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宴

来源 :故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789647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小林是土塘村的女婿,刚结婚那几年,每逢假期都要陪老婆回娘家住几天。老婆娘家开了间小卖铺,卖些日用品,生意还不错。
  有次夫妻俩又回了土塘村,这天铺子里生意出奇地好,岳母忙不过来,赵小林便主动来帮忙。
  这些年赵小林在土塘村来往,认得不少熟脸孔,客人一来,赵小林便笑脸相迎:“张叔,您来了,看看需要点什么?”
  张叔快人快语,张开巴掌,说:“来五个塑料袋,要厚实的,漏水就找你扯皮!”
  赵小林数好塑料袋,刚交到张叔手上,铺子里又来了几个人,七嘴八舌地嚷道:“来八个塑料袋,别给破的……”“塑料袋六个,挑扎实点的……”
  就这样,一拨客人刚走,又一拨客人进来,大多是买塑料袋的。赵小林感到奇怪,嘀咕道:“怎么这么多人买塑料袋?”一旁的岳母说:“哦,明天村里有人家办喜事,在家里摆宴席……”话还没说完,又有几拨客人上门,赵小林一忙,就把自己的疑问给忘了。
  第二天临近中午,村里传来热闹的锣鼓声,鞭炮“噼里啪啦”响起来。岳母赶紧招呼家人:“走,吃酒席去,王大姐的儿子结婚,别忘了把随礼带上!”赵小林和老婆难得回来,也一同前去凑热闹。
  王大姐家院子大得能停飞机,喜宴的架势已经摆开,赵小林数了数,二十多桌。掌勺师傅领着一帮人忙得不可开交,屋里屋外人声喧天。赵小林还是头一回吃农村的酒席,找了个位子坐下后,老婆开始介绍了:“我们这里办喜宴,客人一拨拨地来,酒菜一拨拨地上,如流水一般,所以我们管它叫流水席……”正说着,菜陆续上桌了。
  主家人盛情款待,菜预备了四冷十六热,能堆满桌子,直到最后一道全鱼上桌,菜才算上完。吃着农村大锅大灶猛火爆炒的菜,赵小林胃口大开。
  待主家人敬酒之后,桌上的场面顿时乱了套,赵小林吃惊地看到,很多人都不约而同地从怀里掏出塑料袋,往里面夹菜……他搁下筷子,嘀咕了一句:“怎么回事?酒席还没散呢,就开始打包了?”
  一旁的老婆用手肘撞了赵小林一下,说:“别多话,乡亲们平时难得吃顿好的,这么多菜吃不完浪费,不打包也是丢。”
  赵小林终于明白了,原来那么多人买塑料袋,就是为了在酒席上打包啊!打包倒也没什么,但好歹等别人吃完了再动手啊!这一下,赵小林一点胃口也没有了。
  那以后,赵小林和老婆很少去土塘村了,最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孩 子上学了,实在太忙,而且经历了“打包事件”后,赵小林也有点不大愿意去了。
  转眼很多年过去,这一次,岳父六十岁寿宴在即,赵小林又陪着老婆回了一趟娘家。土塘村的变化挺大的,岳父岳母家的小卖铺也早就改造成了便民超市。
  寿宴决定在家里办,岳父岳母请来的厨师提供一条龙服务,赵小林插不上手,只好跟老婆一起到便民超市里帮忙售货。这前脚刚到店里,后脚就有乡亲来了:“来一摞打包碗!”赵小林打了个激灵,回头一看,这不是当年在他手里买塑料袋的张叔吗?
  张叔提着打包碗刚走,又有几个乡亲过来买打包碗。不用问,买打包碗肯定是在岳父寿宴上装菜用的。赵小林忍不住感慨:“还是熟悉的场景,还是熟悉的人物,敢情乡亲们吃酒席打包的陋习还是没变啊,只不过把塑料袋升级成打包碗了。”
  老婆瞪了赵小林一眼:“就你话多,就算看不惯也给我忍着,寿宴上可别叫乡亲们看你脸色!”
  这个当然,赵小林也没那么不懂事。寿宴流水席摆开后,赵小林怎么也提不起胃口,干脆帮着上菜。按本地农村寿宴的规矩,菜上到第六道,寿宴的主角——岳父就该挨桌敬酒了,寓意“六六大顺”。让赵小林没想到的是,刚上三道菜,张叔就开始动筷子往打包碗里夹菜了。
  赵小林暗暗告诫自己:挺住,笑脸待人,不能使脸色!可调整了半天,情绪还是没调过来,他只好把头扭开,眼不见为净!这不扭头还好,一扭头吓一跳,别的桌上比张叔这桌还欢,几个拿着打包碗的乡亲,也在使劲儿往碗里夹菜呢!

  趙小林摇头苦笑,却听见张叔喊了一嗓子:“过来一个腿脚利索的后生,把这些菜给王老爹送过去!”很快,跑过来一个半大小子,提着菜往村里飞奔。还有几个打包的乡亲,也都把打包碗里的菜包好,吩咐几个小伙子往村里送。
  这下,赵小林愣住了:怎么回事?打包好的菜不往家里带,都送给谁啊?
  等寿宴散场,赵小林忍不住问岳母,岳母笑着说:“村里有几位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哪家办酒席有好吃的,就给他们送点过去,这个任务就落到那些老人邻居的头上,村里的乡亲心里都有数,不会给老人吃残菜冷饭,一道菜上桌,都是先往打包碗里夹了后才动筷子……”
  “这么说乡亲们都不再往家里带菜了?”
  “没那习惯了,日子都好过了嘛!”
  听到这里,赵小林抬头看了看村里的绿水青山,感到无比舒坦。
  (发稿编辑:曹晴雯)
  (题图、插图:佐
其他文献
嚴俊国外有一对父母,他们的儿子虽然很聪明,但却心浮气躁,不肯用功读书。父亲为了激励他,就说:“你要是能考上哈佛大学,我就给你买辆跑车。”儿子听了之后,大受鼓舞,从此发奋图强。数年后,儿子顺利通过大学招生考试,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当年的平安夜,父亲打电话说:“儿子,你回家一趟,我们给你准备了一个‘惊喜’。”在外求学的儿子当然知道“惊喜”是什么,不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跑车。回到家中,
有个小伙子在一家精神病院做义工。那天他从医院出来,坐上回家的公交,车上太挤,不小心踩到一个妹子的脚,小伙子向她道歉。谁知妹子不依不饶地说:“你有病吧?”小伙子也火了,说:“你才有病呢!”妹子愤怒地说:“我看你就是从精神病院里出来的!”这时,小伙子脱口而出:“你怎么知道?”(梅之傲)相亲阿华新认识一个对象,约在一家西餐厅见面。刚入座,阿华就主动和姑娘聊起了文学,从席慕蓉的诗到余秋雨的散文,再到丹.布
匪兵甲不是真的匪兵,他是戏园子里跑龙套的,扮成匪兵甲或者群众乙。大多数情况下,他的台词只有一个字:“是!”这个字被他磨练得字正腔圆,气吞山河。他本来是演主角的。那时,他是戏园子里的头牌,一招一式,英气逼人,那两道剑眉高高挑起,那一双朗目皎皎如月,还有刀削般的青色下巴,还有挺拔的雄鹿似的身姿……那时的他,让镇里多情的女人们脸红心跳、神魂颠倒。可他还是从头牌变成了匪兵甲,因为小武,因为一匹马。小武是老
早年间,在哈尔滨老道外,有一个摆摊算卦的麻瞎子。  麻瞎子不是生下来就瞎的。十八岁那年,他们家要炸麻花,一大锅热油全都烧开了,他妈不知道,一瓢水浇了进去,滚烫的热油溅了出来,溅到了正趴在锅边看油温的麻瞎子脸上。麻瞎子的眼睛当时就瞎了,还溅了一脸油星子,烫得全是小水泡,等小水泡干了,就成了大大小小的无数麻子。  从此,大家都管他叫麻瞎子,本来的名字倒没人提了。  麻瞎子因为瞎,就在街口摆了个摊子,给
光绪年间,顺德府平乡县西山有一条大蛇,不仅偷食村民的猪狗鸡鸭,还会拦路吞噬商旅过客。老百姓害怕,向县衙请愿除掉大蛇。高知县贴出告示,重金悬赏能捕杀西山大蛇的蛇师。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胆量过人的蛇师贪图赏格,组成捕蛇团应募。捕蛇团先派两名蛇师上西山侦察。蛇师用湿泥涂身,慢慢在灌木中爬行,悄悄接近西山大蛇。只见大蛇盘曲在山腰的一块巨石上,身子粗细如桶,脑袋大小如斗。忽然,大蛇仰头向天,眼射金光,原来
◆ 当你把你的房间打扫和清理得特别整洁时,那么屋子里唯一剩下的垃圾就是你了。◆ 椎间盘突出住院,须做微创手术,一女护士来叮嘱手术时的注意事项,见她长得漂亮,于是说:美女,等我好了后一起吃个饭吧!女护士:这我做不了主,你得问我男朋友。我:他又不在这儿,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嘛!女护士:可他在手术室等你。◆ 爷爷:“我骨质疏松了。”孙子:“可乐喝多了吧!”爷爷:“我很少喝。”孙子:“什么,你没喝可乐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从事地下水资源科学研究与利用,拥有一支专业水文地质勘查队伍,在准格尔煤田、平朔露天矿、大同矿区建成多个大中型水源地,解决了困扰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煤炭基地的供水问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超深水位优质岩溶地下水水源地,并开发出优质矿泉水,填补了我国超深水位岩溶区无抽水成果的空白。在内蒙、陕、甘、宁等西部贫困干旱区找到丰富地下水,极大改善了这些地区数百万群众吃苦水、窖水的状况;在我国
上世纪80年代,在归县桃花镇,人人都知道有个屈娇娇貌美如花。那年,屈娇娇刚从师范毕业,分配到桃花镇小学教书,引来无数倾慕者。甚至有些奸邪之徒,心存不良,竟然夜半翻门入户。屈娇娇的父亲屈祖培没办法,只好养了条黑色的大狼狗,名叫“黑豹”。白天,屈祖培用铁链拴住黑豹,晚上就解了铁链,让它在院子里巡逻。黑豹聪明警觉,每次见到翻门入户的“登徒子”,不吭不叫,等来人刚爬上院墙,它才一跃而起,猛扑上墙,常常吓得
早春的一天,一辆中巴开到大山深处的“青岭农家乐”。随着客人下车的,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陈秀梅。陈老太住进农家乐后,一直有些古怪,她多数时候待在自己房间,即便吃饭,也要先站在房门口,看看饭厅里有些什么人,过一会儿才小心翼翼地跑出来。来青岭农家乐的游客,最多住个把星期就会离开,可陈老太住了半个来月,还没离开的意思,引起了农家乐主人刘阿宝,还有妻子张雪琴的注意。他们多次询问陈老太,她从哪里来,家里有什
万华是个程序员,平常爱耍点小聪明。这段时间篮球世界杯,他经常瞒着老婆去酒吧看球,感受那里的热烈气氛。可酒吧消费高,没几天,老婆给的零花钱就花得差不多了。怎么办?他想到一个鬼点子。刚好万华有个朋友在附近开诊所,万华就让朋友把他的左臂用绷带包扎起来,吊在脖子上,看起来就像是左臂摔断了。万华回到家,老婆看到他的模样吓了一跳。万华哭诉说,他打篮球时不小心把左胳膊摔断了。老婆刚想安慰他两句,可一看他脸上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