同时也满足了现代人们对使用和审美的徐需求。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
  作为人们生活、生产的建筑,不仅仅拥有优美、整洁的外型,同时也要与周围的景观和环境相互协调统一。景观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陪衬,需要树立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思想,为人们提供舒适、自然的外部环境。
  一.景观设计的现状
  西方城市工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城市人口大量集中、环境污染严重等现象。美國奥姆斯特德针对此现象,提出了给城市大片绿地和休憩场所的观念,成为现代景观设计的创始人。我国的景观设计仅仅只起到了陪衬城市和建筑的作用,加上城市景观设计千篇一律,没有特色,失去了景观设计原有的目的。景观与整个城市的历史文脉、文化传统脱离,缺乏精神内涵,没有结合城市建筑和场地环境,没有把保护生态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型社会目标放在首位。
  我国景观设计专业人员把景观与传统的风景园林、园林学混淆,片面地把景观理解为园、林、风景,甚至有的把城市景观与城市环境艺术化等同,简单地把景观理解为绿化、美化。实际上景观设计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综合学科,包括规划和具体空间设计。景观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生活功能和生理健康的需求,而且要不断提高人们生活的品质,丰富人们的心理体验和精神追求。这就是为什么如今房地产大力宣传景观住宅、花园小区楼盘,得到人们热买抢购的原因。我国景观设计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提高了景观设计人员的职业水平的同时也加强了他们对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关联的意识。
  二.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结合
  1.建筑设计中树立景观意识
  在考察和掌握了建筑所处周围环境和周围景观相关情况的条件下,设计人员把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相互融合,在景观意识的指导下合理地进行建筑主体设计。设计人员应该树立整体设计的思想,打破以往以建筑本体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整体与建筑本体之间的相关因素合理地进行建筑设计工作。这样设计的建筑才能与周围的景观相协调,建筑的风格和色调与周围环境相统一,使得建筑成为周围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中也不能一味地只追求被动地适应周围的环境,也可以采用积极主动地通过建筑设计来促进建筑本体与周围的融合关系。在进行景观设计构思的时候,设计人员充分考虑周围景观的特殊性,最大化地让建筑与周围景观相互融合。
  在建筑设计中,园林景观起到点缀风景、观赏风景、围合和划分园林空间、组织游览线路等作用。根据园林建筑营造景观的不同作用,包括了风景游览建筑、庭园建筑、建筑小品、交通建筑等几个类型。我们应该把景观、环境的把握和理解放在建筑设计的前面,避免把中心只放在建筑本身的主体设计或把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的附属产品,导致成型的景观与整个城市和建筑本身不协调、不统一,失去了城市的历史文化。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建筑形式。体现建筑的价值就要把景观设计融入到不同时代的文化传统中,结合当时人们的审美观点和价值观念,设计出具有时代文化的景观。建筑设计人员在对整体建筑环境提出设计原则的同时,充分分析景观环境影响的因素,时刻保持建筑和周围景观环境的协调统一,深入进行建筑单体设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不断完善包括主色调、景观设施、风格、黄精铺设等内容的设计。在既有环境中嵌入新建或改建项目,需要主动地调整新建或改建项目适应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寻找合适的元素搭配调整,保持建筑与环境的整体协调。
  2.景观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古典园林设计强调建筑与山石、水池、花木的结合,把建筑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在建筑设计中不断提升景观意识,把景观意识真正地融入到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通过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完美融合塑造一个完美的建筑,创造出精湛的建筑文化。景观设计人员应该保护并集成优秀的历史建筑精华,从中提炼景观设计理论,合理地应用于实践中,把景观理念和当代精神结合,做到功能和形式有机统一,创造高品位、有特色、有个性的同时符合当代精神的建筑精品。根据建设项目的位置选择、功能布局、体量大小等因素,设计人员加强现场实际考察工作,从建筑本身的使用功能、外观形式、审美要求、城市文化等方面做到合理地判断,设计出甲方认可、有利于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建筑。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空间上营造适合人的尺度,总体布局,塑造空间。通过科学、艺术合理地配置植物景观,营造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还可以通过合理运用园林小品、建筑物、园路,把三者有机地融合,在空间组织上达到了步移景异的效果,体现了园林景观与生活、文化的有机联系。点景的建筑物是空间的主体,要求较高的建筑物造型才能在自然景物的衬托下跟家风致。由建筑族群自由结合的开放式空间一般规模较大,采用桥、廊、道路、铺地等分散的形式,多种分隔和穿插与园林空间结合来满足多种功能的需要。有时借助建筑物和山水花木的配合突出整个庭院空间的艺术意境。针对规模较大的园林,根据总体功能、地形条件,以若干个具有特色的景区式景点处理的方法统一空间,形成互相因借的构图布局,主从之分,达到节奏感、韵律感、和谐统一的效果。 我国景观设计是伴随着建筑样式和艺术的多样性发展起来的。真正的景观设计基于原始自然景观形态基础上,按照自然、安全、经济的原则,把景观设计融入到建筑设计甚至到城市规划中。把建筑和景观环境充分完美地结合达到意与境的融合,建筑融入周围景观环境,景观环境衬托建筑,自然、文化、艺术融为一体造就和谐的建筑,把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结合推向新的台阶。
  要设计优美的园林景观,为人们提供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设计人员必须对建筑环境深入分析了解,准确把握设计的风格、功能等具体细节。锦江之星宾馆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实例。锦江之星宾馆位于上海市宝山区逸仙路,紧邻轻轨车站、交通站点。在总体定位和规划上,小区绿化配合高架绿化,将原来的围墙变为绿式围墙,扩大了绿化面积。在小区中心形成休闲绿地,驻足观赏,达到景为人用的效果。小区入口两侧堆造地形式绿地,冲击视觉的同时营造了起伏的园林地形。以点、线、面相互结合的复合化模式,丰富园林景观层次,为宾客提供了一个清新自然的休息环境和休憩空间。开敞式的绿地与室内空间相结合,提高了宾馆的品质。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将道路与驻足活动空间用花坛、绿化带、树池进行分隔的同时考虑人流的畅通无阻,方便驻足观赏、活动。在中心绿地中配置休闲椅以便住店旅客放松身心,青石板嵌草小路的铺设为住店旅客提供了必要的穿行、路过空间。按照自然、生态原则,合理地搭配乔木、灌木、花草植被形成明显的季相变化。在植物配置是注意力求简约不复杂,整体感与个体美的统一。
  三.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景观不仅仅只是城市和建筑的陪衬,它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相互融合,达到整体性的目的。室内外空间的结合与呼应完善了建筑空间的同时也使得内部空间得到延伸、扩展,建筑空间和景观空间的结合大大丰富了建筑本身的空间,给人一种清新舒适、亲近自然的感觉。
  参考文献
  1. 张郭洪,浅议建筑与景观环境的协调评论[J],建筑,2011年第2期
  2. 张登峰,浅析建筑与景观的融合[J],江西化工,2009年03期
  3. 黄万壮,建筑景观设计的若干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2006
其他文献
汾阳市老年大学在山西省内同级县、市中筹建较早,在历届校领导们的积极努力下,逐渐发展、提高,教育教学逐步规范化。学校采取“三个课堂”办学形式,教学确立“三大类别”课程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与农业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获取的成果也比较显著。然而,多么显著的成就都无法掩盖我国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
摘要:摘要绿色建筑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建筑在其全寿命过程中仍然处在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状态,采用绿色建筑技术进行建筑设计,实现节能、节地、节水、减少污染、改善舒适度是目前建筑设计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策略;设计方法  前言  绿色建筑是以生态(自然和人文)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基本原则,运用生态系统的生物共生和物质多级传递循环再生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和多
老张和老侯是好朋友,但二人从未见过对方的妻室.一天,老张办事恰好路过侯家,心想,路经好友家门而不入,非礼也.这样想着,脚步已经挪到侯家,叩门三声,门开半扇,一位美丽少妇出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本人几年来结构设计实践,并结合工程实例,对高层结构设计中的常遇问题,解决方法及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关键词: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结构设计  当今,高层建筑尤如雨后春笋。在设计过程中,使结构既合理,又经济节省已越来越得到关注。从目前的设计中,大多数设计人员在电算过程中,往往仅对个别超限构件、超限信息进行调整。而对整个结构方案是否完善,是否充分利用构件,是否会产生不必要的浪费,则没有太多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需要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努力,当然也离不开老年人的参与。老年大学把成千上万的老年人吸引凝聚、团结在一起,不仅使老年学员迸发出生
二孙女李一渠出生后,我去看她,她的小手紧紧抓住我,深潭般的眼睛向我传递着只有我这个盼她已久的爷爷才会懂的目语.我当即赋诗日:“蓝蓝天空祥云来,金秋诸事乐开怀.百鸟鸣啭
期刊
个人所得税已经成为我国调节社会各阶层收入的一大杠杆,但我国个人所得税制起步晚,并且存在税制不完善等问题。本文在理清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历史演进和政策背景,分析了个人
摘要:建筑抗震设计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它是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科学合理的协作。文章立足于建筑体型设计、建筑平面布置设计、建筑竖向布置设计、建筑上应满足的设计限值控制、屋顶建筑的抗震设计着手探讨建筑的抗震设计,并提出了建筑抗震设计存在的诸多问题,以期对建筑设计以及建筑实践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设计 抗震设计 平面设计  一、引言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抗震设计不仅对整个建筑的使用有着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