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标的全面化、具体化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目标从宏观上讲应该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维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不注重培养学生在“过程与方法”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更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于是乎,课堂上出现了“满堂灌”和“一讲到底”的现象。而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又片面强调“过程与方法”,忽视了教学目标的其他两个方面,并且“过程与方法”还流于形式,后者的严重性就不言而喻了。其实,三维目标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同一过程中的三个不同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有机统一整体。其中,“知识与技能”是基础,“过程与方法”是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灵魂。在教学中,我们不能顾此失彼。
从微观上讲,我们又必须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及《考试说明》,制定出每一节课的具体、详尽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要制定出,本堂课学生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什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将通过什么过程与方法去实现这两个目标,这关系到一堂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学过程的民主化、个性化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也提出了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的要求。在杜郎口中学的教室内,三尺讲台不见了,学生的课桌按对座排列;上课时,同组学生围坐在一起,或交流、或讨论、或争论;教师穿行于小组之间,与学生共同讨论、平等交流。整个课堂充满浓厚的群体参与、平等对话、共同探究的气氛。丹阳的活力课堂则是一种焕发师生活力的,动态、高效而愉悦的生命课堂。这种课堂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强调教学效率的最大化,课堂氛围令人兴趣盎然、活力焕发。泰州的主体参与式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理解和运用知识,在探究中生成问题,提高能力。因此,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是当前各种新教学模式的一个共性。
要实现教学过程的民主化、个性化,教师就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要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确立服务意识。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要备学生,充分了解学情,做到以学定教。探究小组成员的组成要合理,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课堂探究问题的预设要有开放性、探究性,特别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不能使探究成为部分学生的事,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成为课堂的看客。对学生课堂生成的问题要高度重视,不能不屑一顾。课堂要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探究、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见解,善于肯定学生探究成果的闪光点。只有这样,每个学生才会尽情地“自由地参与”与“自由地表达”。
三、教学材料的生活化、综合化
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把生活和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尤其要与生活相结合。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科书分别为必修1《经济生活》、必修2《政治生活》、必修3《生活与哲学》、必修4《文化生活》,这显然要求我们把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可理解为:在政治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社会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政治,把生活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生活化,体现“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教师在准备教学资源时,要有意识地收集与课本中知识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事例,寻找教学与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以此来诱发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其情、感悟其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体验性情境、模拟生活化情境,展现生活原型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大大提高思想政治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在教学《实现人生的价值》时,我就选择了“泰州捐髓第一人”高琴老师的事迹、我市社区民警张金文警官的事迹以及我市法院陈燕萍法官的优秀事迹,这样把本来抽象、枯燥的哲学理论生活化、形象化了。在讨论中,学生纷纷表示要学习这些先进人物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的精神,这样,政治课堂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高中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不同,它并不是一门单纯的学科,而是一个经过资源整合以后的学科群。我们在进行教学时既要注意教学资源学科内的综合化,又要注意教学资源学科间的综合化。如:在复习《走进国际社会》时,我就选择了中美贸易摩擦的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知识,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我国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的措施;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中美关系发展的走向;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结合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进行分析。
四、学习评价的多元化、激励化
在传统的学生学习评价中,教师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评价的方式比较单一,往往是通过考试。评价的依据注重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这样的评价,造成一部分学生无法认识自己的潜能,从而丧失自我发展的信心和动力。在这种评价中,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往往得不到很好地保护,主观能动性也得不到很好地发挥。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运用多元化、激励性评价机制。第一,要将教师评价、小组评价、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体现评价的自主性和互动性。第二,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不能一味地评价结果。教师要善于根据各小组、各个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进行评价。第三,教师评价时,要多给学生肯定和激励。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力一方面来源于外在的激励,即他人的肯定;另一方面来源于内在的激励,即学习者本身的成功体验。要通过这些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四,要丰富学习评价的形式和手段,使其更富新鲜感和激励性,以充分彰显评价的激励功能。
总之,我们要理性对待各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避免教学目标的片面化、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化、探究问题的低级化、问题生成的机械化、教师作用的虚无化,真正把握新课程的实质,促成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目标从宏观上讲应该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维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不注重培养学生在“过程与方法”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更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于是乎,课堂上出现了“满堂灌”和“一讲到底”的现象。而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又片面强调“过程与方法”,忽视了教学目标的其他两个方面,并且“过程与方法”还流于形式,后者的严重性就不言而喻了。其实,三维目标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同一过程中的三个不同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有机统一整体。其中,“知识与技能”是基础,“过程与方法”是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灵魂。在教学中,我们不能顾此失彼。
从微观上讲,我们又必须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及《考试说明》,制定出每一节课的具体、详尽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要制定出,本堂课学生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什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将通过什么过程与方法去实现这两个目标,这关系到一堂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学过程的民主化、个性化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也提出了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的要求。在杜郎口中学的教室内,三尺讲台不见了,学生的课桌按对座排列;上课时,同组学生围坐在一起,或交流、或讨论、或争论;教师穿行于小组之间,与学生共同讨论、平等交流。整个课堂充满浓厚的群体参与、平等对话、共同探究的气氛。丹阳的活力课堂则是一种焕发师生活力的,动态、高效而愉悦的生命课堂。这种课堂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强调教学效率的最大化,课堂氛围令人兴趣盎然、活力焕发。泰州的主体参与式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理解和运用知识,在探究中生成问题,提高能力。因此,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是当前各种新教学模式的一个共性。
要实现教学过程的民主化、个性化,教师就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要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确立服务意识。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要备学生,充分了解学情,做到以学定教。探究小组成员的组成要合理,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课堂探究问题的预设要有开放性、探究性,特别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不能使探究成为部分学生的事,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成为课堂的看客。对学生课堂生成的问题要高度重视,不能不屑一顾。课堂要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探究、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见解,善于肯定学生探究成果的闪光点。只有这样,每个学生才会尽情地“自由地参与”与“自由地表达”。
三、教学材料的生活化、综合化
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把生活和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尤其要与生活相结合。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科书分别为必修1《经济生活》、必修2《政治生活》、必修3《生活与哲学》、必修4《文化生活》,这显然要求我们把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可理解为:在政治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社会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政治,把生活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生活化,体现“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教师在准备教学资源时,要有意识地收集与课本中知识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事例,寻找教学与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以此来诱发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其情、感悟其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体验性情境、模拟生活化情境,展现生活原型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大大提高思想政治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在教学《实现人生的价值》时,我就选择了“泰州捐髓第一人”高琴老师的事迹、我市社区民警张金文警官的事迹以及我市法院陈燕萍法官的优秀事迹,这样把本来抽象、枯燥的哲学理论生活化、形象化了。在讨论中,学生纷纷表示要学习这些先进人物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的精神,这样,政治课堂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高中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不同,它并不是一门单纯的学科,而是一个经过资源整合以后的学科群。我们在进行教学时既要注意教学资源学科内的综合化,又要注意教学资源学科间的综合化。如:在复习《走进国际社会》时,我就选择了中美贸易摩擦的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知识,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我国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的措施;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中美关系发展的走向;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结合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进行分析。
四、学习评价的多元化、激励化
在传统的学生学习评价中,教师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评价的方式比较单一,往往是通过考试。评价的依据注重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这样的评价,造成一部分学生无法认识自己的潜能,从而丧失自我发展的信心和动力。在这种评价中,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往往得不到很好地保护,主观能动性也得不到很好地发挥。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运用多元化、激励性评价机制。第一,要将教师评价、小组评价、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体现评价的自主性和互动性。第二,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不能一味地评价结果。教师要善于根据各小组、各个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进行评价。第三,教师评价时,要多给学生肯定和激励。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力一方面来源于外在的激励,即他人的肯定;另一方面来源于内在的激励,即学习者本身的成功体验。要通过这些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四,要丰富学习评价的形式和手段,使其更富新鲜感和激励性,以充分彰显评价的激励功能。
总之,我们要理性对待各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避免教学目标的片面化、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化、探究问题的低级化、问题生成的机械化、教师作用的虚无化,真正把握新课程的实质,促成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